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山東是一座非常受歡迎的城市,但是歷史上山東卻發生了很多不滿意的事件。早在清朝時期,一場甲午戰爭,北洋海軍失敗,清朝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導致青島和威海兩座城市分別租賃給了德國和英國。民國時期和抗戰時期,日軍又佔領了山東,一直到解放戰爭時候,長山列島解放,山東省才全部解放。

特別是抗戰時期,日軍佔領山東後,在山東很多地方建立了炮樓,碉堡,抗戰時期要攻佔一座炮樓其實很難打,因爲日軍建立的炮樓很堅固。今天要講的就是和日軍遺留下的炮樓有關,在山東一家5代人住日軍炮樓58年,而因爲牆體太厚,光通暖氣就通了20年。

這個事情講的是山東青島孫從孝的一家,他的家在當地很出名,因爲一家人都是住在日軍遺留下來的炮樓裏面。

孫從孝地地道道的山東青島人,據孫先生介紹,這個炮樓還是日軍在1938年建立的,距離現在已經82年了。當時新中國成立後,炮樓旁邊很多房子都分給了電力部門孫從孝的父親在電力部門上班,後來當成了職工宿舍,到後來的直接分配給了孫從孝的父親。

從跟隨父親上班開始,孫從孝就一直住在炮樓裏面。在1975年結婚時,這個炮樓也被當成了婚房。炮樓一共分爲了三層,自從住進來之後就一直改造這個炮樓。後來政府還給他們這個炮樓的房產證。

炮樓我們都知道,在抗戰時期,日軍躲在炮樓不出來,很難做到攻佔一個炮樓。日軍建造炮樓主要以石塊和磚頭爲主,在加上外面塗一層水泥,牆壁的話就有七八十釐米厚。

所以孫從孝自從住進這個炮樓後說,很難對其進行改造,而他朱德這個炮樓牆壁就有72釐米,炮樓很多都是用很大的石塊壘起來的,也可以看出當時日軍也是逼着很多國內,人工抬上去的。

而孫從孝每次通水電是最費勁的時候,因爲都是石塊,用普通的電鑽是鑿不動的,所以很多時候,扯線的都是從遺留下來的槍眼穿過去的。特別是給炮樓通暖氣,因牆壁太厚,這一通就是花了整整20年,才通了暖氣,也是非常的不容易。

孫從孝有弟弟妹妹,他們一直住在炮樓裏面,後來弟弟結婚搬出去了,妹妹結婚也搬出去了,而孫從孝一直沒有搬出去。他們一家五代人都在這個炮樓裏面住。

後來生活條件好了,孫從孝在外面也買了一個房子,但是因爲心一直放不下這個炮樓,所以孫從孝夫妻也是時不時地搬進來住。

這個炮樓不僅見證了山東的歷史發展,也見證了孫從孝的家庭變遷,對於孫從孝來說,這個炮樓更是他的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