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的#情感#樹洞。點擊上方“關注”,你的故事,你說,我聽

禾田飛歌 |原創文章

1、

老子說:“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無爲而治,是老子認爲最好的治國之道,讓人民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儘量減少頒佈法令、制定政策,去幹涉人們的生活,讓一切順其自然,乃是大道。

“治大國若烹小鮮”,油鹽醬醋料要恰到好處,不能過頭,也不能缺位,更不能多加翻攪,多攪,鍋裏的佳餚易爛,好好的小魚就會粉身碎骨,爛在鍋裏。

“無爲而治”其實同樣適用於婚姻。

我們很容易因爲愛上一個人,而依賴一個人,把自己的安全感、存在感寄託在那個人身上,我們的好情緒壞情緒都因爲那個人而出現。在我們因愛而付出的同時,也希望那個人給予相應的回報,更希望那個人因爲我們的愛,而活成我們心中想要的樣子。

可是,如果你心中有這樣的期待,那就不是愛,而是一種掌控,是用愛在綁架,把愛人緊緊地捆綁在自己身邊,不給他自由呼吸的空間。

愛情就像握一捧沙子,握得越緊流失得越快。本意是希望把對方牢牢地握進掌心,卻不知這樣的管理欲,卻把人越推越遠。

楊洋(化名)結婚時已經32歲了。在經歷了一場沒有勇氣表白的暗戀之後,隨着暗戀對象另娶她人,楊洋才意識到,在這場暗戀中,她耗費了整整5年的時間。好在,當她把專注於一人的目光收回時,她發現,有人也在默默地等着她。

就這樣,楊洋與同事覃俊(化名)結婚了。

楊洋對覃俊一直有好感,所以,儘管不是很愛,再加上自己年齡也有些大,能嫁出去就行。

剛結婚時,楊洋對覃俊的感情有些淡淡的。相處時間越久,楊洋越是感覺到覃俊很好,並漸漸地愛上了覃俊。因爲受上一段感情的影響,楊洋覺得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她經常向覃俊表達對他的依戀,要求覃俊常常陪伴在身邊;如果覃俊很忙無法陪伴,她會感覺很不自在,一定要打電話明確覃俊在做什麼。

楊洋對自己的依戀,覃俊剛開始還感覺特別受用,他也認爲這是楊洋愛自己。只是後來,楊洋的電話越來越多,有時忙得不可開交,楊洋的電話還必須要接,一旦漏接一個,楊洋會接連不斷地打來,直到覃俊接聽爲止。

覃俊很窒息,他對楊洋的做法表示了不滿,楊洋卻說:“我那是關心你呀,我想知道你在幹什麼,累不累,有沒有喫飯”,依然我行我素。

到後來,覃俊實在怕了楊洋,明令禁止楊洋在他工作的時候打電話。下班後,覃俊趕快回家。如果有飯局,覃俊給楊洋通報一聲之後,直接關了電話。

有一次,就因爲覃俊在與朋友喫飯時關了手機,楊洋把她認識的覃俊朋友的手機全都打了一遍,直到打到覃俊爲止。那天,兩人在別人的手機裏吵了一架,楊洋把覃俊反鎖在門外一夜。

覃俊在門外對楊洋說:“你不要這樣子,你再這樣,我也愛不動你了。”

在婚姻中,處理親密關係時,要尊重彼此的空間和自由,不要管得太多,不要過分干涉。好的親密關係不求濃烈,貴在無爲。

2、

何爲婚姻中的無爲而治?

並不是指在婚姻中什麼都不做,而是有所爲有所不爲。

婚姻中的爲,是一種真正的愛,它以尊重和信任爲基礎,真正爲對方好,真正爲對方考慮,真正注重對方的需求,並給予對方自由的空間。婚姻中的爲,是欣賞、是喜歡,而不是佔有和控制。

而婚姻中的不爲,不是不作爲,而是不作爲的方式,是順其自然、是因勢利導,不是管理,也不是強制,更不是掌控。

曉斌(化名)在嫁給現任老公之前,曾遇到過兩個深愛她的男生。在這兩段關係中,男生都把曉斌捧在掌心,對她關懷備至,最後卻都以分手終局。

朋友提及分手原因,曉斌說:“他們的愛快讓我透不氣來。我都這麼大人了,一個天天早問好晚問安,要求我跟他像連體嬰一樣形影不離,拜託,我有工作,我還有朋友啊;另一個像奶媽,我穿超短裙,他有意見;我穿短褲,他說我沒有女人味兒。我想喫點冰激淋,說太涼。好無語!”

曉斌的現任老公,在朋友看來,對她卻並沒有那麼關心,也沒那麼積極。

有一次,曉斌閨蜜們聚會。結束時,曉斌讓老公來接她。電話裏她老公的聲音像剛剛睡醒的樣子:“親愛的,我都熬了兩個通宵了,眼都花了,開車容易出危險,你自己打車回來行嗎?上車後記得把車牌號告訴我。”

曉斌一臉心疼地對老公說:“那你趕快休息吧,別擔心我,我自己回去。”

閨蜜們看紛紛打趣曉斌:“你這是何苦呀?以前那兩個24孝男友不要,非跟人分手。要不然,人家早就開車來接你了。這下還得苦哈哈地去打車,不知你圖啥?”

曉斌一臉傲嬌地對閨蜜說:“這你們就不懂了。我覺得我們倆這種狀態挺好的。我不是在護短哈。我跟他在一起,覺得很輕鬆。他不會管我太多,也不會要求我在婚姻中非得怎麼樣,你看我現在跟你們玩到這麼晚,他說我一個不字沒有?同樣,我對他也沒有什麼要求,不是說他非得做什麼纔算是愛我。在我們的婚姻中,愛對我們來說不是負擔,而是促進彼此成長的力量之源。跟他在一起,我感覺很舒服,我相信他也一樣。”

曉斌的意思是,真正愛一個人,是希望對方變得更好,而不是自私地認爲對方應該怎樣纔算是好。真正愛一個人,彼此都會放心地做自己,不會害怕失去對方,因爲你們彼此都知道,無論怎麼做,彼此的愛是存在的。

有時我們錯誤地認爲,相愛,給了我們改變對方的權利,以愛之名,對對方提出種種有理無理的要求,期待對方爲自己做出改變。也許,對方爲一時權宜之計相應有所動,一旦他認爲大事已定,可以做回自己時,你的期待就會落空,隨之而來的是更加深重的失望。

其實,我們並不能改變任何人。愛這個人,就是愛這個人的現狀,愛這個人現在的一切。如果期待以愛之名,捆綁對方、改變對方,最終都會因爲有所爲而讓親密關係陷入僵局。

3、

如何在婚姻中做到無爲而治?

那就在婚姻中做一個“懶人”吧!

這個“懶”,不是懶惰的意思,不是什麼事都不管不問,而是放鬆一些,放縱一些,不要過問太多,不要管得太寬,就像風箏的線,不能拉得太緊,讓彼此在相互牽絆中,還擁有一定的自由。

越是放鬆地對待一段關係, 越不會給對方太多的壓力;越是太“勤快”,越會讓對方緊張、在意,感情也會隨之緊繃。

懶於行

在婚姻中,真的不能太“勤快”,不能什麼事都做,什麼事都管。婚姻是兩個人在經營,而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太勤快了,有時也剝奪了對方願意爲之的擔當;稍稍懶一點,倒是把主動權交還一部分給對方,對方纔會燃起對婚姻的責任心和擔當力。

懶於言

欣賞的話可以多講,抱怨和嘮叨要少說,尊重對方的話語權,讓彼此都有充分表達的機會。要多說增進感情的“廢話”,而不要講刺傷感情的蠢話。

受制於人是一種痛苦,管制別人其實也是一種痛苦。

既然兩個人決定進入婚姻,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婚姻,也就是選擇了爲對方負責任的態度,那就給彼此以自由,不要在婚姻中戴上鐐銬跳舞。

李銀河老師說:“人都有支配自己身體的權利。”即使是愛,也不能剝奪人的這種權利。

婚姻,是因爲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比一個人生活更快樂纔會有的選擇,如果婚姻給彼此的只是壓抑和不自由,自然會有人選擇逃離。

請記住,婚姻中的無爲而治,不是放縱,也不是消極對抗,而是在先對自己負責的前提下,給予彼此在婚姻中充分的自由,讓彼此更爲穩定又和諧地在一起,相互照顧相互扶持,在獨立又共棲中構建長久的親密關係。

圖|網絡,如侵必刪

END

今日互動話題:

在婚姻中,你是“懶人”還是“勤快人”?

請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