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國乒一直以來,都是非常講究按資排輩的,當一名運動員在很年輕的時候,如果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就有可能被教練組看中,當成領軍人物去培養。

像鄧亞萍退役之後,由於王楠在亞運會中勇奪四金,很快就成爲女乒下一位領軍人物,王楠也不負衆望,先後獲得了世界盃、世乒賽和奧運會的女單冠軍,成爲中國女乒第二位大滿貫獲得者。

張怡寧在第一次參加世乒賽的時候,就打進了女單決賽,儘管沒有最終奪冠,但張怡寧很快就被視爲王楠的下一任接班人。

而在張怡寧還沒有正式接班王楠的時候,國乒就已經開始推出了下一任接班人,這就是郭躍。

2004年,年僅16歲的郭躍就獲得了年終總決賽女單冠軍,而且還在團體世乒賽決賽中,戰勝了中國香港的張瑞,成爲了國乒最年輕的世界冠軍她也被視爲王楠張怡寧之後的又一位新的領軍人物。

當時年輕一代運動員中也就只有郭躍這樣一個比較突出的運動員,而國乒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同一年齡段的,會培養兩個人,構成雙子星。

當時的教練組認爲"1988年的出生的運動員,只有郭躍這麼一個太突出了,再拉一個選上來吧。"

在這種情況下,李曉霞作爲郭躍的陪襯,被選進了國家隊。

李曉霞剛進入國家隊之後,和郭躍相比,李曉霞並不突出。當時的李曉霞和充滿靈氣的郭躍比起來,儘管實力厚實,但是缺少靈性。

那個時候,誰也不會想到,這個被當作陪太子讀書的小姑娘,最後居然成爲大滿貫得主。

李曉霞一度被李隼教練批評說是胸無大志。剛進國家隊的時候,一次,李曉霞指着旁邊一個隊員說,我如果今後能像她這樣就行了。這個隊員曾獲得過團體世乒賽冠軍,在李曉霞看來,能夠成爲世界冠軍就很滿足了。

2006年,李曉霞獲得了團體世乒賽的參賽資格,和王楠、張怡寧、郭躍、郭焱一道,獲得了團體世乒賽冠軍,這是李曉霞的第一個世界冠軍頭銜。

2007年,第一次參加世乒賽的李曉霞,就打進了世乒賽女單決賽,決賽中,李曉霞的對手正是和自己同齡的郭躍。

然而,李曉霞在大比分3-1領先的大好形勢下,卻慘遭郭躍逆轉,無緣冠軍。。回憶當時的情景,李曉霞說:“3:1領先時,我真以爲冠軍就是我的了,思想當時就軟下來了。”就是這個念頭,葬送了她的冠軍夢想,也讓她永遠記住:不到最後一刻,勝負難見分曉。

而郭躍憑藉這個世乒賽單打冠軍,順利獲得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參賽資格,而李曉霞在和王楠的競爭中也敗下陣來。

同樣都是20歲,而當時20歲的郭躍已經是第二次參加奧運會了。很多人也都看好郭躍能夠在北京奧運會接班王楠張怡寧。而李曉霞,則註定會成爲郭躍身旁那片綠葉。

然而,信心滿滿的郭躍,在北京奧運會女單半決賽遭遇了老將王楠的阻擊。

北京奧運結束後,李曉霞獲得了2008年的世界盃女單冠軍,這也是李曉霞的第一個世界單打冠軍。

然而,隨着劉詩雯丁寧等更加年輕運動員的崛起,郭躍和李曉霞的處境越來越微妙,郭躍也沒有像很多人想的那樣成爲新的領軍人物,時任主教練施之皓開始重點培養劉詩雯,希望劉詩雯能夠成爲新的國乒一姐。

2010年莫斯科世乒賽,李曉霞和郭躍幾乎成了看客,眼睜睜看着劉詩雯在決賽中輸掉兩場比賽,兩人卻無能爲力,因爲李曉霞和郭躍根本沒有獲得出場機會!

莫斯科的失利,也爲郭躍李曉霞帶來了新的機會,同年的廣州亞運會,郭躍李曉霞參加了亞運會的女單比賽,這也成爲郭躍李曉霞兩個人職業生涯的轉折點。

李曉霞和郭躍兩人苦戰了7局,最終李曉霞頂住壓力,在0-3落後的情況下連下4局,以5-11、4-11、11-13、11-8、11-6、12-10、11-9的比分強勢逆轉戰勝了郭躍,拿到了亞運會女單冠軍。

這個冠軍,對李曉霞來說,無疑極大地提高了李曉霞的信心。

因爲在2007年和2009年兩次世乒賽中,李曉霞都是敗在郭躍拍下,這一次能夠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逆轉戰勝郭躍,這對李曉霞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2011年世乒賽,李曉霞和郭躍相遇在半決賽,這一次,李曉霞再次戰勝郭躍,儘管決賽中不敵丁寧,但是李曉霞無疑在和郭躍的競爭中開始佔據了優勢。

而郭躍此後的狀態卻一落千丈,李曉霞順勢崛起。

2012年,李曉霞和丁寧一起獲得了倫敦奧運會的女單參賽資格,當時很多人更加看好丁寧,畢竟在2011年,丁寧連續兩次在大賽中擊敗李曉霞,先後獲得了世乒賽和世界盃的單打冠軍,距離大滿貫僅有一步之遙。

然而,決賽中的李曉霞打得更加積極主動,最終以4-1的比分戰勝了丁寧!

2013年,李曉霞一鼓作氣,在世乒賽中先後戰勝丁寧和劉詩雯,獲得了世乒賽的女單冠軍,成就大滿貫的夢想,全運會中,李曉霞戰勝陳夢,成就了全滿貫!

縱觀李曉霞的職業生涯,她或許沒有這個項目最需要的那些天賦,但是李曉霞非常努力刻苦。她達到了一種靠練習,執着和勤奮達到了一個項目的世界頂峯。在很多角度,她是那隻最終爬上金字塔的蝸牛,不是生來應該追求高度的,但是她最終獲得了所有高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