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李鴻飛,來自北京市教育學會家長教育與家庭文化研究分會。今天我們要繼續和大家來聊一聊孩子的習慣,這節課我們講孩子的言語表達和溝通的習慣。

前面講過,在孔門四科當中言語的表達,是僅次於孩子德行的第二重要的功課。我們也都知道,大人每天要說多少句話,從早晨一直到晚上,如果我們記錄下來的話,少的有一、兩百句,多的幾百句、上千句可能都會有。

但我們有沒有去做一個分析,在說的這些話裏,哪些話是別人愛聽的話,哪些話是別人不愛聽的話。如果我們能夠區分清楚,要想改善和別人的關係,讓我們說的話,讓別人更願意聽,多說一些好聽的話,這樣一定能促進我們關係的和諧,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德行。

01

家長想讓孩子主動做某事

一定要學會商量式對話

我們每天要說這麼多句話出去,如果每一句話都教大家去講,今天這十幾分鐘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那怎麼辦?

我們還是運用中華傳統武術的教學方法,把一天當中要講的上百句上千句話,挑出來五句話,作爲基本功。

家長和孩子,學習之後,在家裏去做踐行。這樣也會大大減輕家長學習如何講話的難度。家長最煩孩子什麼?不聽話,最煩孩子講話沒有禮貌,尤其對家長不恭敬。

今天我們就來嘗試,看看親子之間,或者家庭成員之間,夫妻或者和父母公婆之間,如何講話能讓對方聽的更舒服。

在人與人的相處當中,非常重要的是共事,一個人和誰共事最多?

第一個是家人,共事的比較多;第二個是在學校裏和老師同學;第三個是成年後在單位裏和領導同事,還有客戶,共事比較多。

在共事的過程當中,一個團隊的管理,最核心的就是要把一個團隊的大事分解成爲每個人要做的小事。家庭管理也是這樣,作爲家長,家長在家裏是最高的領導,家庭是一個組織,也是一個團隊,它的組織負責人,就是家長。

比如,家長要讓孩子在家裏願意去幹活,那麼,家長得意識到,孩子必須通過幹活去養成良好習慣,如果他在家裏什麼都不幹,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是很難的。就這一項,家長如何讓孩子幹活,如何給孩子派活,就非常重要。

假設,家長還想讓孩子倒垃圾,您怎樣跟他去派這個活?

“兒子,幫我把垃圾倒了”,這可能是一種方式,如果孩子拒絕,“我不倒,我現在忙着呢,我在打遊戲,我不給你倒。”

如果孩子拒絕家長,這時候很容易出現衝突。家長能不能掌握一種說話的方式,或者掌握一種派活的方式,讓孩子在溝通當中沒有壓力?

我們教大家一個方法,還是拿剛纔這個事件做舉例。

“你幫我把垃圾倒了”,這是一個命令,也是一個任務。現在我怎麼說?我在這個任務前面加上兩個字“我想”,在後面加上三個字“可以嗎”,就改了一個說法——“兒子,我想你幫我倒下垃圾,可以嗎?”我們就把命令式變成了商量式,約定式。

既然是“可以嗎”,就是在商量,孩子可以同意,也可以拒絕。萬一孩子說,“不行,我現在正在忙,我不能幫你倒,我現在不能做。”家長也有退回來的臺階。

假設孩子同意做,那麼,同意做這件事情一定是他百分之百願意去做。這是我們通過“我想,可以嗎”這樣一個簡單的化命令爲商量的方式,讓孩子能夠從做這方面,從家長讓我做,變成我要做。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家長都特別希望孩子主動做事,如果家長總是給孩子命令,孩子有什麼機會,自主去決策他要做什麼事呢?

不光是日常做家務了,包括孩子的學習,如果家長總說“你給我學習,你馬上要開始學習。”孩子就算是說“我開始學習了”,也是在聽從家長的命令,他會認爲“是家長讓我學習,不是我在主動學習。”

所以,家長一定要記住,您想讓孩子能夠主動做事,就一定得學會商量,讓孩子學會自主選擇和決策,這是我們給大家的第一句話——“我想怎樣,可以嗎。”

02

早上見面的第一句話

其實很關鍵

有事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用商量式,但在家庭當中,哪有每天都那麼多工作、那麼多事?在單位也是一樣,同事之間,或者跟外部門平時很少有共事機會的同事,或者跟老闆,怎樣去打招呼,這就非常重要。

人與人相處,有兩個時間點非常重要,一個是見面的時候,另外就是分開的時候,我給大家準備了另外的四句話。

早晨的時候,見到家人,或者孩子見到老師、同學,第一面如何與對方打招呼,也包括家長見到了領導、同事,怎麼和對方打招呼,這一點非常重要。

大家如何打招呼,我們不做一個特別硬性的要求,您可以像老北京一樣,“哎,您喫了嗎”,是可以的。如果您沒有更好的一個問候方式,我們給您一個方式。

先問一個“早上好,一天愉快”。問好,再給出一個祝福,這是我們一個標準的方式。實際上,每個家庭或者每個學校,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方式。

但如果您說“早上好,一天愉快”,我就說您一定聽過我們的課程,這是我們做的一個小暗號。

很多家長都會督促孩子起牀,我建議,家長不要催孩子起牀,爲啥呢?因爲一天之計在於晨,孩子如果早晨是在壓力當中,起牀就很容易積累起牀氣。有時候孩子也很不開心,爲什麼家長不能給孩子特別開心的一個開始呢?

所以,孩子還賴牀怎麼辦?其實,家長只需要做一個提醒——“寶貝早上好,一天愉快,現在已經八點鐘了,你自己決定起不起牀。”

家長一定要記住,您別比孩子還着急,如果您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包辦了,孩子就不會再主動的做事了。

03

晚上回家的問候

問候錯了會惹怒對方

還有兩句話,是在下午孩子放學的時候,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對話。家長跟孩子見面了,按理應該是孩子主動和家長來問候,孩子是怎麼問候家長的?

我們給孩子的要求是,首先向父母道辛苦,“爸爸媽媽,您工作一天辛苦了,您在這等我接我辛苦了。”一定先學會道辛苦,標準的說法就是“晚上好,一天辛苦了。”但大傢俱體在用的時候,可以靈活掌握。

接下來回到家,很多家長特別容易問孩子作業,“你留作業了嗎?你作業寫完了嗎?你考試如何?”

實際上,很多時候如果只關心孩子學習,孩子很不開心,不信您就問試一試,問孩子開不開心?

我們要求家長,見到孩子之後,可以說跟上面一樣的話,“寶貝你也辛苦了”,接下來說什麼呢?千萬不要問作業,也不要問學習,直接問孩子“回來了,今天高興嗎?”一定要記住問孩子的心情,不要問事情,一問事情,就會引起孩子的不開心。

大人之間也是一樣,如果女同志下班早,在家裏開始做飯,如果男同志回到家了,見到老婆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婆,飯做好了嗎?”,“老婆,孩子作業你給看了嗎?”,“老婆,我媽媽那個事你給做了嗎?”……

如果上來就開始責問這個事情的進展,語氣想一想,您的愛人是否開心?

如果換一種說法,“老婆今天高興嗎?今天累不累?”,然後再問後面幾件事情,效果就會完全不一樣。

所以,下午的時候,大家一定要記住先道辛苦,然後問心情“晚上好,一天辛苦了”,“回來了,今天高興嗎?”。

把這兩句話也記住,晚上睡覺之前再記住一句話,睡覺之前也是一種分開。

咱們都知道,夫妻關係再好,親子關係再好,無法做同樣一個夢。實際上,每人睡去的時候,是各自做夢去了,這時候,一定也要打個招呼。

給大家一個打招呼的方式就是“晚安,做個好夢”,我們希望,每個家庭成員之間,能夠以這樣的一個晚上的問候,開始晚上各自在夢想裏的生活。

04

五句話的總結

今天給大家講了關於如何訓練好言語表達和溝通習慣的基本功,一共是五句話。

第一句話是,我們與人共事的時候,要別人幫忙時,一定先說,“我想怎樣……可以嗎?”。

第二句話是,在我們見面的時候和分開的時候,早上的時候,記住要說“早上好,一天愉快。”

我們很多實驗學校,早晨校門口這是一景,老師和同學之間都在說“早上好,一天愉快”。

第三句話是,下午的時候,先記住彼此道辛苦,“晚上好,一天辛苦了”。

第四句話是,問心情問感受,“回來了,今天高興嗎?”

第五句話是,晚上睡覺之前說一句,“晚安,做個好夢。”

我們也希望,通過五句良言,恢復傳統文化當中的早請安和晚請安的習慣。

如果我們和父母之間也能做到這點,我想,我們和父母的關係,也會得到很好的改善。如果孩子從小就和父母講這五句話,我想,孩子的孝道一定更容易得到圓滿。

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裏,希望大家能把五句良言應用在您的家庭,還有孩子的學校,以及家長的工作單位裏,謝謝大家,我們下次課程再見。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