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刷爆全網,溫暖的親情到瑪麗蘇的愛情,每一步都是現實的寫照,不要總說電視劇狗血,現實中更狗血的例子都比比皆是。

李海潮把凌霄、賀子秋、李尖尖三個孩子撫養大,既當爸又當媽,給了他們最好的愛和關懷,讓他們出生在如此奇葩的家庭也沒有長歪,一個比一個溫暖可愛。

很多人在追到二十多集選擇棄劇的原因也很簡單,現實生活夠殘酷,人們更願意在電視劇中找到溫暖和美好,然而《以家人之名》二十集以後開始虐了,讓人不能再帶着姨母笑追下去。

隨着高考的結束,凌霄和賀子秋本應該雙雙去北京上大學的原因,由於親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去國外讀書。

如果只是單純的去國外唸書也好,兩個人既要面對沒有養育之恩的爸爸或者媽媽,還要鬥智鬥勇,承擔起照顧家人的重任。

這本不應該是兩個高中畢業生的任務,可是誰讓他們有那樣奇葩的父母呢?

與最親愛的李爸、凌爸和李尖尖分離9年,9年的時間啊,能發生多少事,人生又有多少個9年?

9年的時間,16歲的李尖尖長到了25歲,三個人之間的美好也得跳回到9年前的小時候,而現在成爲大人的他們都很忙。

三個人重新適應,接受彼此的現在,嘗試着長大後的滋味,畢竟還年輕,未來可期,一切都還好說。

給了孩子最好的愛和呵護,也不要把孩子當做生活的全部。

隨着孩子的長大,最心酸的當屬李爸了,20多年的時間,一個人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到了孩子身上,喜歡熱鬧不怕麻煩的他,幸福的5口之家,慢慢的只剩他一個人“獨守空房”。

孩子們回來,李爸高興的溼了眼眶,提前給孩子們收拾好房間,可是都說要搬出去住,李海潮一瞬間的怔住,可以看出他有多心酸。

不管小時候有多親密無間,有多捨不得離開家,終究是孩子大了不中留,長大了的孩子總要飛出去自己生活。

就像龍應臺說的:“母親想念成長的孩子,總是單向的;充滿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願景,眼睛熱切望着前方,母親只能在後頭張望他越來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線有多遠,有多長,怎麼一下子,就看不見了。”

母親也好,父親也罷,都是一樣的,孩子越長大,越不留戀家,以前是孩子盼望着回家,而後來就成了父母盼望孩子回家張望的眼神和心裏的想念。

愛的翅膀不能太低,低了孩子飛不出去沒有出息,高了孩子也就飛走了,只剩逢年過節的問候和偶爾回家的癱在牀上。

大多數的中國式家庭中,兩個人不管是爲了愛情而結婚,還是爲了結婚而結婚,一旦結婚有了孩子,總是不由自主的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讓自己忘記了該怎麼生活。

所有的生活都是圍繞孩子轉,做的好點,是給了孩子最好的愛,做的不好,就是慣壞了孩子毀掉了自己。

太過“重感情”的中國式親子關係,總是在孩子長大離家後特別空落和難過,孩子離家後的失落感不斷的襲來,讓人孤獨到窒息。

如果強行把孩子拽到自己身邊,很可能毀掉孩子本應該很美好的前程,如果任由孩子高飛,父母總是暗自在家裏傷神。

不管是毀掉孩子還是傷透父母,都不是雙方的本意,可是長久以來的家庭關係早就註定了這樣的結局。

所以,不管多愛孩子,多想讓孩子好好成長,都不要把孩子當做生活的全部,孩子之於父母,是依附關係,更是獨立的個體。

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更要給自己足夠的空間,讓孩子過的好,也要讓自己過得不差,免得互相擔心勞神傷力。

有的父母對孩子愛的太滿,而那些只生不養孩子的人,根本不配做父母,然而現實中還有不少這樣的例子,總是讓人心酸又無奈。

只生孩子而不養的人,根本不配做父母。

開始讀書,老師和書本就告訴我們,父愛和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然而有的人一輩子也沒有機會感受這偉大的父母之愛。

別人在感恩父愛母愛的時候,這些從未享受到父愛母愛的孩子卻在用一生治癒自己。

劇中的賀子秋,親生爸媽有一段失敗的婚姻,親媽執意要生下他,生而不養,狠心拋棄他南下深圳。

不管有多少藉口,有多少苦衷,這種只生不養育的人,就是不值得被原諒。

不一定是有錢才能讓孩子過得好,但一定是有愛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

被拋棄的苦痛,是一輩子的陰影,賀子秋有幸遇到李爸,現實中的孩子只能自我治癒着長大。

我老家是一個很窮很偏僻的地方,“誰家跑了媳婦,誰家孩子被拋棄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見怪不怪。

狠心的女人,受不了窮鄉僻壤的苦日子,拋夫棄子的就走了,很多走了就再也沒有回來,還有一些是男人出去打拼,打拼到最後,在外面安了家,家裏的老婆孩子就不要了。

我們那有很多可憐孩子,別說過好日子,從小就得幹活不說,連自己親爸媽都見不着,也沒有李爸那樣好的人收養。

有的孩子長歪了,打架找事成了小混混,有的努力走出大山,外出打工很少回來,大多過的都不好。

生而不養,漫漫人生,何以爲家?

想起來《何以爲家》裏狀告父母的小男主,雖有父母,卻讓孩子承擔養家餬口的重擔,小小年紀,爲了生存,妹妹要被賣到有錢人家。

沒有能力,可以別生孩子啊,生了孩子又拋棄掉,算什麼?

《都挺好》裏蘇明玉責怪媽媽的一句經典語句:你們爲了快樂生下我,生下我又不好好養我,爲什麼這樣對我啊!

父母的錯誤讓孩子來承擔,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不公平。如果小時候不養孩子,老了也不指望孩子養老也還好。

然而,總有一些人不配爲人父母,到年齡大了出問題了,開始用所謂的血濃於水的親情來拴住孩子。

劇中凌霄的媽媽,拋棄凌霄之後做了富太太,沒想過聯繫凌霄,直到有求於凌霄的爸爸,纔想着要彌補凌霄,所謂的彌補也是用自己的女兒小橙子來拴着凌霄。

等到自己出事了,不惜搭進去孩子的前途,只爲讓孩子留在自己身邊照顧自己,不讓孩子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給孩子製造無盡的陰影。

這樣的媽配孩子叫她一聲媽嗎?

相互陪伴共同成長,纔是父母和子女最好的關係。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孩子會長大,父母會變老,這是自然規律,哪個父母不曾是別人的孩子,後來成了孩子的父母,再後來,父母的孩子也會成爲父母。

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生生不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給了孩子生命,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健康,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父母對孩子太溺愛不利於孩子成長,父母對孩子不管不顧,更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父母與子女最好的關係是共同成長,從哺育和反哺之間來彼此支持實現自己人生所想。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爲了孩子,也爲了自己,處理好自己和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人生的必修課。

作者簡介:加貝i,勵志環遊世界讀遍人生故事,知世故而不世故的生活記錄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