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中國排水量最大的海洋科考船,排水量達6000噸

世界各個國家對於自己的國家安全十分重視的,這不僅僅意味着我們要時刻防備外來國家的入侵,同時還要預防自己國家境內可能出現的氣象安全隱患。目前我們國家已經使用了科考船對海洋的氣候、生物以及笛子進行考察,這一舉措就是在未雨綢繆。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一艘海洋科考船,它是我國目前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科考船,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下他的具體信息吧。

我們今天提到的這一科考船就是“中山大學”號海洋科考船,一聽這個名字我們就知道中山大學一定參與了他的製造過程。

事實的確如此,這一科考船是由中山大學的校長羅俊,同時也是我國中科院院士參與制造並進行剪綵與命名的,該科考船在2019年10月28日正式開始建造,排水量達6000噸,工期預計兩年時間,將在2021年的上半年竣工。

但令國人高興的是,“中山大學”號科考船在今年8月28日已經在上海下水試行,據我們瞭解,這一項目其實早在2016年就已經被教育部審覈通過了,同時這一艘科考船長度可以達到114.3米,寬度可以達到19.4米,深度可以達到9.25米。

中山大學的實力我們是知道的,所以由他們進行建造的科考船性能也一定不會差,就像是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樣,這一艘科考船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研製人員表明該艘科考船擁有着先進的以及精密的考察設備。

因此“中山大學”號科考船擁有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名字就是“移動實驗室”。

我們對於海洋的瞭解一直都不太多,但是我們相信有了這樣的一個設備,我們一定會探索更多海洋的奧祕,這些包括海洋藥物、海洋氣候、海洋地質方面的探索,只有充分地瞭解才能合理地使用。

我們相信我們一定會利用海洋資源爲祖國的未來造福。

好了今天就爲大家介紹到這裏,我們下一期再見!

取得成效!中國成功突破高精度偵察衛星難題,精度將超美國鎖眼

中國斬獲全球成就獎,水稻10年增產1億噸,青藏高原將成糧倉

中國殲20大量服役,殲16將批量生產,航空領域有着很大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