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6日,豫西調活化石蘇蘭芳暨愛徒厲琦(琦蘭)薪火傳承儀式在鄭州櫻桃溝大舞臺舉行,99歲高齡的“豫西調活化石”蘇蘭芳爲“豫西調蘇蘭芳傳承基地”揭牌,並授予厲琦“豫西調傳承人”的榮譽。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賈廷聚、著名作曲家朱超倫、河南省戲迷協會名譽主席趙竹亭、河南省國際貿易網商協會副會長韓建立、鄭州市二七區櫻桃溝社區黨總支書記張金嶺等出席,省內多家媒體和衆多戲迷觀衆共同見證了豫劇豫西調這一歷史時刻。

今年已經99歲高齡的蘇蘭芳,享有“豫劇活化石”的美譽,是豫西調鬚生泰斗、戲曲教育家周海水先生的第一批女弟子,也是當年馳名遐邇的“豫劇十八蘭”的師姐。她的唱腔保留了豫西調的原汁原味、醇厚質純,演唱大腔大口、質樸無華,被觀衆讚譽爲“最本真、最原生態的豫西調”。半個多世紀前,周海水先生帶着她和湯蘭香、蘇蘭芬、常香玉兩次進當時的河南省會開封演出,當時的《河南民報》發文讚譽她們道:“喫膩了大魚大肉的開封人,像嚐到了猴頭、鹿茸、山珍、海味一樣新鮮、過癮!”

抗日戰爭爆發後,蘇蘭芳隱居鄉間。新中國成立後,很多戲曲演員都重返回大城市發展,而蘇蘭芳卻決定留在鄉間,繼續紮根百姓,爲最基層的老百姓唱戲。數十年間,輾轉鄉間漂泊轉場,爲老百姓演出。如今雖已近百歲,但依然心繫豫西調傳承,希望把自己所學留給後人。她說,至今感覺愧對師父周海水,愧疚自己沒有將師父的東西傳承下來:“我和蘇蘭芬、湯蘭香以及他的女兒周蘭鳳,都沒有把他的事業繼承、發揚出來,想起這事,我都不敢說自己是周海水的弟子,甚至不敢說自己會唱戲。”這次活動,也是她傳播豫劇藝術,傳承豫西調的一個新起點。

厲琦1958年出生於一個軍人之家,在父親的影響下,自小便對藝術有着獨特的感情,考入河南省越調劇團後,主攻閨門旦、花旦、青衣,逐漸嶄露頭角。197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越調電影《李天保娶親》,她在劇中飾演張鳳姐,並多次隨團到北京演出,受到多位中央領導的接見。參演的劇目《收姜維》《雙靈牌》《諸葛亮弔孝》《雙血印》《白奶奶醉酒》均受到業界專家和廣大的觀衆的一致好評。近年來,通過多個渠道得知蘇蘭芳老人一直尋求傳承豫西調演員,深受感動,毅然投師學藝,一點一滴接收老藝術家的口傳心授,決心爲豫西調的傳承事業克盡己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百歲老人心繫傳承苦尋接班人,越調演員年過花甲承鉢豫西調。願一段傳奇色彩的師生情緣,能夠助力豫劇豫西調的傳播發展。

相關採訪錄音報道,敬請關注河南廣播電視臺戲曲廣播(AM1143 FM97.6)每天14點播出的《王博說戲》節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