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清晨,曉日初升,大唐帝國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帶領一干親信來到玄武門外,驗明身份,值班的北門中郎將常何令人打開城門,放李建成和李元吉進來。李建成的東宮護衛說,今日之事非比尋常,我們願隨太子一起進宮。戴甲入宮乃是大忌,李建成看了看常何,拒絕了這個建議。

常何出身瓦崗寨。瓦崗羣雄最早聚集在翟讓和李密麾下,李密火併翟讓之後,羣雄分爲三路,單雄信、徐懋公、王伯當各率一路。李密和王世充決戰,緊要關頭單雄信臨陣反水,李密大敗,開始準備投奔徐懋公,但是手下說,當年你火併翟讓,徐懋公差點被砍死,現在窮途暮路投奔他,不擔心新仇舊恨一起算?李密一聽也對,於是前往長安,投奔了李淵,其中便有王伯當、魏徵、常何等人。

李淵採用釜底抽薪之計,重用瓦崗諸雄,架空李密,李密鬱郁不得志,帶領王伯當常何再次反唐,王常二人苦勸李密未果,最終李王被殺,常何投奔了王世充。幹了不長時間,常何發現跟着王世充就是玻璃上的蒼蠅,有光明沒前途,王世充剛耍嘴皮子,不來實際的,於是再次投唐。李淵對常何的反覆無常並未怪罪,反而誇他“懂得變通”,識時務者爲俊傑,回來就好。

常何先後跟着李世民和李建成征討王世充和劉黑闥,屢立戰功,武德七年成爲鎮守玄武門的禁軍統領。李建成派魏徵親自出面,拉攏常何。

李密投唐被殺,李世民東征洛陽,瓦崗羣雄再次分爲三路,一路是李世民東征洛陽時親自招攬的程咬金秦瓊羅士信等人,成爲李世民嫡系。一路是徐懋公,直接投奔了李淵,成爲大唐“純臣”。徐懋公並不參與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奪嫡之爭,李世民曾經爭取過徐懋公(還有李靖),二人明確表示了中立態度。一路便是李密最早帶入長安的這部分,李密王伯當被殺後,魏徵接管了這部分勢力,常何便是其中一員。

常何對魏徵非常尊敬,明確表示,絕不辜負太子栽培之恩,鞍前馬後甘願驅馳。因此李建成對常何很放心,對常何放心是源於對魏徵的信任。於是他帶着李元吉進了城門,常何隨後下令,把門關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騎着高頭大馬,並轡而行,兄弟倆有說有笑,躊躇滿志。這麼多年跟李世民的明爭暗鬥,終於有了眉目,今日便能畢全功於一役。就在昨天上午,他們向李淵狀告李世民謀反,有太白經天爲兆,李淵招李世民入朝質詢,李世民無話可說,狗急跳牆,竟然誣告李建成淫亂後宮。李淵愕然,下令今日上朝,聚集滿朝文武當庭對質。當昨日黃昏時分張婕妤把這個消息報告李建成時,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魏徵等一干幕僚開懷大笑。因爲李世民已經無牌可打,居然想出這種造緋聞的下三濫伎倆。

李建成問心無愧,衆人也都舒了一口氣。

二人走到臨湖殿,日已三竿,沒有一絲風。兄弟倆走得有點熱,準備進不遠的樹林裏歇一歇。剛走到附近,忽聽得一陣嘈雜之聲,樹林裏閃出九個人,個個身穿鎧甲,手持弓箭,全副武裝,爲首之人騎着一匹紅棗馬,殺氣騰騰,不是別人,正是李世民。

李建成這一驚非同小可,宛若兜頭澆了一桶冰水,從腦門一直涼到腳板心。他張口欲喊,卻說不出話,腦子裏一片空白。恍惚間聽得李世民喊了一聲“大哥”,但他沒有回應,求生的本能讓他調轉馬頭,打馬就跑。他要趕快離開這個是非之地,跑出玄武門,跟親信會合。他知道中了圈套,今日凶多吉少。馬蹄的的,耳邊風聲呼呼作響,背後發生了什麼,他完全無暇回顧,隱約間彷彿三弟元吉迎了上去。

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得一陣尖銳的鳴鏑聲破空而來,他知道,這是二弟李世民特製的長箭“大白羽”的聲音。二弟向他射箭了。緊接着他感到後心一陣鑽心的痛,他大叫一聲,翻身落馬。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看到太陽高懸在半空,發出絢麗的光芒。

其實李建成和李世民完全不至於走到這一步,一切的罪魁禍首,便是魏徵。

李淵父子進入長安後,馬上進行了分工,李建成作爲太子,幫助李淵坐鎮長安城,搞定地頭蛇關隴勳貴集團。李世民和李元吉作爲親王南征北戰,爲大唐王朝開疆拓土。由於李元吉不能獨當一面,丟了太原,所以李淵派李世民帶着李元吉經略中原,派李孝恭帶着李靖經略江南。待天下大定,李世民和李孝恭交出兵權,享受富貴榮華。這是時勢使然,畢竟相對於把兵權交給外人,交給自己人是最好的選擇,肉爛爛在鍋裏。

李世民征討王世充竇建德功成,被封秦王兼天策上將,位在諸臣之上,地位僅次於太子。由於沒做好竇建德舊部的安置工作,竇建德舊部在劉黑闥帶領下復反。本來這活兒還是應該讓李世民去幹,專業人幹專業事,但是魏徵給李建成出了餿主意,這回該你去。要是再派他去,功勞全讓他佔了,你的太子地位就危險了。

其實太子地位來自傳承,並非打打殺殺。曹操的兒子曹丕,朱棣的兒子朱常洛,康熙的兒子雍正帝,都不掌兵權,兵權都在弟弟手裏,可是隻要當了皇帝,弟弟們一個個還不束手就擒?而且太子親征得不償失,打贏了無非還是太子,打輸了很可能就會失去太子之位。當年漢高祖劉邦想派太子劉盈征討英布,就被張良勸阻了。如果劉盈真的走了這一趟,肯定打不過英布,到時候太子之位也就懸了。

李建成聽了魏徵的話,親自帶兵出征,打敗劉黑闥,建立了自己的河北羣雄集團,跟李世民的山東豪傑集團分庭抗禮。這麼做表面上增強了自己的力量,其實卻給太子之位帶來了隱患:李淵會懷疑他這麼做的動機,是不是想造反?你身爲太子,掌握這麼多軍事力量想幹啥?

接着魏徵跟李建成說,把李世民幹掉算了。前隋太子楊勇就是捨不得對晉王楊廣下手,結果下場很悲慘。李建成說我們兄弟情同手足,我怎麼能幹出這種兄弟相殘之事呢?魏徵見勸不動李建成,便派殺手去刺殺李世民,結果被尉遲恭識破。

這次進玄武門,李元吉等人都說要小心,但是魏徵說沒事。常何是自己人,放一百個心。沒想到常何早被李世民策反了。

李建成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心中恨死了魏徵。如果不是魏徵從中作祟,一切都不會發生。

李建成死後,李世民抓住魏徵,責問道,你爲啥離間我們兄弟關係?魏徵說,太子要是早聽我的話,也不至於淪落到今天的地步。李世民大怒,就要把魏徵宰了,卻被尉遲恭攔住了。太子的河北羣雄勢力就掌握在魏徵手裏,不能殺。只要他肯配合,一切好商量。李世民問魏徵,肯不肯戴罪立功?魏徵點頭如搗蒜,趕緊跑到河北,勸太子舊部放下武器,撿了一條命。

春秋義士豫讓說,士爲知己者死。魏徵的所作所爲,配不上李建成的信任。因此終其一生也沒有得到李世民的真正信任,死後還被李世民推倒墓碑。

唐朝是中華文明繼往開來的轉折點,也是華夏民族悠悠文化的轉折點,盛唐之後,華夏文明從外放轉入內斂,開始關起門來過小日子。可是盛唐那種博大能容四海,廣闊及於萬方的氣勢,叫我們如何不想他。唐朝男兒勇武豪放,壯志凌雲;唐朝女子敢愛敢恨,不讓鬚眉。他們腰跨三尺劍,舉杯邀明月,狂呼“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她們穿男裝,畫濃眉,打馬球,喝烈酒,大喊“花堪折時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煌煌史冊,冗繁噪雜。有正史,有野史。正史記載失之於欲說還休,野史記載失之於道聽途說。許多歷史小白囿於知識所限,不能通讀《新唐書》和《舊唐書》,以至於不能瞭解鮮活真實大氣磅礴的大唐王朝,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幸運的是,這個遺憾被《這個唐朝太有意思了》完美無缺的填補了。這套書是武漢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士承東林仿通俗史寫作大家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寫的,他一貫秉承“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的寫作宗旨,把無趣繁複的正史寫得妙趣橫生,用詞考究,用語詼諧,讓人愛不釋手,一口氣就想讀完。想要了解明朝,有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想要了解唐朝,便有士承東林的《這個唐朝太有意思了》。

幽默是本書的基因,搞笑是本書的拿手好戲,本書不能保證,你看了之後肚子會笑得有多疼。七本原價192,活動價只需115,一本只有十幾塊錢,特別划算。點擊下方鏈接即可直接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