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但事实上,能够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往往不仅准备充分,而且还要拥有“天时、地利、人和”。

也可以说,成功靠的是99%努力,以及1%的运气,两者缺一不可。

对于8月27日晚正式登陆纽交所的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来说,恐怕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很久没这么激动了”,这是何小鹏在上市现场讲出的第一句话,从筚路蓝缕到上市敲钟破茧成蝶的一路艰辛,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过去6年,我们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我们一直坚信,智能汽车是未来。今天,小鹏汽车进入新的台阶。迈过这个台阶,我们会有更多的粮草、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支持,来迎接智能汽车时代真正的到来。”何小鹏如是说。

当天在纽交所上市的小鹏汽车,股票代码“XPEV”,发行价15美元/股,首次公开招股发行约9973万股美国存托股,小鹏汽车IPO募集的资金总额约为17.2亿美元,上市市值约112亿美元。

至此,小鹏汽车成为继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后,第三家成功在美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

何小鹏在发言中感谢了许多一路以来帮助过他的投资人、同事以及家人。其中,何小鹏用很长篇幅感谢了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这位对于何小鹏意义非凡的梦想导师。“是雷军告诉了我,一个互联网人也可以做硬件很厉害。”而雷军也在何小鹏创建UC与小鹏汽车陷入困境之时,给予了他最大程度上的资金支持与鼓励。

在活动结束后,雷军在微博上写道:“小鹏汽车上市,我特别激动,发自内心深处为何小鹏高兴!我和小鹏多年好友,2007年投资了他创办的UC。几年前,他决定第二次创业。我钦佩他的勇气,顺为投资了A1轮和C轮,小米去年投资了5000万美元。”

作为何小鹏人生中的第二个创业项目,有背后诸多大佬和贵人的相助,足以说明他的个人魅力与号召力。

在小鹏汽车上市后第二天,何小鹏也发了一条微博:“为追逐梦想而折腾自己”。他说,小鹏汽车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对小鹏汽车而言,IPO还只是刚刚开始,前路漫漫,还需努力。

令人关注的是,小鹏汽车发行定价从11美元/股跃升为15美元/股,远高于2018年蔚来汽车的每股6.26美元和今年7月理想汽车每股11.5美元,15亿美元的募集总金额也创造了造车新势力上市之最。并且小鹏汽车开盘仅十分钟,股价大涨超66%。次日,小鹏汽车盘前继续上涨逾12%。

截至美东时间9月1日收盘前,小鹏汽车的股价为21.61美元,总市值超过155亿美元。

而与此同时,特斯拉市值更是一举突破4426亿美元,领先位居第二位的传统汽车巨头丰田一倍还多。特斯拉、蔚来、理想汽车近期的单日平均涨幅,已经超过苹果、亚马逊、谷歌等巨头科技公司的平均涨幅。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企业股票连续创纪录的超额认购,反映出资本市场的看法已与一年前出现180°的大反转。

在此之前,美团CEO王兴曾预言,未来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将仅存三家——蔚来、理想和小鹏。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蔚来、理想、小鹏的确交出了一份令资本市场还算满意的答卷。

然而,就在去年,蔚来创始人李斌还被称为“2019年最惨的人”,面临亏损、裁员、融资困难等问题,很多人担心蔚来能否活过2020年。

反转来得如此之快,谁又曾料到,蔚来会从今年年初的一股1美元多涨至今年的一股20多美元,暴涨近20倍。李斌一下子成为“2020年最甜蜜的人”?

而据蔚来近日披露的股票增发计划,拟增发7500万股。蔚来预计此次发行的净收益将约为14.974亿美元,假设超额配售权悉数行使则约为17.222亿美元。

蔚来汽车表示,本次发行所得款项净额将主要用于增加蔚来中国的股本和公司在蔚来中国的所有权,以回购蔚来中国少数股东持有的股权。此外,资金还将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全球市场开发和一般企业用途。

今年上半年,造车新势力在疫情的影响下迎来加速洗牌,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已有超过六成的新造车企业“掩旗息鼓”,不过,市场局势也进入一个相对的明朗期。今年上半年有上牌数据的仅有20家,其中蔚来、威马、理想、小鹏和哪吒5家企业的销量合计占比高达91%,“五强”格局已愈发稳定,并进入到了更加关键的梯队之争。

有意思的是,这五家新造车企业中,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的创始人都是从互联网出来的,并且都自带IP,在营销上也比较懂得怎么吸引眼球;从产品来看,三家企业的核心产品都集中在30万元左右,刚好与特斯拉面临正面竞争;而威马和哪吒汽车的创始人都是从传统车企出来的,无论是企业运营还是发展思路等,都更加严谨,也更看重可持续性,两家企业的核心产品都是十几万元的紧凑型SUV。

虽然传统新造车与互联网造车选择的发展路径不大相同,但彼此之间各有优劣。互联网造车更容易凭借营销热度迅速走进大众视野,助升品牌力与销量。而传统新造车,从建工厂、建渠道、搞研发、发布服务体系等建设上更加踏实稳健,承受市场压力的能力更强。

例如,哪吒汽车在今年整体车市处于低迷状态下,1-7月还是取得了累计销量突破6018辆,同比增长15%的成绩,稳居新势力造车第一阵营。威马汽车7月销量为2036辆,同比增长近100%,环比实现“五连增”,1-7月累计销量达9722辆。

而且,两者也同时向资本市场发起冲锋。据悉,预计于9月初完成D轮融资的威马汽车,于8月31日,关联的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企业名称由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变更为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未上市);注册资本由约1.65亿人民币增加至约4.95亿人民币,增幅为200%。

这一举动也被视为威马汽车抢滩“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的前奏。而即将完成30亿元C轮融资的哪吒汽车,也计划于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届时,新势力造车的第二轮比赛将会打响。

其实,互联网造车也好,传统新造车也罢,能够发展到今天,所有的新造车企业都承认,造车应当遵循基本的造车规律,踏踏实实打造好的产品,构建供应链、渠道等体系能力,让产品可以实现落地。

遗憾的是,有些企业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把钱用在过度营销和造势上,导致产品迟迟无法量产,最终走向停摆。这其中,最让人可惜的就是拜腾。

最近,拜腾汽车又有了新动态,据了解,拜腾汽车已经申请注册成立新科技公司,新公司名称为「盛腾」,最快在 8 月底领取法人营业执照。新公司拟融资 20 亿元加速量产概念车 M-Byte。

据透露,拜腾正在按照一汽集团今年6月底给出的重组方案推进,重组方案中除M-Byte 的量产外,拜腾汽车南京工厂还将生产代号为「EQ320」的红旗纯电动车。按照一汽集团投资拜腾B轮的约定,拜腾南京工厂15万辆年产能中,将有5万辆用于生产红旗EQ320。

另一方面,拜腾汽车及股东方一汽集团有意加强成本管控,M-Byte 车型一些原本由国外供应商承接的项目,会交给中国本土供应商。

迟迟未能实现量产的拜腾汽车,如今换个身份继续推进融资,寓意拜(败)转盛(胜)。可当前的市场环境已今非昔比,新造车行业进入淘汰末期,加之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冷低迷,资金管理缺乏合理运营的拜腾汽车,显然有更多的难题亟待解决。

曾经浩浩荡荡的造车新势力大军,经过几年的“折戟沉沙”,即将尘埃落定。也许,在淘汰的新造车企业中,有的缺少天时,有的缺少地利,也有的缺少人和。

但汽车市场竞争就是如此的残酷,在多元化的汽车时代,我们当然希望有更多的新造车企业可以生存下来,毕竟,它们代表的是一些新的理念,一些新的碰撞,而这些,都会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能量与活力。

强大的中国汽车产业,离不开每一家车企的努力。虽然“成王败寇”,但每一个为之努力过的人,都不该被冷眼嘲笑。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