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白色月光》火了。

講述婚姻關係都市情感劇很多,但極少有如《白色月光》這般講的真實、露骨,它沒有走國產都市大女主劇的套路,即便是才能過人、事業有成的女強人,也逃不出婚姻這座圍城。

事業有成、母慈子孝、同時擁有一個被口口稱讚的模範老公,光鮮亮麗的生活本該讓人羨慕,眼前的平靜卻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假象,一切都因一條曖昧留言被打破。丈夫疑似出軌,生活瞬間崩塌。

於是,女強人像着了魔一般對丈夫瘋狂試探,只爲挖出事實真相。在這個過程中,她結識了有相似境況的劉敏濤,於是惺惺相惜的二人組成“復仇者聯盟”。

但說實在的,劉敏濤在劇中的境遇比宋佳慘得多。先是被家暴,之後又遭遇丈夫出軌,接連遇到兩個渣男,如此小概率事件還是發生了。

於是,劉敏濤就成了宋佳調查丈夫是否出軌事件中的工具人,跟蹤、偷拍絲毫不拖泥帶水,果然拍到讓宋佳崩潰的經典場面。

劉敏濤真的是工具人麼?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她在扮演工具人這個角色的同時,同時還是坐收漁利的“黃雀”,幫着小宋佳趕走一個小三,自己卻搖身一變,成了破壞別人家庭的人,反轉讓人猝不及防。

歸根結底,《白色月光》仍沒有跳出國產劇的固有思維,大多看點、爽點都是建立在對女性的偏見上。面對丈夫出軌,即便精英女性也會亂了陣腳,不亦樂乎的手撕小三。爲何不能是瀟灑的轉身離去,任由渣男渣女自生自滅?

國產劇的價值觀很矛盾,一方面要宣揚女權主義,另一方面又喜歡在女性角色身上大做文章,結果弄得這些女性角色都一言難盡。

國產都市劇大概有以下幾個發展路徑,最開始是一些圍繞婆媳矛盾的倫理劇,代表作當屬《雙面膠》,海清便也因此走紅,很長一段時間,她都是熒屏上的小媳婦代表,霸屏了很多年。

婆媳關係講完後,國產劇過度到對原生家庭的討論,於是衍生瞭如《歡樂頌》、《都挺好》等一系列控訴原生家庭的電視劇,給人傳遞一種錯誤的價值觀,彷彿事業有成的女強人都是被原生家庭逼出來的,每一個被爹媽坑慘的大女主們都賺足觀衆的眼淚,從不缺少話題度。

如今,國產劇發展到第三階段,“完美人妻”開始變得流行起來。最早的“完美人妻”當屬《延禧攻略》中的白月光富察皇后,但封建社會的開放程度遠不能和現代相比,於是如《三十而已》中的顧佳這類角色應運而生,明明生活在21世紀,思想卻一直一直裹着裹腳布,張口閉口全都是三從四德,讓人聽得頭皮發麻。

在《三十而已》的大結局中,顧佳引起不小爭議,更準確的說,是讓人覺得不舒服。完美人妻不過是表象,背後的苦只有自己才知道。

發現沒有,不論怎樣精英的女性角色,最終都離不開男人。爲感情所累,爲家庭所累,唯獨不搞事業。如此戀愛腦的女性角色與當代21世紀女性有些不符。

感情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一生都圍繞男人、家庭轉的女性,生活註定是一個悲劇。出軌只有零次和無數次,這種打小三的戲碼只能娛樂觀衆,對於女性來說,是個悲劇。

《白色月光》也是如此,劇中的劉敏濤雖上位成功,但她也不是贏家,畢竟洪世賢早早就道明事情真相,渣男的本性不會改變,誰都可能有被取代的那一天。

現代社會對女性依然不是很友好,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的女性們,都被牢牢釘在恥辱柱上,多年不得翻身,那些犯錯的男性,反倒很容易的包裝成好爸爸人設,甚至改成了母嬰產品代言人。電視劇雖是虛構的,但現實生活往往會更殘酷。宮鬥劇中的女性爲爭寵互相爭鬥而失去自我,在封建社會的大背景下可以理解,但當代都市女性思想依舊如此沒進步,這是悲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