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交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禹成兵。

工人正在建設電動汽車充電樁。

海南自貿港展翼騰飛,改革潮湧帶來飛揚的激情。一年來,作爲新生的國企力量,三亞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亞交投集團”)先行先試,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收穫了哪些寶貴的經驗?未來,三亞交投集團如何在總體戰略發展定位的引領下,圍繞交通行業產業,做大做強國有資本,爲三亞經濟社會發展扛起國企擔當,做出國企貢獻?記者就此專訪三亞交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禹成兵。

改制重組,國企發展活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

記者:您如何看待三亞國資國企改革?這一年三亞交投集團改革取得了怎樣的成績?

禹成兵:全市國資國企改革以來,通過“抓大放小”、困難企業退出、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一系列措施,解決了原有國有企業走向市場後暴露出來的結構不合理、機制不適應、社會負擔重、歷史包袱多及在相關行業領域“小散弱”等問題,實現了國資經濟佈局結構不斷優化,國企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優勢凸顯,國資國企改革取得了較大成效。

一年來,三亞交投集團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集團業務佈局結構、公司治理體系、公司發展質量和運行效率不斷優化,經營實力有所增強。截至2020年6月,集團資產總額32.14億元,較改革重組前15.78億元增長103.68%。

同時,改革後國企與政府之間的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從原來的行業主管部門一對多個行業國企到現在一對一,能夠騰出更多精力支持企業發展、精準施策,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進一步得到提高,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能力進一步加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及社會責任的履行進一步顯現。

記者:國資國企改革一年來,三亞交投集團在企業生產經營、保障社會民生、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等各方面具體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先進經驗?

禹成兵:三亞交投集團通過改制重組的方式,對在原業務領域“小、散、弱”的企業進行優化整合,將成立之初的23家成員企業精簡壓縮至七大業務板塊中,收縮業務“戰線”,形成合力,爭取市場競爭優勢。

將資本更多地向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拉動與交通相關產業經濟領域集中,推動集團逐步從勞動密集型企業向資源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企業轉型,如鼓勵公交集團優化線路、提升服務,積極走出三亞向大三亞經濟圈及海南省北部臨高等市縣輸出公交服務及管理機制;天涯行公司獲評三亞市首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爲發展交通信息技術產業奠定基礎。

建立重大項目協作機制。爲推進實施好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各項重點工作,特別是完成好亞沙會項目及西環鐵路貨線公交化旅遊化列車改造工程、三亞(梅村)綜合物流園項目,成立了由黨委領導的重大項目辦公室,計劃引進10名高端人才,現已引進2名高端人才、意向人員3名,均來自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等名校,有大型園區管理、國際知名諮詢機構等500強企業的工作經歷。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啓動公交車及出租車的新能源車輛更新,計劃於“十四五”期間全面更新爲新能源車輛;開展公共部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投入充電樁217個,爲全市今後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普及推廣奠定了基礎。持續做好春節、國慶、電影節、電音節等重大節假日及重要活動期間的運力保障工作,解決了機場、動車站、亞龍灣、崖州灣科技城等熱點區域的“打車難”問題。在全省率先實現行政村公交車全面覆蓋,並在育才生態區開通“公交+物流”業務,貫通了鄉村居民出行及物流的“最後一公里”。

在疫情防控期間,成立黨員突擊隊3支,設立黨員先鋒崗22個,強化責任做表率,開展了轉運特殊乘客、保障公共運力、復工復產復學等工作,累計接送特定旅客1986批次,共6025人;復工運輸保障累計出車179次,接送復工人員4050人;復學運輸保障共發班5242輛,累計運送師生202238人;高考運輸保障累計出車649輛次,接送師生合計16481人次;組織267名黨員自願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捐款;組織100人蔘加抗“疫”獻血活動。期間三亞交投集團全體幹部上下一心,不畏艱難,發揮了骨幹中堅作用,較好完成了上級安排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學工作,在人員輸送、轉運期間,未發生車廂內人員交叉感染案例,且集團內部5000餘名職工中也未發生感染病例,還湧現出了一批先進人物及先進事蹟。

借船出海,做大做強國有資本

記者: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背景下,集團如何借船出海,做大做強國有資本?

禹成兵:目前集團委託安永諮詢公司制定戰略規劃體系,通過對海南自貿港政策、經濟、社會、技術等外部環境因素的深入研究,並對集團資源與能力現狀進行優劣勢分析,謀劃集團未來總體發展方向與重點業務板塊的規劃,響應、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集團總體發展定位是“引領自貿港建設的陸空海綜合交通基礎設施投資運營商”,具體爲“充分利用自貿港政策紅利以及新基建技術發展,實現交通基礎設施的協同發展與業務創新,成爲綜合交通領域投資運營及自貿港政策運用的國內標杆企業”。在總體戰略發展定位的引領下,圍繞“交通產業協同壯大,多元業務融合發展”的兩大使命,集團將對內加強業務協同與機制創新,對外積極將交通與自貿港政策、新基建戰略及旅遊資源進行深度融合,以實現集團規模升級、結構優化、效率提升、社會保障的戰略發展目標。在總體戰略規劃的指引下,編制了五大支撐戰略,即:

一是謀劃多元協同。圍繞集團總體發展目標,有效配置、整合和共享集團交通資源、科技資源、資金資源等各類資源,充分發揮各類業務板塊之間的協同效應,提升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開展機制變革。緊密結合國企改革政策指引,“集團管控”“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場化運作”“內部大監督”四個方面內部管理機制的層層改革,轉變機制,提升管理,強化創新驅動,以降本增效爲着力點,實現內部人、財、物的集約化發展與集團管理機制的全面創新,整體提升集團市場化經營能力。

三是圍繞“自貿港政策”開展工作。根據自貿港建設目標及三亞自貿港建設行動計劃,高質量完成自貿港建設任務,在交通領域爲自貿港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成爲自貿港政策運用的先行者。

四是圍繞“新基建戰略”開展工作。結合新基建技術發展機遇,三亞交投集團將融入新基建轉型升級的管理思維,利用新基建在業務模式及管理模式上尋求創新,以提升商業模式價值,獲得競爭優勢;

五是圍繞“旅遊戰略”開展工作。充分利用三亞旅遊資源,構建以“行”爲線,串聯“喫住遊購娛”的“陸空海綜合交通+旅遊”一體的服務網絡,以實現交通資源增值。

最後,爲有效支撐集團戰略的實施,集團將從戰略執行、法人治理、組織管控、人力資源、財務管理、企業文化與內部監督等七大領域進行全面優化提升,以實現戰略有效推進與落地保障。

做足自貿港建設“交通”文章

記者:三亞交投集團下一步發展思路是怎樣的?

禹成兵:集團將繼續做好自貿港建設中的“交通”文章,第一要立足交通,優化產業佈局和資源配置,做好當前的本職工作;第二要延伸交通,在做好當前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多做加法,探索新領域,做好並提高產業附加值,實現多個產業板塊的有機協調發展,比如用好融資工具,以更好的反哺交通業務的發展;第三要超越交通,積極圍繞交通行業引進產業,構建綜合交通產業體系,助力自貿港建設,爲三亞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國企的擔當貢獻。在集團總體戰略規劃指引下,進一步清晰劃分了各業務板塊的功能定位及發展思路,以陸空海綜合交通板塊爲集團戰略核心業務基礎,構建現代化智能交通體系;以交通資源綜合開發板塊與物流板塊爲兩翼並行,交通資源綜合開發板塊將以集團鐵路投資建設爲依託,通過多種經營類型結合的運作模式,着力發展交通土地資源開發;物流板塊順應自貿港政策紅利,以三亞(梅村)綜合物流園項目爲依託,打造三亞市綜合交通物流服務平臺;以智慧交通板塊爲交通資源整合的智慧交通應用平臺、技術數據整合平臺,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的深度融合,做智慧三亞建設的先行者。

近期而言,一方面是集團要以項目建設爲抓手,促推企業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是集團要以海關監管貨物運輸及服務爲抓手,進一步改善離島免稅購物提貨體驗,提升三亞營商環境,在制度集成創新方面扛起國企擔當,實現國企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

同時,還要加快推進亞沙會項目建設,擦亮城市形象窗口。集團目前承擔的亞沙會形象提升項目共15個,總投資約4.41億元,主要爲交通標識系統建設、停車場建設、公交及出租車美化、候車廳建設等項目。

完善交通基礎設施配套,全面提升服務功能。集團正在推進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共9個(不含代建項目),總投資估算約129億元。其中:省重點項目三亞(梅村)綜合物流園項目總投資約51億元,建成後將依託臨空經濟圈,發展物流科技與供應鏈金融、冷鏈倉儲與跨境物流、轉口加工與國際貿易等現代服務產業,目前已完成市政配套設施立項,正委託德勤諮詢公司編制產業規劃;省重點項目“西環貨線”改造工程估算總投資58.2億元,先行示範段已於今年3月18日開工,全線開工後將嚴格按照序時進度完成投資建設任務;公交西站交通樞紐項目總投資估算約10億元,正在同步開展前期商業策劃及招商合作事宜。

另外,集團還在策劃全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方案,建立健全投資、建設、運營機制,按《三亞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2019-2030)》完成建設任務;成立循環經濟合資公司,填補全市船舶方面的鋼材廢舊物回收空白,實現廢舊物循環處理再利用,發展“綠色產業經濟”。

長遠來看,三亞交投集團要持續優化戰略佈局,打造標杆企業。謀劃好“十四五”規劃,立足於大三亞地區,以公共交通以及三亞(梅村)綜合物流園等重點項目爲依託,重點圍繞陸空海綜合交通、交通綜合資源開發、物流、智慧交通板塊進行業務佈局,充分利用自貿港政策紅利和新基建技術發展,實現陸空海綜合交通協同發展及業務創新,打造成陸空海綜合交通投資運營領域及自貿港政策實踐的國內標杆企業。

(趙慶山)

來源:三亞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