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浙江古代文献总目》结题评审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浙江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邵清,规划处副处长董希望,复旦大学教授吴格,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顾志兴、卢敦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胡可先,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中国古典文献学教授方建新,以及课题组主要成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永明、浙江省图书馆童正伦等参会。

方建新首先汇报了项目总体情况。该项目实现了预定目标,即全面、正确、方便,实现了两个超越:超越历代所编《浙江通志·艺文志》和以往所有记述浙江古代著作的公私目录,超越已经编辑出版的五部《中国古籍总目》等大型国家级书目。就全面而言,《浙江古代文献总目》条目总数达到近40000种,360万字,加上附录共400余万字;就正确而言,《浙江古代文献总目》对收录著作的诸要素都进行了多次认真核查、校对;就方便而言,《浙江古代文献总目》通过正确分类与附录作者索引、书名索引等能很快查阅到需要的资料,为了方便查阅版本,特别是善本等稀有珍本,还增加收录了现当代影印丛书本。

评审专家们对课题成果一致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课组成员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编就的《浙江古代文献总目》,收录了现行浙江行政区域内,现存浙籍与寓居浙江人士1912年前所撰、编、辑佚之著作以及内容为浙江的著述约四万种。专家组同时也指出了项目成果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不少具体修改意见。课题组对专家意见进行了回应。

邵清作总结发言。他表示,课题组经过多年努力,对古代浙江地方文献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总结,第一次较为准确地摸清了浙江现存古籍的家底。他希望课题组在出版前,针对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多下功夫,仔细打磨,使项目更臻完善。他指出《浙江古代文献总目》的编纂对浙学文史文献的留存贡献很大,应提高使用效率,建设数据库,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