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拼盤

跟我們中國人喫冷菜一樣,老外習慣先來點小食拼盤。這道小食拼盤裏的東西都比較常見,有脆皮炸土豆角、祕製雞翅、炸芝士條、椒鹽脆鮮魷。雞翅和炸魷魚是大家普遍能接受的,而炸芝士條就顯得過分了,這種該死的食物,已經把我身邊不少人拖進了肥胖的深淵——每次出來喫飯都要面對一桌胖子,一上菜就士氣高漲。炸土豆角也非等閒之輩,裏面滿滿地填了培根粒,蓋上奶油。

現在,知道那些歐美人敦實肥碩的身板是怎麼來的了吧?

培根玉米麪包

看紀錄片《食品公司》,才知道世界上90%的包裝食品都是用玉米做成的,特別是在美洲,玉米幾乎成了萬能食物。

在這裏,玉米粉做進了麪包裏,顏色好看了許多,但是口感稍微有點兒糙,不過廚師又揉進了培根粒,添了點顏色之外,也加多了香味和油分,硬生生把一塊麪包該有的味道扳了回來。

隊長雞翅

雞翅是酒吧餐廳裏最好的下酒菜,重口味雞翅加上重口味醬料,是很多歐美館子的常用手段,這樣食客們就需要大杯的啤酒來解渴,嘴巴永遠停不下來。雖然名字叫“隊長雞翅”,但是喫多了,可不會擁有美國隊長的身材。

我也喜歡喫炸雞翅。我會打聽到附近的麥當勞什麼時候換油(麥當勞的油鍋每週換一次),然後凌晨去那裏蹲點,等他們換完油後,點上一份“頭道油炸雞翅”,即便明知有大量反式脂肪酸,至少顏色和味道還是很怡人的。

芝士意麪

這道菜雖然源自意大利,但是已經被美國人改造過了,滿滿的布魯克林畫風。厚厚的芝士和醬料完全蓋住了麪條,美國佬對於歐洲菜的改造,果然絲毫不留情面——在能喫過癮的大前提下,從來不會考慮健康。

所以作爲中國人,遇到這樣的意麪,還是大家分着喫喫吧——一個人解決?別爲難自己了!要知道:人在做,天在看;人在喫,秤在看。

炸雞華夫

炸雞配華夫餅,是標準的美式喫法,特別受黑人喜歡,被稱爲“soul food”,看看那些人的塊頭,就知道也只有這樣的食物,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了。

我曾經嘗試過餓了一整天,然後點上一整份正宗的美式炸雞華夫,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們塞進肚子。但是,在喫了四分之三後,就地投降——這個份量,真不是咱們能承受的。

炭烤煙燻BBQ豬肋排

傳統觀念裏,歐美人都習慣喫牛肉,其實,豬肉也是他們主要的肉食之一(穆斯林除外)但是這道豬肋排也很好喫。要說一下的是,像圖片中的這個炭烤煙燻BBQ豬肋排,其實只是半份的量。

烹飪的方法是低溫慢烤,用偏甜的BBQ醬入味,要烤上很長時間。我自己做過類似的菜,一整條羊腿,用鹽、橄欖油、無花果醬和藏紅花醃16個小時,錫紙裹好,在烤箱裏用120度的溫度,烤了5個小時。

目測了一下豬肋排切開後的質感,想到了一部電影“落魄大廚”,主人公連夜趕去一家“德克薩斯OG烤肉”餐廳進貨,從那裏購買一種非常美味的炭烤肉,就與這裏的豬肋排有點相似。

法式香煎銀鱈魚

海鮮是歐美人都喜歡的,如果靠近好的產區,價格便宜,東西新鮮,個頭壯實,不管是做英式的炸魚,還是做歐陸的煎魚、烤魚、魚湯,都能保證美味。

這道法式香煎銀鱈魚,食材沒得說,烹飪方式也簡單,現在很多中國家庭都在喫了,特別是家裏有小孩子的。奉勸大家一句,不要怕把孩子的嘴喫刁,像銀鱈魚這種高營養、又美味的好東西,還是要多給孩子喫,畢竟體質好了,什麼情況下都不會喫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