流水纪

经历超女、文艺、主流几个阶段,最终在“原创电子唱作人”属性里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特质的尚雯婕 ,在我眼里,堪称是华语乐坛选秀时代的传奇之一。经过那么多辉煌和争议交织着的高峰低谷,让人们真正记住她的,是小宇宙爆发般的创作才华,是越来越具备独特辨识度的诠释方式,是用作品铸就的口碑与实力……尚雯婕,终究成为了自己,也让大众发现,她值得刮目相看。

而刚刚发布的这张新专辑《咏》,是“原创国风电子专辑”,是尚雯婕近两年来在音乐领域“承前启后”的又一次新探索,五首歌曲《木兰诗》《不鼓自鸣》《白雪歌》《苍黄》《游仙吟》五首作品,最终组合成“咏”,寓意着经典作品自会口口相传,永垂不朽的魅力,而尚雯婕将这些取材于北朝民歌、敦煌古诗、唐代及明朝诗歌的文字作品,按照她的理解,进行了全新谱曲和诠释,构筑了一个属于尚雯婕的“新国风电子”音乐世界。

这个世界有各种曼妙风景,但并非小情小调的咏叹,而是充满了峰回路转、峭壁悬崖、大漠孤烟……种种瑰丽奇特的存在。尚雯婕将标志性电子元素和国风配器、戏曲元素进行了各种大胆和大气的结合,听感十分具备“刺激性”,我们可以在她的演唱中感受到千百年来女性的坚强与柔韧,没有任何为了中国风而有意为之的拼贴,而是一种理解和升华的再创造,我尤其喜欢《不鼓自鸣》,歌词是莫高窟第321窟北壁所绘的《阿弥陀经变》,融入了电子、古典、世界音乐的丰富而恢弘意境,尚雯婕的演唱,如同来自敦煌漫天黄沙中令人流连而惊叹的海市蜃楼,结尾那大合唱式的咏叹,将“落花 千光 虚妄 化尽十方 无常 万象 归一”的气韵从耳朵传递到了灵魂之中,颇为震撼。

卢世伟

要说到内地乐坛最具先锋开拓精神的人,尚雯婕自是首当其冲的之一,譬如当年以知性精英式演唱在歌唱比赛中一举夺魁之后,她迅速转向成了时尚界的另类先锋,而近十年来,她更为人熟知的则是前卫电子唱作人的身份,但尚雯婕又岂是甘于在一种身份里永久居留的人?近日,她全新推出的个人专辑《咏》则又露出新的端倪,这一次,她又打出了“新国风电子”领军人的旗号。

国风和电子对于当下的流行圈来讲,其实都已不再新鲜,那尚雯婕的“新国风电子”又新在哪里呢?一张《咏》,五首歌《木兰诗》、《不鼓自鸣》、《白雪歌》、《苍黄》和《游仙吟》听下来,这个新,其实重点是还新在国风上。

《咏》中收录的五首歌,从名字上不难看出,都是出自中国古典诗词歌赋,这也是国风类歌曲的常用手法,但尚雯婕的国风,显然又与我们从前听到的流行圈或者民歌界的国风都不相同,而是自我参悟的国风,它出自古典诗词歌赋,但又大于原来的诗词歌赋,是在用自己掌握的音乐手段及文化智慧去重新解读那些诗词歌赋里的意境内涵与精神外延,譬如《木兰诗》,尚雯婕就打破了原诗的叙事顺序,重点挑出对木兰英雄形象的刻画,并分别用了传统的豫剧以及现代的摇滚去加重木兰形象在不同时代产生的影响;而《白雪歌》则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诗讲的是一种壮别之情,尚雯婕则将重点放在了对送别场景的刻画与强调上,用电子音乐将这种漫天飞雪塞外送客的场景与心情编织成一种强大的气场,音乐一层一层的推进,真真造出了“胡天八月即飞雪”“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听觉效果。

所以尚雯婕的新国风,是真正从文化与音乐双重角度去解读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国风音乐,是渗透了现代文化意识的国风,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行为了。人常说,演艺行业拼到最后,一定拼的是文化,尚雯婕这一次,又走在了许多同龄人的前面。

爱地人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尚雯婕是那个电子唱作人的尚雯婕,也是那个前卫时尚的尚雯婕,还是作品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尚雯婕。

但你要说这样一个尚雯婕,会和国风产生关系,相信很多人都会浮现一张问号脸。

但事实上,尚雯婕早在2011年发表的第一首英文创作《Love Warrior战》,就是融合云贵地区侗族大歌的作品,所以也才让作品有了一种“世界音乐”的格局。

这恰恰也是前卫先锋的尚雯婕,总是显得与众不同的原因所在,因为在尚雯婕的音乐里,不仅有未来,还有传统。

而尚雯婕对于传统文化的涉猎,也并不是蜻蜓点水和走马观花的浅尝辄止。从2018到2020,尚雯婕就连续三年参加了《经典咏流传》节目,并交出了三首基于中国古典诗词、又以全新音乐形式融会贯通的作品。这三首作品,分别是以《乐府诗集》里北朝民歌而谱曲创作的《木兰诗》,以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底本创作的《白雪歌》,以及围绕敦煌文化而写的作品《苍黄》。

除此之外,尚雯婕还曾经为2018文博会敦煌古典音乐文化,创作过《不鼓自鸣》。这首作品以敦煌莫高窟第321窟北壁所绘《阿弥陀经变》里不鼓自鸣的乐器图像,作为创作灵感和素材,最终将视觉转化为听觉,并用现代重现出经典。而在浙江卫视最新的文化节目《还有诗和远方》里,跟随节目组一起徜徉天姥山的尚雯婕,同样在受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启发后,创作了最新的作品《游仙吟》。

这次的EP专辑《咏》,就是将此前尚雯婕推出的五首重要古风创作,在进行录音室的重新制作之后推出,由此也可清晰看见尚雯婕在这个领域里的音乐脉络和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国风,尚雯婕在《木兰诗》、《白雪歌》、《不鼓自鸣》、《苍黄》和《游仙吟》等作品里所呈现的音乐理念,并不局限于形式的复古,而是通过大胆的元素融合之后,实现了古今的平衡与相通。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有传统有创作的传承。结合了豫剧《花木兰》的唱段,再加上电子元素与华丽摇滚的结合,《木兰诗》也以现代的方式,呈现出它原有意境的豪迈与壮阔。《白雪歌》,则用Trip-Hop来描绘边塞,用充满生命力的演唱,还原了这首经典古诗本身的生命力。《苍黄》和《不鼓自鸣》,都设置了宏大的音乐格局,后者更是加入了Trap的鼓点,仿佛激活了敦煌壁画上的古乐器,形象、生动且充满了律动。而《游仙吟》的自吟自唱自逍遥,则又很好地还原了诗仙李白的那种惬意人生。

听这张《咏》专辑,尚雯婕毫无疑问在音乐中,呈现出了“新国风电子”的格局。

这种音乐,不同于传统的国风,也不同于尚雯婕擅长的电子,而是将电子和国风元素,进行了非常平衡的融合,彼此有互补、有互动,所有的细节星罗密布又恰到好处。而在我看来,尚雯婕的“新国风电子”,重要并不仅仅只是国风和电子的融合,更重要的还有那个新字。这个新字,包括了形式的创新,也包括了尚雯婕在音乐呈现上的全新。不拘泥于国风腔的演绎,那种有血有肉的灵魂发声,也让她的“新国风电子”,用电子激活国风,并让国风变得焕然一新。

强叔就是欧莱雅

“穿越”作为近几年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语,惯常出现在网络文学与影视作品之中。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见到很多生命肉体的所谓穿越时空,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并没有过这样的际遇。但是现实生活中,思想与艺术创作的穿越却是实打实的存在,比如我要说的这张

来自尚雯婕的“新国风电子”专辑《咏》。我在认真聆听过这张专辑之后,感触良多。

其实从严格意义来说,这张专辑的所有作品我们都已经在电视银幕上看到过。专辑的五首歌曲都是尚雯婕从2018年至今原创并在多个节目平台进行Live演出过的。这其中有央视的《经典咏流传》,浙江卫视的《还有诗和远方》,还有《中国音乐公告牌》。而里面的《木兰诗》、《白雪歌》等也曾经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不小的刷屏浪潮。除了这两首之外,另外三首分别是《不鼓自鸣》、《苍黄》和《游仙吟》。最终专辑定名为《咏》,“咏”字本意即为歌唱;而将“咏”字拆开一口一永,也寓意着将传统文化底蕴跨越时空与现代电子音乐融会贯通。一口吟唱,永恒传诵。

专辑五首作品,除了《不鼓自鸣》的灵感来自于莫高窟第321窟北壁所绘的《阿弥陀经变》之外,其余四首灵感均来自于中国古代诗词作品。稍微关注的人可以发现,这是近两年来尚雯婕下大力气在做的事情。她远赴西北采风,从古文化之中寻求创作灵感。不断同擅长古风的词作者合作,将一首首经典诗词通过她独特的音乐风格进行重新展现。尚雯婕采用自己擅长的电子乐表现形式,让古朴重新熠熠生辉;而她浑厚又暗含着一丝金属质感的音色,使民族传统文化镀上了一层现代时尚气质。这应该就是尚雯婕坚持做的“新国风电子”的内核。

《木兰诗》是中国百姓最为熟悉的古典诗词之一了,细心的听众在收听这一版本的《木兰诗》之后,应该能感受到同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Live版本相比,这版还是有不小的变化的。在Live版本中,后半部分出现的公安部女子警官合唱团,在现场有着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冲击。但是在本专辑录音室版本中并没有使用合唱团的配置。从始终至终人声都是以尚雯婕坚定充满力量的vocal进行基础构建。这样配以间奏的浓密鼓点,营造出来古战场的感觉更为强烈。而中后段加入的豫剧《花木兰》唱段音效是点睛之笔。将《木兰诗》传递千年的大众认知文化内涵更为丰满的进行了展现,既亲民又充满巧思。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专辑五首作品对应的宣传视觉。五首歌曲对应的五张海报,都是以油画的形式与每个作品契合对应。前面我说过尚雯婕这次似乎是在亲身体验着思想与艺术的穿越,这种穿越不仅跨越了时间空间,甚至还有一点跨越了国界民族。专辑中五首作品除了第一首《木兰诗》之外,其余四首多多少少都同我国古代最为浪漫的朝代唐朝有所关联。多种文化积淀的交叉,辅以音乐表现方式的融合。都让这张专辑成为了一张既有趣味,又充满了文化张力的经典之作。

三石一声

尚雯婕原创新国风电子专辑《咏》,包括了《木兰诗》、《不鼓自鸣》、《白雪歌》、《苍黄》、《游仙吟》五首作品。这张专辑不仅在歌词上以现代作词手法融合北朝民歌、敦煌古诗、唐代以及明代诗人经典作品,在音乐的结构上以东方元素为核心,电子加古典的编配,将中国传统文化如豫剧,东方古典乐器如唢呐等和电子流行融合在一起,用文字和音律描绘出国风歌曲的空间感、故事感和意境感。尚雯婕这张专辑恰如其分地打破了国风诗词与电子音乐的次元壁。从音乐的理念到表现形式,都进行了全维度的概念革新。这让尚雯婕的电子唱作人身份又添加了另一层有标识性的风格——新国风电子。

整张作品呈现了古风当道的另外一种高级感。在尚雯婕的演绎当中,更有一丝用音乐“遁世”的韵味,这一次她用更深次的音乐作品来探寻人与古今万物的情感状态与理想净土。若能听懂,尚雯婕的音乐不再仅仅是单纯两种曲风技术融合的展示,而是变成一种通过音乐魂穿古今的媒介,我想三哥是借此希望能引起倾听者们对民族音乐共鸣,从而让更多的听众能接纳这种音乐形式,传达更深刻的艺术思考,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一张极具精神内核的东方音乐专辑,它让不擅长表达的尚雯婕,在探寻国内音乐生态的过程中,做了最恰当的表达和审美的进阶。

赵南坊

特意查了一下,“新国风电子”没有他家,这是尚雯婕自创的概念。

现在觉得,对于歌手而言,拥有专属概念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对音乐创作,歌手本人有着鲜明的方向跟方法。“新国风电子”之于尚雯婕即是如此,此番发布的专辑《咏》收录了2018年至2020年间创作的《木兰诗》、《不鼓自鸣》、《白雪歌》、《苍黄》、《游仙吟》五首作品,每一首都是尚雯婕在“新国风电子”思路引领下进行的音乐实验。

相比于风格标签,我更愿意将“新国风电子”视作是她的创作思路。因为说实话,无论是国风还是电子,其领域内都已经谈不上新奇或者革新。我想尚雯婕也并非刻意要制造出一种特立独行的风格形态。这在我看来,是她创作思路的拓展,具体就是基于传承民族文化的诉求进行现代化音乐手法的诠释与呈现。所以在专辑《咏》里,可以理解为是尚雯婕代入到古代诗词中以及传世画作中,去感受传统文化的伟大与震撼,进而以电子音乐的方式将自己的体验具象化表达出来。这就是“新国风电子”的思路,站在文化的角度去深耕音乐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讲,五首作品都格外强调“感受性”。它们的存在绝对不只是为满足我们听感上的猎奇需求,而更是要打开一扇门,甚至是创作出一个世界,供我们去感知体味中华文化的魅力。《木兰诗》根据收录于《乐府诗集》的同名北朝民歌而谱曲,全曲以摇滚为主框架制造出了磅礴与宏大阵仗,再配以电子合成器音色渲染出诗意与梦幻色彩,这其中自然就升腾出了英雄般的气魄以及梦想的气息,而其中采用的豫剧《花木兰》片段采样则是呼应着“国风”,对照着历史的沉淀感。

《不鼓自名》跟《苍黄》都属于描写敦煌文化的作品,两者虽然在音乐形式上有所不同,前者有Synth-pop,后者有Electronic Rock,但总体景象的塑造有相似,都是以氛围化的逻辑来打造突出空间感的场景,很有古韵味道,这就是上面所讲的“创作出一个世界,供我们去感知体味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尚雯婕亲自担当制作的歌曲《白雪歌》里,音乐则是倾向于现代感,运用Drum和Bass元素促使整体传达出时代化的律动。由此这首由唐代诗人岑参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触发灵感的歌曲,让本是存在于经典文学中情节跟情感有了跨越千百年的时空穿梭效果。至于歌曲《游仙吟》,源自李白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本就有着“梦”的超然,经由她的演绎更加彰显写意的自由跟肆意。这首歌曲也集中体现出在“新国风电子”思路中,各样音乐元素时如何被分寸得当地融合。而其中,尚雯婕的人声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元素,她Vocal的表现力真正达到了中文歌曲里的要义,唱出的不是旋律也不是文字,而是意境。

你要问国风的精髓是什么,我会说,就是意境。

专辑《咏》用今时的音乐形式或是复现或是重释了上古的意境,从音乐上这是成功的探索,从文化上则有传承经典的意义。

王击凡

尚雯婕近日发行的新国风合集EP《咏》,每一首都听得叫人爱不释手。

很多人一直都说要把现代风格跟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是当代中国最需要的好作品,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艺术家,好像也没有多少个。所以,尚雯婕在《咏》里用心献出的这五首“新国风电子”,就是既传统又现代的典范之作。有的年轻人不喜欢国风,可能纯粹只是因为对传统的音乐风格提不起兴趣,而尚雯婕最厉害的一点是,《咏》听起来新潮得几乎完全不像是国乐,但每一首歌的DNA里,又藏着国风的DNA。用这样让年轻人容易受落的电音风格,来咏唱、传扬、歌颂中华文化,大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吧。

用音乐来做文化传承,这是尚雯婕一直致力于在做的事情。

《咏》的五首作品在EP发布之前,已经以Live演唱的形式在不同的场合流传。而最终的Studio录音室版本,则倾注了尚雯婕更多的想法在里头,连每个音符的小细节都能用心地照顾到。尚雯婕甚至还把“新国风电子”的概念,武装到每一首歌的视觉中。之所以选用抽象派油画,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式山水画,也有着中西合璧的融合意味(每张画都藏有歌序的数字,你留意到了吗?)。至于歌词的部分,《咏》这五首歌,也横跨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上下五千年:《不鼓自鸣》的敦煌古诗、《木兰诗》的北朝民歌、《白雪歌》的唐诗……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尚雯婕自己谱曲的《游仙吟》。“我欲归去沧海桑田绚烂的一刻,成仙成蝶成浪漫过客”所书写的,就是尚雯婕如同散仙一样,自由自在的浪漫心境。另外,我也特别欣赏曲中“世间道路曲折,莫再叹息蹉跎,朝花夕拾人生有几何”的深刻人生感慨,想必也跟尚雯婕这些年的成熟历练有关吧!

沉默电话

尚雯婕新作《咏》之“新国风电子”概念的能动性,就像是对左脑右脑进行的全面调动

——理性、严谨、缜密、创新的电音科技占据左脑,感性、传统、雅致、悠远的诗词吟唱游弋右脑,全情沉浸于中,既享受音乐的潮流律动,又让身心浮游趋近超然。同时,音乐中的往昔与当下、科技与文化又在交融渗透:电音也可以负载深挚执着的个性情绪,国风也自有诗词歌赋的点墨规则——于是两者又互辅互换,左脑右脑拥有了自己的镜像,每一首歌都成为一个小小世界。在尚雯婕的歌声中模糊界限,只剩渐渐沉迷的听觉陶醉。其中一首《白雪歌》,即是这种作品特质的极佳展现。电音节奏暗涌冷冽,渲染迷幻氛围宛若夜之诡秘,Trip-hop风格施加的起伏、噪声、采样、碎拍,不但为歌曲创造了极具画面感的背景格局,还给每一个演唱段落都搭好舞台,为曲意输出写好精彩剧本。尚雯婕的演唱,也从步步按格的诗词吟诵,逐渐投入越来越多的陶醉情绪,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出彩改编使词句产生副歌,恰到好处的说唱、一击到位的高音都激荡出令人难忘的震撼共鸣。电音律动一点点趋向内心宁静,清雅古韵则一点点撩起旋涡,翻涌波澜。冷热、动静之间失去阻隔,不断碰撞,终在最后一句合为一体。

尚雯婕这首《白雪歌》在新专辑《咏》中,拥有一个专属的单曲封面——雪白、缤纷,千树绽放,前路漫漫,像一幅油画,像一个令人神往、又不敢贸然惊扰的精神世界。听《白雪歌》,不但可以感受原诗之中的边塞风雪、离情别意,还能以新艺术思维为基底,汲取更多对文化传承的时代领悟。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代音乐科技融汇诞生的灿烂,永远都没有尽头——音乐人如尚雯婕,在这条路上的积极探寻,让更多人享受到这通贯古今的艺术之美。

刘尼尼

电子唱作人尚雯婕发行了2020原创新国风电子专辑《咏》,收录的《木兰诗》、《不鼓自鸣》、《白雪歌》、《苍黄》、《游仙吟》五首歌曲,之前都在不同的节目中演唱过live版本,这次将五首歌的录音室版本收录在一张专辑中。五首作品都是用现代音乐演绎传统文化,用流行电子乐创新传承经典诗词和民族瑰宝,展现出尚雯婕独一无二的“新国风电子”风格。

尚雯婕一直都是特立独行的,她做的音乐不随波逐流,有着很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思想角度,从2018年的《木兰诗》开始,她便在如何用电子乐传承优秀文化的道路上,进行着火热而执着的探索。这张专辑的每首作品都创意独特,注入了尚雯婕对于中国风的全新理解,专辑的视觉艺术也呈现多样姿态,用一幅幅中国风油画展现每首歌的意境,古色古香中体会艺术氛围。尚雯婕优秀的创作和制作能力在古典与流行之间展现得淋漓尽致,她那潮流的先锋和古典的况味在当下也是绝无仅有。当《木兰诗》中的豫剧和唢呐与摇滚的碰撞铿锵激昂,当《不鼓自鸣》中的电子琴音莲花般绽开,当《游仙吟》中的山川风景扑面而来,你真的不由得对今天的尚雯婕肃然起敬,灵气的表达在底蕴无穷的背景下深入浅出、不卑不亢,这张精心打磨的新国风电子专辑达到了艺术追求和文化传承的高度统一,正如专辑的名字“咏”,用流行的音符将经典口口相传。

五首作品中尤为推荐《苍黄》,尚雯婕大气磅礴的震撼演绎,层叠推出大漠空旷的深远意境,勾勒出敦煌千年历史文化魅力,将“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的大美敦煌景象完美呈现。作为一名普通的爱乐者,听到这样的音乐,再提及我们的民族文化时,也有了自豪大声的勇气。

光荣__

七年前的那个冬天,尚雯婕在《我是歌手》第一季演唱第一首歌《最终信仰》前,她说“我是原创电子唱作人,尚雯婕”。一转眼七年过去,尚雯婕依旧在原创电子唱作人的路上,这几年陆陆续续发行的单曲如此,这次的合集EP《咏》更像是对这一段路的总结与回首。

《咏》在电子音乐之上融入新国风,《木兰诗》、《不鼓自鸣》、《白雪歌》、《苍黄》、《游仙吟》五首歌都是尚雯婕过去几年写的歌。这些作品的共性,除了都是新国风电子音乐,还有就是作曲都是尚雯婕。展开来说,歌词以及歌词素材是古代文人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但曲是全新的,是让这些古代文人作品以电子音乐形式流动起来的载体。虽然整体是新国风电子的思路,但具体的编曲走向又各有不同,《木兰诗》中的豫剧元素,《不鼓自鸣》里的吉他与弦乐、《白雪歌》里用打击乐营造的冷冽塞北氛围 、《游仙吟》里重人声弱化编曲的仙气飘渺……我个人非常推荐EP中的《苍黄》。这首歌如其他歌一样,继续朝着古代经典文化回溯,尚雯婕从明朝诗人王偁的《赋得边城雪送行人胡敬使灵武》中得到灵感,继续用电子乐和敦煌文化做碰撞。这首歌和其他作品不太一样的是,这首歌更凸显尚雯婕的唱功实力,后半段连绵起伏的高音很稳,和声与人声相互交融,重新了原诗作中“故乡飞雁绝”的意境,后劲很足。

这张EP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不是尚雯婕脑子一热短时间内赶出来的,而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先有现场,后有录音室版本,其中的编曲细节的调整与拿捏,都是以时间为度量。

我个人觉得这张专辑并没有展现尚雯婕当下百分百的实力和才华,不过,内容的尝试已经足够可贵,期待下一张!

纳兰惊梦

电子唱作人尚雯婕 2020原创新国风电子专辑《咏》,终于把诗歌又变成了歌。

千百年前,多少文人墨客击节而歌,写下一篇篇动人的诗歌,发自肺腑,又震撼人心。

千百年后,尚雯婕又通过“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这张收录了2018-2020年尚雯婕五首原创新国风电子单曲的《咏》,更是作为具有先锋试验意识的尚雯婕用音乐传承文化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从北朝民歌《木兰诗》,到敦煌古诗《不鼓自名》;从出尘仙游的《游仙吟》到苍茫悲凉的《白雪歌》,每一首歌都是一次传统诗词的讴歌与洗礼。所谓形美如画、音美如歌 、意美如诗,在《咏》里得到了形神的统一。在这些歌里,让人触碰到了中国人最初的美感,繁花千朵缀满一枝的词曲美得令人心醉,又美得令人惊艳。

个人还是喜欢那首灵感源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太白原本就浪漫绮丽的诗作,辅以尚雯婕空灵且具有穿透力的嗓音,唱出了大好河山的瑰丽多彩。朗朗上口的歌词在盎然故意的旋律之下,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

鹿野子-

尚雯婕今年这张「新国风电子」EP《咏》给我很大的惊喜,

虽然此前已经听过live版,但studio版重新整理收录成EP里后,让我更完整更深刻地听到了尚雯婕在新国风电子这个领域里的突破与成就。

如果说她的上一张电子实验专辑《The Puzzle Pleces我脑海里不确定的部分》是用英文和法文向国际发出信号的话,那么今年的这张《咏》则是以我们历史流传下来的“瑰宝”诗词歌赋作为灵感,再融合前卫电子乐向全世界展示出我们的传统文化,它既是传承亦是咏颂。

整张EP一共收录了五首单曲《木兰诗》、《不鼓自鸣》、《白雪歌》、《苍黄》、《游仙吟》,从北朝民歌、敦煌古诗到唐诗明诗,尚雯婕的曲子让这些已有千百年历史的古诗词再次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在《木兰诗》里尚雯婕把「行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磅礴大气巧妙地用打击乐器与人声共同渲染了出来。《不鼓自鸣》则是刻画出了天乐不鼓自鸣的极乐之宴,既神秘又盛大。《白雪歌》灵感来源于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尚雯婕精准的抓住了诗歌的核心情感,把惜别的不舍之情与边塞将士的豪迈壮志拿捏的恰到好处,纵横跌宕大气盘旋。《苍黄》是EP里第二首讲诉敦煌文化的歌曲,非常有层次感,从低沉缓缓地过度到激昂,好似在荒漠中忽然惊现绚丽的敦煌古城一般。《游仙吟》灵感来源于诗仙李白的《梦游天姥山吟留别》,这首歌就如李白充满浪漫色彩的文笔一样,整首歌的氛围特别唯美,似梦似幻,如假如真,将李白神游天上仙境,而心生世间行乐亦如此的感慨都写进了歌里。

总的来说,《咏》是一张特别值得一听的唱片,概念新颖,编曲制作精良。有些作品无需多言就能让人感受到它其中奥妙之处,直击人心,在我看来尚雯婕的这张《咏》就是如此,无需多言,听就完事~

蘼迷猫

任谁都不曾想到尚雯婕刚刚发行的新EP《咏》居然是一张国风音乐作品,“先锋电子创作人”和代表中华传统的“国风音乐”这两原本个毫无关联的标签居然产生了交集,实属活久见系列。但如果你近年来有关注尚雯婕的音乐动态,就会发现这张EP的诞生既是意料之外,亦是情理之中。在近三年里,尚雯婕连续参加了三季央视的《经典咏流传》,以及浙江卫视的《还有诗和远方》,这两档节目或多或少都和中国传统音乐以及古诗词有着些许联系;甚至在电音节目《即刻电音》中,尚雯婕和香料组合合作的歌曲《不鼓自鸣》亦是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化。《咏》这张EP中的5首歌曲皆是出自以上节目之中,这里面有的作品改编自李白、岑参等诗词大家的经典诗歌;有的改编自流传至今的北朝民歌;还有的甚至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绘诗词,取材十分多样。尚雯婕这次亲自谱曲,并用流行歌曲和电子音乐的编曲模式将这些古代诗词绘上了当代音乐的新妆,让它们以当代听众更易接受的方式重新为人所认知。

虽然专辑文案打着“新国风电子”的名号,但EP中的五首歌和当下市面上流行的“古风”歌曲或曾经的中国风歌曲并不太相同。在几首歌曲中我们还是能听到尚雯婕特有的创作痕迹,以及她个人特色十分明显的音乐曲风,这次与国风的跨界合作,更像是基于她本人艺术人格的一次外延尝试。

虽说都是国风音乐,但EP中的五首歌曲各有千秋,每首歌都有着自己匠心独运的记忆点。开场的《木兰诗》是专辑中层次最分明的歌曲,从前半段内心独白的宁静致远,到后半段征战沙场时的恢弘大气,尚雯婕用她铿锵有力的vocal将花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演绎得跃然纸上,而中间穿插了豫剧名段《花木兰》的唱段更恰如其分的将这种古今交错的场景临摹于眼前。《白雪歌》是撸主认为几首歌中编曲思维最能代表“新国风电子音乐”的一首,这首歌将808鼓点、合成器电子音色完美的嫁接在了古诗词之上,完全抛开了所谓国风音乐的框架,而是用现代音乐的思维在做。已经提前发行的《不鼓自鸣》不用多言,歌曲的整个氛围和编曲思维基本脱胎于尚雯婕《Ode To The Doom》时期北欧电子乐的框架,并在后段加入了Band Sound,是专辑中音乐格局最大的一首。另外两首歌,《苍黄》最后的副歌部分演绎尚三儿秀了把唱功,结尾13s的高音振聋发聩;最后一首《游仙吟》则是旋律最抓耳的一首,副歌的哼唱基本听两遍就能记住,是专辑中最有出圈潜力的歌曲,而歌曲灵感出自李白的经典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也很巧妙的将这张特殊唱片“梦游”旧时,穿越古今的概念点了出来。总体来说,《咏》另辟蹊径,为“国风音乐”的发展给出了一条与市面流行作品截然不同的思路,无论策划上的概念立意还是最终的成品质量都是今年主流歌手中不容忽视的作品。“不争第一,只做唯一”,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做法的确也非常尚雯婕了。

老丁

究竟怎样才算是好的国风作品,刚巧野孩子乐队在《乐队的夏天》拒绝翻唱包括《沧海一声笑》、《笑红尘》这些被定义的国风歌曲,至少提供了一个思路——国风不能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和套路,尤其在当下,国风歌曲必须言之有物。这些年的尚雯婕也在实践一种思路,新的专辑《咏》算是一次阶段总结。从《木兰诗》到《白雪歌》再到《苍黄》,她用自己的执着寻找着传统文化与电子的结合路径,摸索出专属于她自己的“新国风电子”——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就像《游仙吟》灵感来自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白雪歌来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经典诗词中来的主题,规避了大批所谓的国风作品的生搬硬套和不知所云,尚雯婕就是要做好古今的衔接,古诗词和电子音乐则是互相交融凝铸的桥梁。

尚雯婕是名校生,对传统文化有她自己的理解和重现方式,这从她敦煌采风所创作的两首歌《不鼓自鸣》和《苍黄》就可见一斑,尤其“不鼓自鸣”本身就很有神秘感和画面感,而这种方式和电子乐可称得上“天作之合”,尚雯婕把《不鼓自鸣》这首歌做得很有格局,编排上还加入了弦乐交响和电吉他,让电子乐更有层次感,大气磅礴又沁人心脾,真正实现了古今交融共振,堪称近年国风音乐扛鼎之作。

乐旻

最早对尚雯婕建立起电子唱作人的印象,是在九年前的那张「in」,恰巧也是8月底发行的专辑。那张专辑里的音乐,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止是先锋、摩登,更打动人的部分,是她透过这些作品表达出的,对自己、对人性发自灵魂深处的思考与自省。这些年,尚雯婕一直以“电音唱作人”的身份独特的存在于华语乐坛之中,在她的上一张专辑「The Puzzle Pieces」里,她以更加试验性的英文电子,表达矛盾纠结的情绪,继续探索自己的精神世界。

今天听到尚雯婕的新EP《咏》,又是一次惊喜,她依然跋涉在耕耘多年的电子唱作人之路,只是这一次,她的电子乐和乐府诗、古诗词、敦煌壁画这些传统文化符号结合在一起,演变成了一趟以“新国风电子”为载体的传承之旅,显然,这又是一条较少人走的路。经由这张《咏》 ,你或许可以改观过往因为语言、曲风、个性等等原因对于尚雯婕的音乐建立的那些类似标签化的既定印象,这些作品,应该足够说明,电子乐神秘跌宕的流动感,是情感和画面传达极其合适的方式。

五首作品中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白雪歌》,以循环的合成器旋律开启的主歌,描述静态的壮丽雪景,副歌随着Bass的加入编曲逐渐丰富展开,整个画面也转变成了动态的,塞外沙场、险峻未知的前路,以及夹杂着离愁别绪与豪情壮志的复杂情绪,都随着丰富的编曲展开。层次分明的结构铺陈,对应着原诗歌不同段落的画面表达,电子乐冰冷又热烈的特质,在这首豪情多过悲情的送别诗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新国风电子”是尚雯婕的又一次实验,但它并不晦涩难懂。当电子乐与国人熟知的《木兰诗》结合,当她在电子的编曲里咏唱敦煌苍黄的日落,斑驳的壁画,当她用电子乐将李白、岑参、王偁诗词里的苍茫白雪、离愁别绪更具象的描绘,你仿佛能从音乐里经历纵观古今的对话,跟着她一起,完成了这趟奇妙的穿越之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五首单曲,每一首都对应着一幅油画质感的视觉海报,以这样特别的方式,尚雯婕试图在音乐之外更多的层面上,让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卓有成效。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