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今天走近的主角是一羣藍衣小夥,在近40°C+的天氣下,跑了常州多個地方,摘除馬蜂窩11個!他們有的是自由職業者,有的是老師,有的是文員...犧牲自己的時間參與摘馬蜂窩、打撈屍體、安全救援培訓任務等等,積極投身於公益事業,爲常州這座城貢獻自己的力量。

『地表58°C+,常州這羣小夥一天摘了11個馬蜂窩』

這是8月中旬某個工作日的一天,常州藍天救援隊副隊長田輝將帶領4個隊員趕往常州幾處去執行摘除馬蜂窩任務。

早上九點,隊員們早早的來到集合點,今天的任務比較繁重,要趕赴至少四個地方。

率先來到武進區三勤村,高高的樹上掛着一個巨大的馬蜂窩,旁邊有不少馬蜂飛進飛出,大家都不敢靠近。而旁邊就是居民家,因爲馬蜂具有攻擊性,已經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生活。

面對這樣一個大的馬蜂窩,田隊和隊員們迅速拿出工具,現場勘查情況之後,決定爬梯上樹,一個隊員上去鋸掉樹幹使其掉落,另外兩名隊員在下面扶好梯子,同時將馬蜂窩裝入網袋中。

自己無法穿上厚厚的防護服,需要隊員們互相幫助穿戴完畢。三個隊員穿好防護服後,說上就上。期間不斷提醒附近居民離此樹遠一點,不然會在過程中被“狗急跳牆”的馬蜂蟄!

隊員用鋸子將馬蜂窩所在的樹幹鋸斷,掉落之後立即用噴灑殺蟲劑清除外圍馬蜂,然後用編織袋套住馬蜂窩,經過幾分鐘奮戰,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成功將影響居民生活的馬蜂窩摘除!

短短十幾分鐘的行動,隊員們早已大汗淋漓,防護服內又悶又不透氣。田隊第一時間幫助隊員們將厚重的防護服脫下,裏面的衣服早已溼透了!

解開防護服後,被汗水浸溼衣服的隊員。

室外近40度的天氣,若不及時補充水分,會有中暑的危險。

稍作休息後,隊員們整理好工具馬不停蹄趕往下一個小區。位於武進區的御城小區,佔地面積比較大,物業說這小區目前已經發現了四個馬蜂窩,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第二個同樣是掛在高高的樹上的馬蜂窩,由於位置更高、更大,在我們看來是更大的挑戰。但是對於專業的藍天救援隊員們來說,這早已經熟門熟路,但危險仍然存在,觀察好形勢後隊員們就迅速開幹了。

馬蜂,又名“螞蜂”或“黃蜂”,體大身長毒性大,雌蜂有一根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羣起攻擊人,可導致出現過敏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致死。田隊說遇到過最嚴重的一次,一個路人被馬蜂蜇傷直接休克了!

這次任務,宋師傅“中槍”了,爲保護現場的人,在用殺蟲劑驅趕亂飛的馬蜂過程中,眼眶處不幸被蟄。田隊趕忙找來藥水進行緊急處理。宋師傅的眼部被蟄了兩下,雖說這對於他們並不是什麼稀奇事,但也要遭好幾天罪,不出半日就會腫起來。

還未來得及好好休息,隊員們就要趕赴居民家中處理下一個馬蜂窩。位置在臥室旁的窗外,空間比較小。

居民家中開了空調,隊員們笑着說,這算是最好的條件了,也是一種奢侈。此時已是中午,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地表溫度已經高達58.7°C!

這種天我們在太陽下待一分鐘都難忍受,但隊員們要穿着厚重的防護服在高溫下工作一天,可想而知是一種怎樣的艱苦!

連續兩次上去摘馬蜂窩的周師傅,因爲穿着防護服行動不便無法擦拭汗水,汗水流入了眼睛,導致眼睛發紅,看着讓人心疼不已。周師傅說,這些都已經習慣了,自己身材靈活所以很多救援都會主動上。

一天下來,常州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跑了六個地方,摘除馬蜂窩11個!從早上九點集合開始,一直幹到了晚上六七點,而這一切,他們都是提供免費幫助的,不收取一分報酬!

一句“謝謝”是對隊員們付出的肯定與感激。

夏季是馬蜂傷人的多發季節,這一個月來藍天救援的隊員們已經摘除100多個馬蜂窩,田隊說他們最多的一次一天摘了18個!

『藍天救援隊:做公益,我們是認真的』

在常州,有這樣一羣人,他們是人民教師、企業老總、醫護人員、工人等。他們來自不同職業,因爲相同的信念而走到一起,志願服務是他們的原則。

“藍天救援隊”是中國民間專業、獨立的公益應急救援機構,成立於2007年,英文簡稱BSR。而常州藍天救援隊在主管單位常州市應急管理局的領導下於2019年在市民政局註冊成立,目前有專業隊員和志願者100多名。

作爲政府應急工作的助手及輔助隊伍,今年疫情期間共參與社區防疫防控29次;爲社區、中小學、幼兒園提供防疫消殺38次,出隊163人次,總服務時長888小時

常州藍天爲社區、學校進行防疫消殺

常州藍天進行溺水者打撈救援活動

常州藍天爲社區進行消防演練

常州藍天走進社區、學校普及急救知識

水域頭盔、激流救援馬甲、山地救援頭盔、搜救無人機、醫療包、潛水服...各種專業的設備,爲每次救援活動提供了保障。

田隊表示,每次出任務他們都會對現場環境進行評估,在確保可行且安全的情況下才會進行下一步的行動。即使如此,在救援過程中,隊員們受傷也是常事。

『一次次撈屍,對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爲常州藍天救援執行副隊長的田輝,今年36歲。和其他隊員一樣,田隊也有自己的本職工作,是做遊樂設備的,在工作時間上相對自由,有更多時間參與救援。

“加入藍天救援隊是一個偶然的機會”

一次田隊在媒體上無意看到救援隊的信息,覺得這件事非常有意義,希望自己可以在業餘時間學習專業知識,幫助到更多的人。

起初家人是不理解的,畢竟這是一個沒有“報酬”的工作,不過現在也都習慣了。

“最開心的是給兒子做了榜樣作用”,從爸爸身上,田隊的兒子從小就學會了一些急救知識,能夠輕鬆處理一些小擦傷。

加入組織後,對於生命的定義有了更深的看法。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打撈救援,求救的時候是下午,隊員們一直打撈到晚上,當時已是晚上11點多,由於水流快,且水下環境複雜不易發現,時間越長救援的難度越大。

隊員們憑藉頭盔上微弱的燈光照着水面,打撈鉤從水裏撈出一具屍體,整個身體已經浮腫發白,說不恐懼是不存在的。

將屍體打撈上岸後,面對早已奔潰的家屬,隊員們的心中五味雜陳。看到家屬跪謝,大家覺得這一切堅持都是值得的。

當晚回家,田隊沒有睡得着覺。好在內心還算強大,慢慢也就習慣了。

最多的一次在西太湖打撈上來四具屍體,面對一次次的打撈救援,田隊表示更加能理解生命的意義,我們要愛惜生命,愛惜父母給予的這來之不易的生命。

據瞭解,若叫專門的打撈隊過來,價格要數千元,而藍天救援隊完全是公益性的。

寫在最後

“沒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選擇了無所畏懼。”

在全國,有超過5萬人穿着這藍色的隊服,爲陌生人的生命安危奔波於危險的一線。他們中,有普通工人、有企業老闆、有醫生、有教師……平時散落在各個角落,過着平凡普通的生活,當有求助時,他們快速集結,成爲政府、百姓可信任的應急輔助力量,用雙手和勇氣爲他人撐起一片藍天!

他們就是藍天救援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