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宋元榮獲第四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全國賽現代農業成長組銀獎

本刊記者王碧清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在中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微妙軍團”創始人、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獲得者宋元,因其所倡導的“自然農法”,得到了協會會員朋友的關注與熱情問詢。

作爲國內第一家倡導“自然農法”的生物科技企業,近年來,宋元始終深耕於如何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發揮農業科技優勢,幫助更多土壤恢復肥力,可持續培育出優質作物。如今,公司最新一代系列產品不僅可以完整替代化肥、農藥,而且率先在國際上突破了作物營養領域的研究瓶頸,成爲世界一流的食品級生態農資先鋒企業。

“爲耕者謀利,爲食者造福”正春風化雨般,由理想變爲現實。在不久的將來,宋元期盼着,農民的口袋鼓起來的同時,每一個國人的餐桌上,都有來自祖國沃土而生的安全、可口而又富營養的瓜果蔬糧。

踐行“兩山”理論,從土壤修復始

宋元的頭腦始終高速運轉,採訪結束時,電話辦公、進一步工作安排等都在多線程進行:濟南新生產線投產、公司第二屆招商大會啓動、北京自然農法研究院籌備……忙碌之餘,他的臉上卻難見疲憊。爲了讓公司品牌產品“微妙軍團”觸達更多土地和人羣,從課題研究一線,到品牌推廣,他的腳步謹慎而果決,“一定要把技術落地,把這件事做成”。

當宋元談起在央視節目《創響中國》當中自己曾公開喝下去的生物菌肥產品時,他介紹,“微妙軍團”產品是食品級的,選用的是食品級的原材料。“所以,對土壤是沒有害的,不過因爲濃度非常高,並不建議人食用”,宋元笑道。

而產品品牌“微妙軍團”四字也總能引起旁人的好奇。他如是解答,“微”正是指微生物個體,而“妙”表達了產品當中由550多種微生物個體之間互融共生、結構穩定,且功能廣泛的發酵反應。“健康的1克土壤當中含有100億個微生物,微生物的世界是以數量戰勝的,具有碾壓性優勢,而當中又包括有益、中性、有害三種成分,其中中性的部分我們又稱之爲‘牆頭草’,它們會選擇更佔主導優勢的一方。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將更多中性微生物儘可能地變爲有益陣營。”至於“軍團”二字,不僅透露了幾分宋元個人雷厲風行的性格特點,更寄予了他對未來的自信與期冀——“強大的協同作戰效果,正如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空天一體特戰部隊,保衛人類的藍天白雲綠地”。

宋元提出,改變中國農業有兩個維度:技術和品牌。而這其中,“育苗之前先育土,育土之前先育人。首先改變人的理念,然後是解決土壤問題,病蟲害等也隨着土壤的改善而解決”。微妙軍團的第二代產品,已經可以做到根據本土實際情況,實現土壤修復、替代化肥、進一步替代農藥等定製化、一站式服務。生態型農資產品不斷落地山區農戶,當地鄉民感受到了科技改變生活的奇妙。

走進“王學聖地”貴州修文,這裏被評爲“世界上最適合種植獼猴桃的地區之一”,卻因種植技術所限,以及地形複雜等自然條件,獼猴桃的品相越來越差,甚至一些土地已經荒廢,種植面積逐年萎縮。獼猴桃產業作爲該地區特色產業、精準扶貧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如何以科技爲翼將獼猴桃變爲“致富果”曾一度困擾着當地百姓。

宋元帶領團隊先後三次入黔,挨家挨戶瞭解老鄉的意願和具體困難。在政府的支持下,2016年,原本零散的種植戶形成合作社,並且採用“五戶聯保”的方式開展生產。從培訓、種植,到依託互聯網平臺包銷,當地從源頭實現了“零化肥”“零農藥”種植。經過一年土壤持續性修復與改良,第二年,獼猴桃個頭圓潤飽滿起來,還增了產,酸甜味道的層次也更加豐富。

“我們用歐盟食品檢測標準,500項指標全部沒有農藥殘留,而獼猴桃的價格也實現了10倍的增長。過去一畝地可以賺2000元,現在平均是8000元,甚至有一些農戶可以達到15000元。”技術興農、品牌富農之中,也有宋元等人堅守着的一份責任和溫情。在宋元的微信羣組中,鄉民們收成的喜悅不時閃動。而當初,農戶們手機裏的微信,甚至是手機,都是宋元團隊提供,並幫他們一步步下載安裝、教會他們操作使用……

獼猴桃香遠飄四方,如今已是修文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並與旅遊業融合發展,“修文獼猴桃”也已成功註冊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小康之路愈行而廣闊。

據2018年數據統計,全國2000多個種植基地、12萬畝農田,遍佈貴州、四川、雲南、海南、廣東等地,已經應用“自然農法”種植理念,以及微妙軍團的產品與技術,來修復土壤,走出高質量生態農業發展之路。“不增投、不減產、零殘留”換來的是土壤裏蚯蚓、昆蟲、微生物等生命體的迴歸。綠水青山正是金山銀山。

▲宋元與團隊部分成員在種植基地

爲可持續農業尋回本源

創業充滿驚險,荊棘之中更有收穫。隨着產品技術不斷成熟,在一次次深入扶貧一線之中,宋元建立了集新農人、新農技、新農機、好農品、新農資“五農一體”新型閉環農業生態系統,尤其在推動鄉村科技人才建設方面,不遺餘力。從北京到全國,以“自然農法”守護農業安全,宋元團隊正揮戈而行。

在北京全科農業技術員培訓當中,2000多名來自一線的農業技術員學習了田園清潔、病蟲害防控等方面的知識。其中,宋元作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分享了來自海淀區蘇家坨村的自然農法北京實驗基地的田間情況。而每一次培訓,宋元總會一次又一次地修正道:“現在有的化學農法專家指出,一定要人爲去除草,稱如果不除草,草會將養分吸收走,這是非常錯誤的。除草永遠是除不完的,暫時把草除乾淨之後,地表溫度比如北京的果園可以達到60攝氏度,地表的生命體沒有了,土壤的質量也隨之下降。而自然農法提出‘以草治草’,通過人爲選擇種植矮化類草種,不僅美觀,還會給小動物們提供棲息環境。在這個良性生態環境中,動物與植物一直在交換小禮物,它們之間是互動的,而自然界原本就是這樣一個循環共生體。”

“你會發現,有草的地方,早上會有露水,空氣溼度比較大,非常適合植物的生長。”據公司首席科學家徐會連博士的研究,植物從土地當中獲取的營養當中,肥料的作用僅佔約5%,而其餘的95%主要來自光合作用。因此,作物產量的高低,肥料並不起關鍵作用。我們投入科研力量去研究土壤,提出‘以菌抑菌、以蟲控蟲、以草治草’,把土壤恢復活力,所有的邏輯都是正向的,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北京,昌平的草莓、平谷的桃、海淀的櫻桃,採用了微妙軍團的生產模式之後,已經很少出現病蟲害,“而且我們是以預防爲主”。消費者嚐了通過自然農法種植的水果之後,對酸甜度的感受也各有不同。“這也是神奇美好的地方,因爲真正的口感正是來源於我們口腔唾液中蛋白酶和食物之間的反應,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口感,這也真正實現了天然食物味道的美好。”宋元說。

作爲踐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重要參與單位之一,宋元表示,將繼續承擔引領農業技術變革的角色,助力農業供給側改革,從源頭解決食品安全問題。2019年6月,微妙軍團的線上系統開發完成,通過線上的管理平臺建立追溯體系,聯網全國所有基地種植數據,“併爲各種植基地提供‘傻瓜式’標準化操作流程”。作爲市場上唯一一家可以完全實現完整替代化肥農藥的企業、專業推廣自然農法的團隊,近期,微妙軍團正在同北京市科協、北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學會等單位共同論證推動制定自然農法領域的團體標準,爲下一步建立國家標準奠定基礎。

▲宋元在北京昌平區開展新型職業農民田間實訓

農法自然,不負理想

如今,微妙軍團新一代生態型農業投入品,覆蓋作物全週期18款產品,已經成爲國家2020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替代產品。然而,從技術到產品,再到推動中國農業生產模式轉型的中堅力量,是宋元團隊日復一日將“不可能”變爲“可能”的堅韌與“讓農業迴歸自然”的使命召喚。

回溯“自然農法”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宋元表示,這樣的技術系統,在日韓等國家已經發展了三十餘年,“但國際上一致認爲,技術模式及理念來自中國,哲學根源在中國,只有中國纔有5000年的農耕文明。原本稱作‘農法自然’,即號召大家迴歸自然、遵循自然規律”。

據瞭解,我國以8%的耕地養活了全球約21%的人口,但卻消耗了全球約35%的化肥和農藥。“這相當於每畝地化肥和農藥使用量是世界平均量的4倍。而超量的使用,其中只有20%是被植物和土壤吸收的,即80%成爲生態負擔,尤其水污染問題最爲嚴重。因此,改變這種高污染、高消耗的農業生產模式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早在2008年,自然農法國際研究開發中心首席研究員、國際知名農學家徐會連博士受國家海智計劃邀請回國開展相關學術成果落地工作。當時還在讀大學、並擔任學生會主席的宋元經校長推薦,開始協助這位農學大家進行相關研究,未曾想竟成爲之後“自然農法”事業最忠誠的踐行者之一。

宋元還清楚地記得,加入研究團隊的日子是2008年3月14日。“2008年發生了很多熱點事件,大家也開始關注食品安全問題,我本身是學工商管理專業的,我認爲這是一個很有前景的項目。”從做課題開始,宋元和11個年輕人開始了相關技術的試驗,一個個令人欣喜的試驗成果,鼓勵着宋元決心一定要將技術推向市場。在農業部直屬的一個示範點,宋元等人開始種植黃瓜,瓜蔓長達15米,且結果期延長了一個月……宋元把黃瓜摘回來之後,實驗室的夥伴們將黃瓜一搶而空。“好喫!”“品質非常高!”“自然農法不僅可以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還解決了營養問題!”兩年時間,宋元參與完成了三百多項研究課題。

2009年4月9日,宋元註冊公司,徐會連博士任公司首席科學家。2010年宋元大學畢業後,他開辦農場投身創業浪潮,還在2011年獲得共青團北京市委舉辦的第三屆“青檬杯”創業大賽冠軍。然而,創業初期,由於不同地區土壤基礎不同,第一代產品僅能“錦上添花”,並不足夠開拓市場,甚至一度虧損了大半資金,團隊部分成員也灰心離去。宋元緊繃心絃,總結經驗教訓,隨後砍掉了養殖業務,主攻農田土壤改良。經過一年的沉澱與發展,公司的穩定用戶突破1000家。2013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妙軍團品牌誕生,並於次年獲得中國品牌節“小鯊魚獎”。

道路曲折,永不言棄,以科研和學習爲生產力——新一代發酵型螯合態複合營養液上線,德州、濟南研發生產基地生產線建成,一項項益農助農戰略合作達成……2019年,微妙軍團榮獲年度“最具成長力創新企業TOP50”“未來農業企業排行榜TOP10”等。獎盃榮譽是肯定,更爲序章。

“如今,我們專利申報20餘項,產品架構現在是按照君臣佐使四個體系,全套農資共20款產品。產品線更加完善,也更注重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協同合作,最終希望形成完整的生態體系。”創新引領中國自然農法推廣,不負理想與時代,宋元一直在路上。

本文刊於《中華兒女》雜誌2020年第01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