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臺詩案”發生在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3月。事情的導火索是他給朝廷的謝恩表說了幾句可以挑出毛病的話,“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隋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新進”一詞,是指突然升遷的無能之輩。根據蘇東坡心直口快的性格,他是有可能諷刺這些人的。

御史李定和舒直就是這樣的無能之輩。王安石變法,朝廷上形成了變革派和保守派,李定和舒直屬於變革派的人。現在蘇東坡直接諷刺他們,他們心裏痛恨。皇帝很喜歡蘇東坡,他們害怕蘇東坡有朝一日受到重用,他們會受到打擊,他們決定搞死蘇東坡。御史臺的人從蘇東坡寫的詩中找毛病,說他對朝廷不滿,對皇帝不敬,對變法有怨言。御史彈劾他,蘇東坡被關進御史臺監獄。

詩中前一首運用了詩經中的話語“俱曰予聖,誰識烏之雌雄”,被御史臺解釋爲蘇軾蔑視朝廷,朝廷上都是一羣烏鴉,分不清雌雄和好壞。後面一首說自己對小人們爭權奪位的行爲表示不屑,被解釋爲在蘇軾眼裏新派人都是小人,之間互相爭鬥,而他對這種行爲非常蔑視。還有很多詩文都被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解釋,其實就是新派與保守派之間的政治鬥爭。

烏臺詩案導火索是謝恩表裏面的話語,抓捕了蘇軾進行審訊的時候才徹查他的詩文,一步步查不出來的,有些根本不是蘇軾的本意,有些確實是蘇軾有些牢騷,都被放大,成爲了歷史上一場著名的文字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