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館裏,有這麼一件由乾隆皇帝親自甄選的瓷器,是該館的鎮館之寶其一,它就是琺琅彩芍藥雉雞紋玉壺春瓶

這件瓷器高16.3釐米,小巧精緻,釉面瑩潤如玉。瓶身的芍藥雉雞圖繪製精巧生動,那是宮廷畫師蔣庭錫設計的畫稿,再由西洋畫師用西洋技法,使用琺琅彩料繪畫而出的,顏色可愛清麗。

空白處還有題詩“青扶承露蕊,紅妥出闌枝”,在質地、構圖和用色上,這件瓷器都做到了完美結合,集詩、書、畫、印於一身,是當之無愧的精品。

這是一件中西結合式作品,瓷器的形狀即玉壺春是中國典型的瓷器器形,是宋代瓷器中的典型,是一種裝酒的器具,也可作陳設器,外形十分雅麗端莊。

基本形制是細頸垂腹圈足,最美的就是它的輪廓線了,從瓶口、頸到壺身,呈一條流暢的弧線,曲線變化圓緩,這種線條真的特別動人,這也是我最愛的一種器形了。

仿定窯白釉劃花纏枝花紋玉壺春瓶

這件乾隆時期的玉壺春瓶,在燒製畫面繪製和燒製方法上,採用的西洋手藝。所謂的琺琅彩,是彩瓷的品種之一,也是清代皇室瓷器中最精美的一種瓷器,最早是在康熙皇帝時期創燒的彩瓷新品種,而在乾隆時期發展成最精美的巔峯之作。

琺琅彩瓷製作的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提供,圖案由宮廷畫家精心彩繪,所用的琺琅料則由清宮造辦處自己提煉。

這種琺琅料在雍正六年以前依賴歐洲進口,雍正六年以後就已被清宮造辦處掌握工藝了,並經過改造創新,擁有了比進口還豐富的色彩種類。在此感嘆一聲中國人這種學爲己用的手藝真是太牛了。

乾隆以後少有製作琺琅彩瓷,但這個時期的琺琅彩瓷是最有代表性的,按照記錄,這種琺琅彩瓷的正式名稱應爲“瓷胎畫琺琅”。瓷胎畫琺琅是專供皇帝玩賞的藝術品,因此宮廷控制極爲嚴格。

琺琅彩花卉紋瓶

這件“琺琅彩芍藥雉雞紋玉壺春瓶”在當初也是百裏挑一的。先由景德鎮的御窯廠燒出上百件白瓷薄胎的瓶體,從中挑選出無瑕疵的送進宮,再繪上圖案,成品出來後,呈給皇帝,進行最後一輪選擇。

等皇帝親自挑選出其中的一件,其它落選的就要被全部砸掉,連碎片也不能隨便流落出去,這就是皇家貢品的御用屬性,相當絕密。因此,這件“琺琅彩芍藥雉雞紋玉壺春瓶”也擁有了舉世孤品的屬性。

稀缺性是它的一個價值點,當然按照其本身來看,價值也不低。琺琅彩的紋飾分爲幾個等級,其中以花鳥圖案最高,花鳥圖案中,又以雉雞和孔雀爲極品。芍藥雉雞寓意金雞富貴,和此瓶一樣的現存世的同類題材,不超過兩位數。

這樣珍貴的藝術品,在清朝滅亡後,還遭遇過一段顛沛的命運流轉。當年清亡後,宮中流出了大批文物,這件玉壺春瓶也在民間幾經輾轉和易手。最終落在曹錕的軍醫處處長潘芝翹手中。

20世紀60年代,潘芝翹想變賣這件玉壺春瓶,準備以1.2萬元的價格賣給北京琉璃廠的韻古齋。天津文物部門知道後,由天津市政府出面,以1.32萬元的價格回收了這件玉壺春瓶。從此,這件“琺琅彩芍藥雉雞紋玉壺春瓶”就成了天津博物館的館藏珍寶。

這樣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的琺琅彩盤、瓶等,在博物館中也常能看到,看似普遍,但在當時,卻是尋常百姓都看不見摸不着的皇家專屬。而雖說是實用器具,但它們也早已擺脫了餐具屬性,成爲了欣賞性的藝術珍品了。這些嚴謹華麗、精密繁複的色彩與風格,也是道盡了皇家身份的雍容與華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