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結合三個精彩實例,徹底玩轉可轉債(上)》的續。

上文最後談到了強贖觸發價,本文結合太極轉債談談這個概念。

所謂“強贖觸發價”,就是在股價漲到一定價位時(一般是高於轉股價的30%),公司有權按照債券面值加檔期應計利息的價格,贖回可轉債。

如果可轉債未轉股的餘額已經不到3000萬元,也會觸發強贖。

這就是在逼迫投資者必須債轉股。

仍以太極轉債爲例,轉股價是22.4元,乘以130%,強贖觸發價就是29.12元。

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定時期(一般是連續30個交易日中至少有15個交易日),正股太極股份的股價超過29.12元,公司有權強制贖回。

截止2020年到8月27日收盤,太極股份的股價是30.26元,這已經是近期最低價了。因此理論上說,公司已經可以啓動強制贖回。

此時投資者願不願意被贖回呢?顯然不願意。

因爲公司贖回股票,是按照面值加檔期的利息。現在太極轉債發行還不到一年,滿打滿算就算年利息0.4%,幾乎不算什麼。但如果公司玩真的,完全可以按照100.4元的價格贖回債券。

此時,投資者會願意嗎?

不管是早期投資者還是後期高位接盤的,都不願意,因爲根據當前股價,太極轉債的轉股價值在135元左右,也就是把債券換成正股,再按照正股的當前價賣掉,都能拿回135元,所以憑什麼100.4元回售給公司呢?

還記得轉股價值是怎麼計算的嗎?前文說過,轉股價值是100元面值的債券可以轉的股票數(按轉股價格),乘以正股當前的股價。以8月27日太極股份的收盤價30.26元計算,太極轉債的轉股價值是:

100/22.4 * 30.26 = 135.089元

所以除非是賭氣或忘了,否則投資者不可能不債轉股。

以太極股份現在的股價來看,即便7月份以來已經跌了20%,但公司在理論上可以啓動強贖。

截止到8月27日收盤,太極轉債的價格是139.640元,溢價率是3.37%。所以,現在太極轉債的高位接盤者,理論上已經是案板上的肉了。

當然,如果說可轉債對投資者沒有保護,也不對。最重要的保護就是如果可轉債價格一直再跌,或者一直在100元左右徘徊,投資者長拿五、六年,最後還是可以獲得15%到20%的投資收益的。

除了這個保護,可轉債還有另一個保護投資者的措施:回售觸發價

所謂回售觸發價,一般是在可轉債的最後兩年,當正股跌到一定價位時,一般是轉股價的70%(所以稱爲“回售觸發價”),比如30個連續的交易日都低於這個價位,投資者有權“按債券面值加上當期應計利息的價格”,把可轉債回售給公司。

也就是說,當正股股價超過“轉股價的130%”時,公司有權強制贖回,以促進投資者債轉股;當正股股價低於“轉股價的70%”時(此時可轉債的價格不可能高),投資者有權要求公司按面值加累計檔期利息的價格回購債券。

從回售觸發價的設置來看,正股的價格一般不可能長期低於“轉股價的70%”也就是回售觸發價,否則公司發什麼可轉債?可轉債至今都沒有出現過違約,要想違約不如去借銀行的錢,呵呵。

仔細想想,這些好像都是對投資者的保護?

好像確實是這樣。

那麼,投資可轉債的人怎麼會虧錢呢?

主要原因,還是高位接盤啊。

以太極轉債爲例,如果再也漲不到150元以上了,那麼高位接盤者肯定是虧的,尤其是180元以上的接盤者,虧得更多。

看來,任何股票和債券投資,都得看價位。

需要注意的是:銀行類轉債一般沒有回售條款。但也不一定。而且,一些銀行可轉債的強贖觸發價和回售觸發價是轉股價的120%和80%。比如平安銀行2019年2月發行的可轉債就是這樣。

對於太極轉債來說,回售觸發價是15.68元,正好是22.40元的70%。所以就算太極股份再跌50%左右,而且還得再過三年多,也就是在可轉債的最後兩年生命週期內,纔會觸發這個“回售觸發價”。

目前來看,太極轉債完全沒有這個擔憂。

但是,別的公司就不一定了。

這就引出了案例二。

案例二:128012輝豐轉債,及其正股002496*ST輝豐。

2016年4月27日,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輝豐股份,也就是現在的*ST輝豐)發行可轉債。面值:100元,發行數量:845萬張,總金額:8.45億元。存續期限:6年。票面利率:第一年0.5%,第二年0.7%,第三年1.0%,第四年1.3%,第五年1.3%,第六年1.6%。存續期限:2016年4月21日至2022年4月21日,債轉股期限:2016年10月28日至2022年4月21日。

轉股價:29.7元/股。當時輝豐的正股價在30元左右徘徊,看起來一切正常。

但是在發行可轉債之前,輝豐已經搞出了“10轉28派1元”的送配方案,所以在2016年5月31日除權時,正股收盤價是6.74元,可轉債的轉股價也順勢大幅降低爲7.79元/股。

這個操作很奇葩。

更奇葩的是,可轉債自上市後,正股的價格就經常低於轉股價。隨着時間流逝,更是節節走低,如下圖所示。

如果轉股價是7.79元,那麼回售觸發價就是7.79*0.7 = 5.45元,而輝豐的股價長期低於這個值,因此公司早就應該啓動強贖了。但爲什麼公司沒有啓動呢?

而且,公司爲什麼不拉昇股價?

當然是因爲輝豐業績很差,沒錢了。

公司當然也知道這一點,無奈公司是做農藥化肥的,營收和利潤在2017年達到峯值後斷崖式下跌,2018年年報鉅虧5.46億被ST。2019年仍然虧5.03億,2020年一季度繼續虧7550萬。

看起來要退市?但公司在半年報累計虧4834萬,也就是說在2020年第二季度,盈利了2716萬。

出現曙光了。而這,大概也是輝豐的股價在2020年2月份以來從1.85元上升到3元以上的一個原因吧。

但即使到3元以上,仍大大低於回售觸發價,所以輝豐的股東和可轉債的持有人早就被套得懷疑人生了。債權人和小股東非常害怕公司違約,也長期呼籲公司回購。

下圖是輝豐轉債的月k線,長期低於100元。

最低谷是2018年7到10月份,從圖中可以看出,也就在70多元徘徊。而當時,公司發行可轉債已經有兩年半了。

當時輝豐轉債和股票的持有者,估計都要瘋了吧。早期在八九十元的抄底者抄到了半山腰,地獄下面還有地獄。

看來,可轉債以及正股也不是個個都賺錢。公司業績不好,照樣賠得底兒掉。

那麼,輝豐在發行可轉債前,就沒有一些拉抬措施嗎?比如大股東不斷增持?

沒有。

相反,公司第一大股東:仲漢根,於2016年4月21日還質押了佔公司總股份6.55%的股票。

輝豐實際上是一個家族企業,第一大股東是個人。

好了不多說了,回到可轉債和股票情況。從上面的走勢可以看出,可轉債很慘淡,但股價比可轉債還要慘淡得多,甚至一度比發行可轉債時下跌80%多。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人轉股嗎?

幾乎沒有。

2016年10月可轉股,但到了當年12月30日,沒有一人轉股!

到了2019年12月31日,總金額8.45億元的可轉債,還有8.4433億元在掛牌交易。也就是說,在可以轉股的三年多時間裏,債轉股的數量只有500多萬元。

道理很簡單,不轉股還能讓公司回購,轉股立刻虧損40%以上。

但是,公司始終不回購(回售)。

但現在離輝豐發行可轉債已經將近四年了,而輝豐轉債的生命週期只有六年。如果在最後兩年不回購(回售),將被投資者起訴。可是輝豐有能力回售嗎?

區區8.44億元的本金加上最後兩年大約2000多萬的利息,大公司或許無所謂,但輝豐很可能真的付不起了。

時光到了2020年1月20日,*ST輝豐發佈了《關於可轉換公司債券可能被暫停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公告中說:

如果公司最近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爲負值,公司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可能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實施暫停上市,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我的個天,輝豐這是要違約的節奏?!

難道,之前從來沒有出現過違約的可轉債市場,將出現第一個違約產品嗎?

2020年5月20日,公司居然發佈了《*ST輝豐:關於可轉換公司債券暫停上市的公告》!公告中說:

由於公司 2018 年、2019 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淨利潤爲負值,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 年修訂)(以下簡稱“上市規則”)14.1.15 條規定,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自 2020 年 5 月 25 日起暫停上市。

公告中還說:

1、若公司 2020 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繼續爲負值,根據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深圳證券交易所將有權決定暫停其股票上市,終止其可轉換公司債券上市。

好吧,暫停就暫停,哪怕永久停了都無所謂,但回售怎麼辦?難道公司真的無力回售了嗎???

對此,公告中寫到:

在回售申報期內,持有人可通過交易系統進行回售申報。相關回售、轉股操作安排,公司後續將進行披露。

公司並沒有承諾一定回售,只是說做“安排”。難道,真的要違約了?!

2020年5月25日,128012輝豐轉債,暫停上市!

當天,公司又發佈《關於可轉換公司債券暫停上市後續事項的公告》,公告中說:

公司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存續期至 2022年4月21日,目前已進入存續期的後兩個年度,截至2020年3月31日,輝豐轉債餘額爲 844,317,100 元,如債券持有人選擇持有到期,可能存在到期兌付資金不足的風險。

難道公司真的要違約?!!!

還是,逼迫投資者轉股的苦肉計?

畢竟,如果公司違約,投資者能拿回多少不知道,但如果轉股,還能拿回30%左右,甚至40%。

絕大多數債權人也較上勁了:就不轉股,就要你回售!

在往下看以前,大家可以猜猜輝豐會不會違約?

2020年8月6日,輝豐發佈《關於可轉換公司債券暫停上市的進展公告》,公告中說:

“輝豐轉債”回售申報期已於 2020 年 7 月 31 日收市後結束,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提供的“輝豐轉債”回售結果數據,本次“輝豐轉債”回售申報數量爲8,202,675 張,回售資金公司已按時支付至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指定賬戶。尚餘 238,500 張未回售。

也就是說,已經有8.2億元的可轉債進行了回售,公司已經把相應資金轉到了管理部門指定的深圳賬戶。

既然已經支付了8.2億元,剩下2385萬元的可轉債應該不會違約了吧。

謝天謝地,沒有出現違約!

所以,輝豐這隻存續期六年的可轉債,在運行了四年出頭之後,於2020年5月25日,就徹底退出市場了。

在我們慶幸的同時,還得問一個問題:

灰頭土臉的*ST輝豐,是怎麼能在三個月之內拿出8億多元的呢?

我的回答是:輝豐在一季報的資金有3.2億元,還有2億元的資金之前用於“理財”,現在也轉過來了。仲漢根家族經營輝豐多年,至少應該能拿出幾千萬。此時如果再動用一些關係,從銀行搞到幾億元,就還上了,順便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

公司問銀行借錢了沒有?這得看2020年的三季報,現在還沒發佈。

銀行當然不願意借。但區區幾億元也不是什麼大數字,不能讓輝豐壞了可轉債的金剛不壞之身。

我這麼說,不是說可轉債“一定不會”出現違約。而是說,如果首次違約出現在小公司輝豐身上,爲了區區幾億元,廣大投資者知道可轉債也會違約,將非常不利於可轉債的整體市場。

要違約也得是大傢伙,輝豐遠遠不夠級別。

因此我認爲,爲了維持可轉債市場目前還沒有違約的整體信譽,銀行極有可能被相關方說服,借錢給輝豐。

另外,由於中美關係和豬肉漲價,2019年以來農業股越發囂張。輝豐作爲一隻農藥化肥股,也該沾光了吧?2020年第二季度已經實現盈利,或許銀行也願意借錢?

好了,不管怎麼說,輝豐的可轉債沒有違約,我們都可以長出一口氣了。

至於輝豐轉債的投資者,除了中途因爲各種原因轉股的不足1%的金額,從而平均虧損60%左右,其餘99%以上的人,還是可以拿回本金和微薄利息的。

下一篇文章,我將分析可轉債的第三個,精彩案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