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消費模式創新,

“山東消費年”助力企業打開內需市場

一晚賣了14億!“山東好貨”爆單了

“1457258275元!”伴隨着央視主持人康輝的一聲口令,8月28日晚11點,“新消費·愛生活——山東消費年”的重要活動之一“買遍中國·山東站”帶貨直播的成交金額出爐。這個數據刷新了央視新聞客戶端直播帶貨銷售紀錄。

“我們的貨都快供不上了。”周村燒餅有限公司宣傳部主任宋軼說,由於周村燒餅都是現場手工製作,每天產量有限,而這次直播當晚10點訂單量就已經超過了2000套,幾乎接近於全天產能。

線上直播也點燃了線下消費。8月29日晚,泉城廣場遊人如織。從北京出差來濟南的馮先生就是被廣場夜晚的燈光吸引,趕到了活動會場。他表示,自己剛買了兩袋德州脫骨扒雞,希望帶回北京給家裏人嚐嚐。

一次大型活動給企業帶來的不只是銷量。當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的驅動力量呈現出此消彼長的態勢。“打造國內大循環要靠內需特別是消費市場的帶動。”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規劃所所長劉德軍分析,消費模式的創新是一把打開內需市場的“金鑰匙”,而“山東消費年”活動無疑是山東在消費模式方面的一次積極探索。

“您覺得企業做國內市場現在最需要什麼?”

“平臺!”

山東雲泉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花芹告訴記者,自己的企業是一家以製作廚房、餐桌用品爲主的出口企業,客戶遍及歐洲、澳洲和北美。疫情發生以來公司的出口量減少最少三成,不得已之下公司開始轉向國內市場。

“我們把幫雙立人代工的產品貼上我們自己的澳德莉品牌,同樣的品質,雙立人可以賣到2000元一套,而我們200元一套都沒人買。”馬花芹表示,常年耕耘國外,缺乏國內市場的口碑積累,使得公司嘗試出口轉內銷時感覺到喫力。

同樣的“症候”也體現在內銷企業中。山東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王官磊表示,現在有的消費者不瞭解海洋牧場,導致公司在推廣時受阻。而公司7月份營業的“耕海一號”海洋牧場作爲新一代產品,不但體積和科技化程度提高了,還增加了海上觀影、海上飲茶等新項目。“我們帶來了縮放比例的‘耕海一號’模型,希望幫助遊客直觀瞭解我們的產品。”王官磊說。

“新的消費模式下,國內市場的商業邏輯也在發生變化,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劉德軍認爲,“山東消費年”活動爲企業提供了集中展示的平臺。同時,這個平臺也在倒逼企業適應國內消費模式與規則。

這一點在一家“特殊”的參展企業身上得到了印證。“我們公司這次來參會就是想測試顧客對每款產品的感興趣程度。”在淄博艾莎輕工製品有限公司攤前,公司本次展會負責人喬成偉告訴記者,艾莎輕工過去主要向國外出口玻璃杯和陶瓷杯,今年上半年出口訂單下降了一半,目前正想重新設計一些符合國內市場的產品深挖國內市場。

山東財經大學教授、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首席專家董長瑞分析,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需求爲導向,調整產業、產品結構,滿足消費結構消費方式變化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搭臺顯得尤爲重要。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山東消費年”活動將持續到明年8月底。活動期間,將通過發放消費券、發佈促進消費政策、舉辦促銷活動等舉措,強化政策支持、提升消費體驗,讓消費者感受山東之美、中國之惠。

來源:大衆日報

青島財經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