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做完联力鬼斧AIR后,评论里面有不少人都看到其中使用的水冷都问我是什么牌子哪家的产品,我看到大家都非常的感兴趣,这次就单独把这款产品拿出来写一篇吧,这款水冷就是联力新出的极圈360一体式水冷,在买鬼斧AIR时候无意中看到的,那个颜值瞬间就把我绑死了,直接就搞了一个回来玩,废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这款新品到底如何。

一、产品开箱

LIANLI极圈360包装的主基调为黑色,边缘采用了一抹亮蓝色的线条勾勒,给人的感觉还是挺炫酷的,正面产品定妆照的背景还有类似极光一样的图案,应该是为了映衬出“极圈”这个产品名,毕竟极光是极圈地区的一大特色之一。

包装的侧面可以看到这款水冷的详细参数,包括水冷各个部件的尺寸、风扇的性能参数等。

包装底部这是这款水冷的产品特性,接下里一一讲解吧。

打开包装的瞬间整个人就来精神了,毕竟银白色配色在灯光的照射下非常的醒目。LIANLI采用的内衬是相对环保一些的纸浆内衬,风扇全部都是单独包装的,并没有预装在冷排上。

都先把关键部件拿出来吧,先来看看冷排如何。

极圈幻彩360的冷排两侧有铝合金侧甲,用人话就是有铝合金包边,有了这条铝合金包边冷排整个档次完全就不一样了。

LIANLI极圈360的冷排在水道方面好像也要比普通的360冷排要多上几条,达到了14条水道,并且采用的是全包覆设计,能提高进水量。

水管方面采用的是40厘米长度的编织管,采用了工业级的密封工艺,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水冷是支持5年本体质保的,所以质量方面无需担心过多。

LIANLI极圈系列水冷的冷头就好玩了,冷头顶部是一整个的铝制外壳,高端质感直接爆表,远飞一般塑料外壳冷头所能比拟的效果。

并且冷头铝合金部分是可以旋转的,也就是可以根据实际安装方向来调整LOGO的方向以保持LOGO始终是正确的。

冷头中间夹层处还有一圈的灯带。冷头内部的马达采用了六级马达,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转速可达800-1900RPM。

冷头底部是一整块的纯铜底座。另外冷头的内部设计将水泵腔体、连接腔体以及吸热腔体设计在一起,这样的设计不仅更加安全简单,最重要的还是能减少水流的阻力,加快水冷的速度以更快带走热量。

另外附件里面还给冷头配了一块可替换磁吸顶盖。

直接把这个可替换顶盖往冷头上一放即可变成另一种外观了。

冷头与水管的连接处采用的是活动连接,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转动,线缆由连接处下侧穿出,对水管的转动也不会造成阻碍,另外水管与L形接头之间还采用了塑料圈进行加固,漏水的可能大大降低。

风扇方面LIANLI极圈360配备的是3把12cm的ARGB风扇,扇叶中间发光的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风扇线材都采用了蛇皮网包裹并且支持PWM控制,理线起来更加顺手。

风扇转速为800-1800RPM,风压达到2.60mmH2O,风量达到69.17CFM,数据方面还是足够吹透能拍的,具体表现如何等下来看看详细的评测就知道了。

全部部件安装完毕后的样子,颜值方面在所有360一体式水冷里面至少也是排得进前三的吧?

二、测试平台

CPU选了锐龙R7 3700X,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款CPU了。温度表现冷静下来很冷静,狂躁起来也不是一般散热器所能压制。

主板是ROG的STRIX X570-E GAMING,要有足够强力的平台保证R7 3700X在超频状态下的稳定运行。

内存方面使用了安钛克的KATANA 3200 8G*2套条,这套内存的外观真的非常的帅气,黑武士一样,用料方面也是非常到位,马甲厚度很不错。

电源用了安钛克的NE650W,功率方面足够喂饱超频后的R7 3700X以及RTX2060 SUPER了。NE650W拥有7年换新质保、全日系电容以及80Plus金牌认证。

NE650W采用的是半桥LLC+主动式PFC+同步整流+DC2DC的结构,并且是单路+12V的输出,单路+12V最大输出电流达到54A,也就是650W的功率,对于中高端主流平台比如我现在这个是完全没有压力的。

全模组设计,提供了19+10pin主板供电接口,4个8pin CPU或者PCI-E接口,三个SATE供电的6pin接口,数量足够富裕。

机箱方面搭配的同为新款的LIANLI联力鬼斧AIR,这款箱子专门就是为极致的散热能效而生的,具体表现可以看我上一篇的评测。

三、装机展示

由于AMD平台这边安装过程真的非常简单,只需要扣上扣具拧上两边的扣耳即可安装完成,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直接来看装机后的效果吧。

为了保证冷排自身的真实表现,我把鬼斧AIR自带的三把ARGB风扇拆卸掉,只使用LIANLI联力极圈360水冷自带的风扇。

不得不说鬼斧系列前部安装冷排真的非常轻松。

可旋转的上盖。

你们更喜欢哪种外形呢?

冷排自带风扇的灯效也是相当不错的嘛。

四、实测表现

这款水冷在颜值上的确赢了市面上不少竞品,那么他实际的散热表现到底如何呢?我用R7 3700X分别以默频状态以及1.36V电压超频到4.4Ghz时候的数据对比来测试这款水冷在正常用法时候的性能以及极限用法时候的性能,不过首先要说明一点的是AMD三代锐龙在温度传感器以及核心内部积热问题在数据上比较难看,但这也恰巧能彻底考验一款散热器性能。首先是默频时候的数据表现:

3D MARK在默频时候达到了8911的分数。

在跑3D MARK过程中CPU频率全程保持在3.9Ghz左右,温度也是在60°C左右徘徊,非常正常的表现,毫无压力。

Cinebench R20此时的得分为4744pts。

R7 3700X在单烤FPU时候全核达到了3.9Ghz左右,此时的电压只在1.18V左右,因此数据上也是非常的清凉,稳定后的CPU温度仅在62°C左右,核心也只在74°C左右。

为了使得显卡不作为这次评测的瓶颈,我把游戏的画质设置都不会开到最高,仅适用游戏预设的高画质来测试,以此表现出CPU频率对帧数的影响而不是显卡。在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中我使用了预设的很高档画质设置,全程跑下来后的FPS平均为81FPS,最低42FPS,最高为140FPS,此时的温度表演也只是在50-60°C左右徘徊。

在古墓丽影:暗影同样适用高预设画质,并且开启DLSS,此时的渲染帧数为17218,平均帧率为110FPS。

此时的温度表现跟奥德赛时候一致,均在50-60°C之间徘徊。

OC 4.4Ghz,1.36V

在以1.36V电压超频到4.4Ghz时候,R7 3700X单烤FPU的温度已经达到了88°C,核心温度达到了99°C,大家这么一看可能觉得极圈360水冷已经压不住这个电压以及频率的R7 3700X,其实不然,正巧是刚好压住了。我这颗R7 3700X在之前用240水冷同样进行过超频,但用240水冷时候只能以1.32V的电压达到4.3Ghz的频率,因为再高的时候就会突破240水冷的能力,CPU温度会直接突破95°C大关,并且核心温度会直接突破110°C红线,会直接触发主板的控温机制而黑屏关机,大家不信的可以去试试,让核心温度超过110°C会不会黑屏。而LIANLI极圈360却能以更高电压以及更高频率通过烤机,并且成功把CPU温度压到了90°C以内,核心温度压制到100°C以内,能力确实不简单。

3D MRAK的分数则有小幅上涨来到了9023。

此时的温度表现最高仅为74.42°C,平均都只是在60°C左右徘徊,并且频率是直接一条直线保持在4.4Ghz,完全没出现过一丁点的降频现象,也就是说在超频到4.4Ghz之后,在日常使用中LIANLI极圈360是完全能压制住R7 3700X的,并且也还有不少余力。

Cinebench R20此时的分数得到了大幅上涨,达到了5222pts,相较于默频时候的分数几乎高出了500pts。

这时候的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表现则有不少的提升,虽然平均帧数提升不大,但最低帧数以及最高帧数均有不少的提升,相较于默频时候最低帧数提高了5FPS达到了49FPS,最高帧数提高了多达25FPS达到了156FPS,提升还是相当明显。

跑奥德斯时候的温度表现则与默频时候的表现没多大差距,最高也只是在60°C左右,看样子也并没有给LIANLI极圈360造成什么困难。

最后接下来看看古墓丽影:暗影的表现,吃屎的渲染帧数提高到了17996,平均帧率达到了114FPS,相较于默频时候提高了4FPS。

在跑暗影时候的温度表现与默频时候的表现差不多,也是仅在60°C左右徘徊。

总结

根据上面测试得出的数据,LIANLI极圈360在压制默频R7 3700X时候压根就轻轻松松,在单FPU烤机中的表现也是如此;之后的R7 3700X以1.36V超频到4.4Ghz后的极限场景里面,仅在单FPU烤机中的温度表现略高了些,但实际上还是成功压住了R7 3700X此时巨大的发热量,在之后的3D MARK以及游戏测试得出温度结果表现是毫无问题的。总的来说,即便在极限状态下LIANLI极圈360是依然能够成功压制超频后的R7 3700X,超频后日常使用时候的温度表现也是非常凉快。不愧是老牌大厂的出品,有如此之高的颜值同时也有如此出色的散热表现,综合来看确实是一款非常不错的360一体水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