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貝殼找房於紐交所上市,這是自2018年3月愛奇藝IPO以來,最大規模的中概股IPO。一週之後,貝殼的市值已經超越了萬科、恒大、碧桂園,並且股價已經站穩500億美元之上。

爲何一家誕生不到3年的公司,會有如此高的市場價值?

貝殼脫胎於鏈家,正是鏈家十多年在經營管理、組織文化、人才、大數據和產品技術的深厚積累,使得貝殼在2018年創立後得以快速發展,並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高度追捧。

回溯歷史,鏈家在房產經紀行業的革新之路走的難而紮實。從第一個籤三方約不喫差價,到銀行資金監管、全網真房源以及安心服務承諾等,鏈家成立後的19年裏,房產經紀行業的“黑暗叢林”被拆掉大半,服務品質與科技化體驗得到了雙重提升。我們不妨找一個切入點,一個離客戶利益最近同時又是鏈家獨一無二的服務差異點,去思考鏈家和貝殼爲何會成功。

8月24日,就在貝殼市值突破500億美元的當天,鏈家公佈了一組跟“品質服務”相關的數據——鏈家30124客訴響應承諾達標率:30分鐘內客戶投訴的響應率達到99.6%,12小時內提供客訴方案的目標達成率爲98.4%,24小時內解決客訴的目標達成率爲92.4%。在整個行業服務水平並不高的大背景下,已經是行業領頭羊的鏈家爲何如此看重客訴處理?並將時效精確到了分鐘?這難免讓人腦洞大開。

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2018年。

在2018年4月貝殼成立後,將鏈家過去建立的各種資源和優勢對行業開放。鏈家開始思考下一步朝哪走的問題,同年底,鏈家正式發佈了全面的品質提升計劃,並提出「國民鏈家,品質爲先」的全新品牌宣言,將品質作爲驅動企業發展的的最高優先級的要素。

“要給到消費者更多的保障和更好的服務必須做加法。”

鏈家COO王擁羣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鏈家要在品質服務上做加法,而「30124」客訴響應承諾則無疑是最難的加法算式。

房產交易流程長、不確定性高,客訴容易發生又難以解決,在此背景下,鏈家悄悄開始打造這項獨一無二的、卻又很少爲外人所知的客訴承諾標準。

01

看的見與看不見服務

“人與樹是一樣的。一棵樹要長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麼它的根就必須更深入黑暗中去。”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高山之樹》

2019年開始,“去鏈家打印”成爲都市人羣的一個常用詞彙,與“去麥當勞上廁所”一樣,成爲了商業實體無償服務路人的一道風景線。

其實,在十多年前,房產經紀市場品牌林立,但鏈家憑藉誠實守信的服務理念,悉心勤懇的服務態度,以及緊跟時代的服務創新,成長爲今天市場佔有率最大的房產經紀品牌。

但以上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服務。

鏈家的門店在城市中林立,對於一線經紀人而言,很多時候在提供着居間服務重任的同時,會偶爾會因服務瑕疵問題引發客戶不滿;加上房產交易以流程複雜,節點衆多,稅費、房產政策、連環單進程不暢都有可能導致糾紛發生,因爲房產糾紛導致的客訴更是類型繁多,且處理難度重重。

房屋是絕大多數人一生所購買的最高價值商品,糾紛一旦出現,都等不起,更耗不起。客戶關心的是,什麼時候解決,有沒有爲我着想,處理的是不是公正客觀?

但經紀人本身與業務存在着利益關係,處理問題的客觀性天然會受到質疑,所以更需要獨立的、能協調各方的角色介入。這時,鏈家客服的角色被賦予了更多的期望,作爲客觀仲裁者與問題解決的協調人,他們需要將30124這樣的“看不見的服務”標準推行落地,用時效標準去解決每一單的客戶訴求。

說30124是“看不見的服務”,首先是大多數客戶用不上甚至不知道其存在,它不是爲了科普“使用說明”而存在,而是爲了解決購房糾紛而存在。

2019年一個上海業主賣房處分權問題導致的糾紛案例,充分體現了30124的價值。此案例較爲複雜,附於文末展示。

這起客訴案例既非房屋質量問題,亦非客業雙方故意隱瞞信息,而是涉及到複雜的法律問題。在過去的二十幾年時間裏,這樣的糾紛的結果無非是:房產經紀門店作爲居間方,在調解無效之後,一切聽法院判決。居間方無責任,不參與,這份佣金不賺了事。

但30124的存在,讓這一切發生了改變。

實際上,讓客戶馮先生、業主李女士皆大歡喜的背後,是鏈家客服部門基於30124目標牽頭的應急處理。這起糾紛的解決,需要客服人員用專業的判斷能力,對糾紛的事實部分以及潛在影響進行綜合分析;同時,還需要客服人員協調鏈家內部各種資源,去達成處理意見一致以及作出賠付後的收益評估。

聽起來,30124所承擔的不但不是常見的信息查詢、條規科普與產品說明角色,而且頗有了一些互聯網大廠中流行的PMO角色。

“看不見的服務”,更是因爲其品質服務的背後,是客服人員的淚水與汗水,以及比同行更多的挑戰與壓力。

30124這串數字就是對客戶的承諾,這意味着客服人員不但要耐心聆聽,而且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爲結果負責。在他們的手機上,鬧鐘都以3個爲一組:30分鐘一個,12小時一個,24小時一個,呼應着公司所給出的KPI。

對於承擔着某種PMO色彩的鏈家客服來說,他們需要夾在內部的經紀人和外部的業主、客戶之間,處理多方的諮詢、訴求和由此引發的多重矛盾。

這其實對人性提出了很高的挑戰。是什麼支撐鏈家客服?

一位來自青島鏈家客服牟玲玲的回答很具代表性:

“能被人需要,苦就沒那麼純粹。問題到我們這裏後能有對應的答案,做的事情就有意義。”

作爲人生中最大額的一次資金投入,任何細枝末節的問題,都可能導致客戶的針鋒相對甚至惡語相向,但他們在得到妥善解決後,態度卻又都會轉向感謝。

牟玲玲接待過的一位客戶,曾經專門推掉手頭上的會議,趕來參加鏈家的3·23客戶日活動。

“客戶目的就是想讓鏈家的管理層知道,鏈家有這麼優秀的客服來幫他解決問題,希望未來可以更加重視客服的投入,服務好客戶。”

的確,現代服務體系在大城市向陽延展出繁茂的枝丫和根系,但也會在遠離光線的黑暗之處,滋生出人情的隔閡、冷漠和傲慢。

在舒適區無爲而治,永遠比迎難而上來的容易。

直插暗處的30124,最好地體現了鏈家的“理想主義”與“長期主義”——不但要在枝繁葉茂的部分體現價值,也要在大衆視野之外的暗處提升服務品質。一棵樹的根系在暗處的生長深度,決定着地面向陽部分的成長高度。對於一家企業來說,這些“看不見的服務”,纔是其生命力源泉所在。

02

利他與利己目的統一

“我們的立法,不是爲城邦任何一個階級的特殊幸福,而是爲了打造整體的幸福。它運用說服或強制,使全體公民彼此和諧,使他們各盡所能、共同分享。它造就不致各行其是的人,並把他們團結成一個不可分的城邦公民集體。”——柏拉圖《理想國》第七章

實際上,從利他與利己的辯證角度思考問題,不僅僅是牟玲玲這樣的普通職員。馬雲就曾經說過,企業只有“利他主義”才能獲利。

這句話在十年前聽來,恐怕是企業家自我標榜的成分居多。而站在流量紅利枯竭,各個商業賽道都已經飽和競爭的2020年代來看,這已經是行業共識。

這種變化在房產經紀行業體現得尤爲明顯。

基於客業雙方信息不對稱來搭建商業模式,這其實就是很多經紀類業務的路徑。何況,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就是人性自私,利他的理想主義怎麼賺錢?

其實,利他的理想主義並非是鏈家的自我標榜,而其基於行業預判的戰略選擇。根據鏈家創始人左暉的觀點:房價飛漲、買到即是賺到的時代成爲歷史,隨着中國人均1萬美元GDP時代的到來,未來市場將進入比拼服務的階段。服務也將是房產經紀行業的競爭核心。

早在十餘年前,鏈家通過建立樓盤字典,並做到全渠道真房源,通過安心服務承諾爲客戶的損失兜底賠付,通過大規模招聘本科學歷以上經紀人進行人才迭代,實現了人、物與服務的全方位品質提升。鏈家也因此構築了行業最爲廣深的護城河。

而30124,則是鏈家在提升服務品質的又一次積極探索和自我挑戰。它是鏈家是構築品質護城河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成爲了行業內獨一無二的存在。

在30124誕生之前很難想象,發生於上海的這起客業糾紛案例,最後是以雙方皆大歡喜收場。實際上,在給予李女士賠付補償之前,鏈家客服就先行墊付了糾紛另一方馮先生已支付的25萬定金,並承擔訴訟過程中的律師費、訴訟費等相關成本,以便讓馮先生另購房產,順利完成婚事。這讓馮先生非常感動,並且繼續選擇鏈家作爲其購房居間方。

在這個案例裏面,鏈家做到了與客戶共情,並給出妥當的賠墊付方案,其結果是收穫了品牌的口碑效能。這是商業目的與理想主義的有機結合。

其實,將利他與利己統一起來的30124,雖然絕非鏈家的錦上添花,但說其是鏈家的“左右互搏”其實並不爲過。而在30124之外,鏈家還有 “極速賠”,覆蓋新房二手和租賃的“安心服務承諾”……等一系列行業最高標準服務,可以說,2014年以來的鏈家高速成長之路,就是其在理想主義道路上的左右互搏之路。這條路很難,但從結果端證明了又很正確。

其實,無論是成功的人,還是偉大的企業,都善於左右互搏,因爲攀登之路上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

這個詞彙與近年來創業圈流行的“告別舒適區”、“藍軍思維”等詞彙異曲同工,與左暉在內部不斷髮起的關於“鏈家如何幹掉鏈家”的討論更是不謀而合。它們都是志在卓越者避免畫地爲牢、不斷提升服務品質的必選項。

03

結語

貝殼上市之後,很多媒體驚呼:爲何一家成立不足三年的企業,收穫瞭如此多的市場關注?其實,30124這個案例,就可以給出答案,就是一家企業基於長期主義視角的不斷自我挑戰和能力升維。

在貝殼上市之時,投資方高瓴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的一段話,爲鏈家和貝殼的這種理想主義探索,做出了最佳註解:

“作爲堅持長期主義的投資機構,這些年來,高瓴始終在尋找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堅定踐行者。我們相信,擁有偉大格局觀的企業和企業家,不僅對變化有深刻的洞察,也會以推崇正和遊戲,以創造價值爲己任,就像貝殼正在實踐的一樣,通過科技去創新,將數字化能力與產業能力深度融合,以極強的平臺進化能力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30124處理客業糾紛案例

時間:2019年3月

地點:上海

2019年3月初,客戶馮先生在鏈家經紀人小王的帶看下,看中了業主李女士位於嘉定的一套房屋,總價爲320萬。由於業主李女士所售房屋的產權人除了李女士本人外,還有其63歲的母親及未成年的兒子。因夫妻感情不和,前幾年李女士便與丈夫離婚了,之後一直和母親同住,撫養兒子。

考慮到實際交易過程中,未成年產權人的監護問題可能會影響到該房屋是否能順利出售,經紀人小王便詢問業主李女士,是否對其未成年兒子的產權有完整的處置權,在得到李女士肯定的答覆後,小王便安排客業雙方於3月15日在鏈家門店簽訂了房地產買賣合同,客戶馮先生當場向業主李女士支付了25萬元定金,同時約定於4月2日進行網籤。

4月2日當天,客業雙方前往交易中心進行網籤。交易管家在覈實交易材料後告知,雖然李女士對其兒子的產權有完整的處置權,但因李女士的兒子還未成年,李女士的前夫對孩子仍有撫養權及監護權,且這套房子爲李女士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共同出資購買的,在此情況下,若要順利交易,李女士及其前夫必須同時到場一併簽字,交易纔可生效。這對於早已形同陌路的李女士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

事已至此,客業雙方只能進行解約。然而,客戶馮先生認爲,此次交易失敗的責任在於業主李女士違約,要求按照當時簽訂的房地產買賣合同中的相關違約責任約定,將馮先生已支付的25萬金退一賠一。而李女士認爲,雖然造成交易失敗的原因在她,但並非她主觀惡意違約,因此無法接受馮先生提出的定金退一賠一的解約條件。經紀人小王多次協調無果後,客業雙方決定走法律途徑解決。

法院判決下來,李女士違約,需要退一賠一。李女士此次是置換,準備出售這套房屋之後,再買一套大點的房子,以改善三代同堂的居住環境。沒想到,不僅沒能順利出售,還多賠了25萬元定金,而自己通過鏈家又買入了一套新房子,定金也付了,這對於原本就不寬裕的李女士更是雪上加霜。

絕望之中,李女士撥打30124,讓事情有了轉機。30124客服部門快速響應,調動糾紛相關方資源,準確覈實整個案件,當天就賠付業主李女士損失的25萬定金、並補償李女士因房屋未能順利售出導致其買房違約造成的定金損失5萬元,共計30萬元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