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花爺

出品 | 子彈財經

繩鋸木斷、鐵杵成針!作爲最先實現科技轉型的傳統金融機構——中國平安2020年上半年科技業務的表現可圈可點,業務總收入427億元,利潤直接提升了22.7%,截至2020年6月30日,科技公司估值總額達700億美元,平安好醫生、金融壹賬通市值較年初分別提升108%和84%。

作爲中國平安金融科技TO B賽道的業務擔當,不久前剛剛完成超額定增的金融壹賬通(OCFT.US)上半年呈現逆勢增長態勢,營業收入同比增加39.7%;並已累計爲630家銀行、100家保險類機構提供服務。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由“新基建”、“雙循環”帶來的新經濟格局,以金融壹賬通爲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將在生態開放的邏輯下,通過技術輸出完成對內、對外雙向賦能,在推動行業整體服務水平精進的同時,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估值。

1、蓄力32載平安的科技“陽謀”

“因勢利導”一直是中國平安不變的增長邏輯,尤其是其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平安始終不遺餘力,正是因爲長期看漲“科技”的價值,中國平安在歷經多年的扶持和培育後,成功的迎來“蝶變”。今年上半年,平安的科技業務總收入427億元,利潤貢獻直接提升了22.7%。

正如平安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心穎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中所言,“中國平安會繼續加大科技的投入,以其賦能主業。”公開數據顯示,上半年平安運用科技賦能金融主業,AI驅動產品銷售規模達1,763億元,爲5.6億互聯網用戶提供全場景服務。

事實上,早在2010年,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就感慨:“互聯網浪潮下,金融產業是Change Or Die(非變即死)。”

中國平安不僅喊出了“金融+科技”的口號,也一直在構建這樣的版圖。從2016年開始,開放平臺、賦能行業成了平安集團的新定位。

根據2020年度半年報,這些多年前的佈局如今已有了更“靚麗”的模樣。例如,截至2020年6月末,中國平安在科技方面的專利申請數累計達26,008項,較年初增加4,625項;在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專利排名榜中,平安以超1,500項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位。

此外,平安在人工智能、醫療科技等領域頻頻斬獲國際榮譽。其中,金融壹賬通Gamma Lab團隊在CVPR2020舉辦的掃描文檔OCR問答與檢索競賽(DocVQA)中斬獲兩項子任務第一。

2、超額定增機構相中創新企業的“成長價值”

平安在科技領域的佈局不僅迎來了實質上的回報,同時更獲得了來自資本市場的認可。自去年底上市以來,金融壹賬通股價已經實現翻倍,市值最高一度突破100億美元。

8月中旬,金融壹賬通順利完成超額定增,衆多投資者對於中國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做出了“用手投票”的決定。

大摩就在其研報中表示,長期看好中國對金融科技的需求,並認爲金融壹賬通將成爲主要受益者。在新冠疫情爆發後,金融機構意識到將業務流程從線下轉線上的重要性。金融壹賬通憑藉其全方位的服務,強大的行業知識以及其母公司成熟的產品表現而處於有利地位。

可以說,通過這一次的彈藥補給,不僅證實了機構投資者對於金融壹賬通科技TO B的認可,同時也爲金融壹賬通後續穩定地發展提供了保障。受上述兩項“利好”刺激,近日來,金融壹賬通股價在調整中持續走高。截至8月28日美股收盤,公司股價報收於22.56美元/股,較定增價18美元/股溢價逾25%。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資本市場的核心邏輯是站在——金融壹賬通定增擴產後,其盈利能力將得到全面提升,因此股價大漲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作爲金融科技創新領域中的“課代表”,金融壹賬通也迎來定增擴產的絕好時機:

一方面,一級市場對金融科技、區塊鏈等新興產業趨勢有着更深刻的理解,通過一級市場的前瞻性的決策輔助,可以更加精確判斷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中的爆發時點和成長空間;

另一方面,定增背後其實也是投資機構對“與企業共同成長”的認定和信心,並不是以短期獲利爲目的,而是以投資“未來”爲準則。

事實上,與市場上一些常規的科技公司不同,金融壹賬通業務模式與SaaS公司相似,公司提供整套的產品解決方案,屬於縱向的服務,需要大量研發資金投入,相當於開發出一整套可以滿足金融機構各種需求的產品服務,其中包括銷售工具、產品開發、風控模型及後臺操作系統等。

金融壹賬通的戰略定位爲“整車製造”,目前產品結構已初具雛形,未來一段時間仍會繼續進行研發投入。這次增發也從側面證明了公司發展方向是被投資人認可且看多的,未來會繼續堅持爲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業務”的整體解決方案的戰略。

3、雙向賦能做平安和行業的“送水工”

在“技術至上,數據爲王”的下半場,金融科技作爲爲數不多的藍海產業之一,不僅受到了來自資本市場的青睞,同時也湧進了許多期待分一杯羹的參與者。

然而,當同行都在瞄準市場中最大的那塊“蛋糕”時,金融壹賬通謀劃的則是如何讓這塊蛋糕變得更大。除了前期在人力、財力和時間成本上的巨大投入,更要求一家金融科技企業對行業的未來抱有“送水工”的奉獻之心。

外部環境上的變化,讓金融科技企業擁有了更有利於成長的沃土。近年來,市場對於科技創新企業的價值判斷標準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來強調的是企業收入、利潤,將這些財務指標作爲主要的投資標準;現在,市場對企業價值的評估則轉變爲核心技術優勢在哪裏,不可替代性有多強,市場和客戶的認可度有多高,而不再短視於單一的財務指標。

內驅成長方面,金融科技企業除了要提升技術/產品輸出能力和規模增收之外,還要有能力服務合作伙伴以及產業鏈條中的上下游:

首先,持續的研發和保持科技的行業領先需要大量地投入,研發成本佔總營收的百分比要滿足一定比例。2018年四季度至今,金融壹賬通用於研發的費用累計達16.94億元,季均研發投入達2.4億元以上,持續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

其次,來自金融科技業務的收入應在總營收中佔比較大。受益於AI客服和智能救援的業務推廣,二季度壹賬通運營類產品收入同比增長170.7%,收入佔比從20%上升至37%;基於交易量和運營的收入同比增長41%,達人民幣5.58億元。

最後,要形成商業閉環,擁有技術輸出和生態開放能力。衆所周知,金融壹賬通是由中國平安內部孵化出來的,業務發展由平安內部向外部延續,其成立之初就不僅僅着眼於在平安內部生態的發展和賦能。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截至2020年6月底,金融壹賬通已在馬來西亞、新加坡、阿布扎比、日本及韓國等超過15個國家和地區,通過共建分公司、技術與業務合作等方式打開了全球商業市場。

科技創新與生態開放,已構成金融壹賬通獨特的“護城河”,在爲不同合作伙伴定製營銷、產品、風控和中後臺等整體方案時,效率大幅提升。

財報顯示,二季度內,金融壹賬通收入由去年同期的5.22億元人民幣增長至7.74億元人民幣,漲幅高達48.4%;運營類產品收入同比上升170.7%;毛利潤更是大幅增長93.4%至2.97億元人民幣。

儘管目前金融壹賬通最大的使命並不是實現快速盈利,而是依然將成長的“基點”放置在夯實底層科技實力——將技術嵌入業務流程中向客戶輸出,並結合使用反饋對產品進行再造和優化,不斷爲其降本增效。而這一切,也都成爲各級市場對其“投票”的理由。

4、新基建下既定戰略的“道法術器”

眼下,國內經濟已逐步回暖,貨幣政策也從總量寬鬆轉爲結構性寬鬆,跨週期調節兼顧穩增長與防風險。作爲“雙循環”的核心動能,以科技爲驅動力的“新基建”被賦予了後疫情經濟重振和“六穩六保”的歷史重任。

在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的過程中,各科技企業、金融科技公司和科研機構爭相加持AI、區塊鏈等領域,試圖展開新一輪角逐。

“新基建”戰略提速落地過程中,金融科技始終是備受行業期待的。尤其是在“新基建”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後,上海、廣東、重慶、山東及雲南等全國十餘個省份已經出臺了有關新基建的落地舉措。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金融壹賬通憑藉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先科技,積極捕捉新基建機遇,今年上半年先後上線了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與證監會科技監管局、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招商港口和海南省金融局等簽署了系列戰略合作協議,以金融科技積極投身新基建。

其中,2020年年初由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指導、壹賬通提供技術支持的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上線半年後就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績單:截至7月末,平臺已接入來自34個政務部門共250項數據,累計服務企業數近4萬家,累計入駐金融機構近350家,發佈金融產品近千款,累計實現融資超過150億元。

“新冠”期間,“中小融”平臺開闢了“疫情防控金融服務專區”,快速上線“抗疫貸”等專項產品,爲數萬家中小企業解了燃眉之急。

金融壹賬通董事長兼CEO葉望春直言:“隨着中國金融業的不斷發展,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行業解決方案,並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全方位支持。新基建的潛力巨大,有望成爲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壹賬通將以金融科技作爲核心支點、積極投身新基建的高質量發展。”

5、結語

再好的技術,如果不能成功地嵌入到國民經濟的產業中去,也就意味着缺少了變現的基礎。基於對雲計算、大數據、AI算法及區塊鏈等技術的掌握,金融壹賬通通過將自身能力融合到產業中其他經營主體的營銷、研發與生產等環節,爲其創造價值以及完成自身商業追求。

近些年,國家正在提倡國民經濟在供給側的改革,同時也提出了“新基建”戰略。我們從金融壹賬通的案例不難預測,作爲“萬業之王”的金融產業,只有爲整個行業的中後臺換上新的“發動機”,才能推動國內經濟環境邁入另一個高質量的發展週期。

作者:子彈財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