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爆的莫非抗戰題材電影《八佰》,豆瓣網友高呼精彩,知乎網友直言該電影在“消費人民愛國情懷”,在電影口碑的兩極分化上《八佰》是小編有史以來見過最嚴重的了。

其實大可不必,在抗日戰爭這一題材領域中《八佰》即使拿不到頭籌,也可以甩不少同題材的影視作品好幾條街。截至發稿,《八佰》上映11天,票房已經破了20億。

無論是從作品立意上還是從故事的選擇上,都是非常戳國人淚點的。所以儘管管虎導演前期鋪天蓋地的各種宣傳,讓網友直呼“喫相難看”,但憑藉着出色的演員班子和戳淚點的故事,以及乘着的“疫情剛過第一批上映電影”這股東風都在暗示着《八佰》的成功。

但這真的只是觀影泡沫,雖然在票房和口碑上都還算不錯,但在豆瓣評分卻依然只有7.7分。衆所周知,豆瓣作爲國內目前最公正權威的電影評價平臺,其實國產片達到7.7的評分,並不是很低。但是在豆瓣網友如此水軍式的好評下,仍然只有7.7分這就很有問題了。

在小編看來,高評低分的根本問題出在拍攝手法和劇本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管虎導演的作品。基本上由管虎自己編劇的電影評分很少有在八分以上,唯一一部及格作品是由他編導的《鬥牛》,而最低的一部竟然只有3.9。

是題材不好嗎?根本不是。《我和我的祖國》好不好?非常好。在展現我國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後國家發展的層面上影片表達的非常到位,同時一首同名歌曲也由此火遍大江南北。

最初在看大家的評價的時候,小編想的是大可不必對這部電影過於嚴格。或許有人是因爲這部電影中很多地方沒有邏輯,但電影畢竟不是歷史。

取材於歷史不假,但他也經過一定的藝術加工。恕我直言,跟電影糾結這種“爲什麼一定要這麼做而不是那麼做”的問題是非常無聊的事情。很多時候爲了凸顯電影的主題和核心,我們必須要放棄一點細節。

說了這麼多,讓網友們無數三星評價的理由究竟在哪?我想已經看完電影的朋友感受是很直觀的。前一部分非常好,後面的明顯接不住前面,雖然沒有直接垮掉但是瑣碎還是瑣碎的。

電影中有一種手法叫做蒙太奇,指不斷運用跳入跳出的方式來昇華電影主題,但是《八佰》顯然蒙得不太奇,每次都在剛剛觸及最動人的點上跳走。

其實好多年前有一部抗戰神劇出現過這個問題,這可是一部真真正正的“神”劇:《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劇和《八佰》有一個同樣問題,就是羣像的刻畫。但是《我的團長我的團》卻能夠獲得9.5的超高分,編劇蘭曉龍在這中間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同樣是羣像式的刻畫上顯然蘭曉龍更勝一籌,雖然全片都是爲了戰爭而戰爭,但在戰爭下對人物形象的把握確實比《八佰》表現強很多。

雖然小問題不少,但《八佰》還是一部非常值得觀看的電影。爲了銘記歷史,這部電影絕不應該被批得那麼狠,但同樣爲了電影行業的未來,這部電影也絕對不該被吹上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