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老罗给我讲了他不久前的经历。老罗在高中时代是班长,当年高考发挥失常,只考了三本,毕业后找了一个很一般的工作,混得一直不如意,很少主动与同学联系。在同学群里也保持“潜水”状态,基本不“冒泡”。

前不久,沉寂很久的同学群突然“骚动”起来。原来是身价千万的张老板,连发三个200元的红包,如同往平静的湖面上扔了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张老板原来学习垫底,高考超常发挥,居然考上了大专。毕业后,利用老爸的人脉,到处承包工程,公司做得挺大的。张老板最近生意兴旺,主动张罗同学聚会,在群里说,最近发点小财,他做东要搞一次同学聚会。

有几位混得比较好的同学,在群里表示支持。张老板专门艾特了老罗:有请罗班长出来主持工作。老罗毕竟抢了红包,无法回避,只能表态:同学聚会的目的是畅谈青春,为了减轻大家心理负担,建议还是实行AA制,这样子大家都能平等相待。

老罗的提议,得到了一连串的“排队”附和。老罗继续发言:请老张策划一下,在群里扔一个聚会方案。当天晚上,老张就在群里发了一个聚会方案:在海边五星级大酒店包了一个大厅,吃饭、喝酒、唱歌、看海,一条龙。最后补充一句:酒店老板是他哥们,每人只收2000块,等于白送。

还是那几位混得比较好的同学,纷纷跟进点赞,这个方案太牛了,青春无悔,豪华相聚。老罗看了直肉疼,心想:我月薪才3500,这次聚会要掏2000,加上来回路费,就是3000大洋,去看你们装范?正在犹豫,老张直接艾特他,问他这套方案怎么样?老罗硬着头皮发了一个赞的表情包。

老罗正在纠结呢,无意中打开同学群界面,突然发现,居然有14位同学不声不响地退群了。老罗想起上一次同学聚会的不愉快记忆:那次同学聚会,开始还正常,大家喝喝酒,聊聊天,酒过三巡之后,变成了几位混得好的同学的炫耀大秀场。老罗突然释然了,估计这14位同学跟自己的想法一样,既然不想去,干脆退群了,眼不见心不烦。

老罗心想,人到中年了,自己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比什么都重要。何必花3000大洋去给别人当看客呢?老罗想通了,干脆手一点也退群了。有几位退群的同学互相私信,都觉得这种所谓的豪华聚会,是属于有钱人的秀场,我们就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了,3000块大洋给老婆买件大衣,给老人换部手机,给孩子买些学习资料,不香吗?

后退群的同学打来电话:那几个同学气坏了,老张在群里痛斥你们是穷人思维,舍不得花钱的小气鬼,不跟成功人士交往,活该你们一辈子受穷。老罗突然释怀了,原来他们就是这么想我们的,幸好没去。直言:人到中年,就不要参加这3种同学聚会了,群里留言太炝眼睛了。

【一】吹牛皮的聚会不去。

很多同学兴冲冲参加第一次聚会,第二次就不想去了,就是因为本来是冲着畅谈同学情谊去的。到了聚会现场,大家相见恨晚,热情拥抱,聊了几句之后,大家彼此的状况清楚之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而然就分化了。尤其是推杯换盏、酒过三巡之后,混得好的同学轮番表演、各种炫耀,惹得混得不好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借着酒劲,牛皮吹上天。同学聚会变成了吹牛皮大会,酒醒之后,感到浑身没劲,索然无味。仔细一想,同一起跑线的同学,已经三六九等分化严重了,同学时代就没有深交,现在还可能走到对方心里去吗?聚会之后,每位同学其实都在心里默默找定位、找群体,聚会之前的新鲜感,被攀比之后的距离感、失衡感所冲刷。第二次同学聚会,很多人就不愿意参加了。

【二】摆场子的聚会不去。

同学毕业后,踏入社会,就是一道分水岭。大家各奔东西、五湖四海,各自忙着自己的前途,原来关系好的同学还是会小规模聚会,关系一般的同学慢慢相忘于江湖了。几年之后,总有一些八百年不联系的同学,以八竿子打不着的理由,发起聚会:想死大家了,我已经在五星级酒店安排好了,请同学聚聚,我请客。这种聚会,一般都是“爆发户“同学张罗的。原来混得不好,终于发财了、成功了、提拔了,自己掏钱摆场子,不是“想死大家”了,而是表演“逆袭大戏”的,让大家“欣赏”他是如何“扬眉吐气”的。这种摆场子式的同学聚会,能不去就不去了,他不是为了畅谈友情的,而是刺激同学的。

【三】超豪华的聚会不去。

同学聚会好不好,关键看组织水平。优秀的组织者会考虑所有同学的承受能力,本着平等相待的原则,以回忆青春、沟通感情为目的,选择交通方便、条件适中、标准恰当的酒店。凡是安排在五星级大酒店,人均标准动辄三四千元的同学聚会,都是给有钱同学“搭秀场”的。混得好的同学,在豪华聚会上表现的神态自若,处处显示出自己的养尊处优,对混得普通的同学持有“何不食肉糜”的思想,其实很伤同学的心。家境一般的同学,掏出几千元陪你们吃喝玩乐,心里能舒服吗?所以,凡是超过常人承受能力的超豪华聚会,不管自己有钱没钱,都不要参加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