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越到最後時刻,越要響鼓重錘,越是喫勁的時候,越要跟突出問題較勁。簡陽市踏水鎮把脫貧攻堅工作放在工作首位,着力鞏固脫貧成果,嚴把脫貧關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數說變化

簡陽市踏水鎮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42戶1500人,2017年實現全部貧困人口脫貧。

2016年脫貧人口人均年收入3525元。

2017年脫貧人口人均年收入7767元。

2018年脫貧人口人均年收入8963.4元。

2019年脫貧人口人均年收入9247.5元。

01、現場直擊,發展致富帶頭人提升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在踏水鎮大樹村,許多村民正在蔬菜大棚裏忙着,有的在摘辣椒、茄子等新鮮蔬菜,有的在除草、施肥,還有的正在搭建新的大棚,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除了土地流轉的錢,每天干活還有60元的收入,一年我們基本都在這裏幹活,比起自己在家裏種地,輕鬆多了不說,收入也穩定得多。”一位村民這樣說。

踏水鎮大水村蔬菜種植大棚內,務工農民正在忙碌

2012年,村民何永澤回到村裏通過流轉土地發展了200畝水果種植產業。見到水果種植有效益,他後續又在良安村流轉土地種植了80畝蔬菜大棚,現在是踏水鎮寨子山種養合作社負責人。“留在村裏的人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流轉土地後,他們既能拿到土地流轉費用,又能在家門口就業,收入大大增加了。”何永澤說,蔬菜大棚一年有270多天需要勞力,一名脫貧戶若一直在大棚幹活,一年就有一萬多元的收入,遠比務農划算得多。

長效脫貧,靠產業

在踏水鎮,這種通過致富帶頭人發展產業,引導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帶動當地脫貧戶增收的方式並不少見。近年來,踏水鎮致力於在貧困村發展創業致富帶頭人,帶動產業發展,凝聚基層組織和羣衆,把增收願望變成脫貧現實。

“在發展致富帶頭人的過程中,我們在給予致富帶頭人發展資金幫扶的同時,還組織了相關培訓,有效提升創業致富帶頭人的能力;並以貧困戶身邊的致富能人爲宣傳典型,在全鎮樹立良好的導向,不斷增強脫貧戶的致富信心。通過先富帶後富,不斷提升鄉村發展內生動力。”踏水鎮有關負責人介紹。

02、脫貧故事,住進新房日子有盼頭。

大樹村村民卿明富,十多年前,他因工傷致殘,腰部以下無法動彈,從此陪伴着他的是輪椅與牀,家裏也徹底失去了勞動力,收入來源僅靠家裏的一點土地,家庭因此陷入貧困。

2014年,卿明富和妻子兩人都被確立爲建檔立卡貧困戶,卿明富享受殘疾補貼,兩人都被納入低保兜底戶範圍,大大緩解了生活之困,解決了基本生活之需,兩人感受到了黨的惠民政策的關愛和溫暖。2017年,夫妻兩人雙雙脫貧。

此外,兩人於2018年住上了安居房,並在朋友的幫助下進行了裝修。走進兩人現在所住的家,只見地面貼着瓷磚,沙發、茶几、電視、冰箱等傢俱電器應有盡有,房屋也收拾得整潔乾淨。在修建房屋時,考慮到卿明富必須要依靠輪椅出行,就做了修改,進門的位置被設計成了坡道,“出行更加方便了,同時也減輕了我妻子的負擔。真是特別感謝。”

兩人脫貧摘帽後,當地政府仍經常入戶宣傳各項扶貧政策,及時爲他們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困難。爲了增加收入,2010年,卿明富和妻子在村黨羣服務中心旁開了一家雜貨店,又將家裏的土地流轉出去,每年收入逐漸增加。“女兒也畢業結婚了,現在就我們兩口子在家裏,住在新房子裏,喫穿看病各項都有保障,我們也想把雜貨店做得更好,讓生活更有勁頭。”

脫貧後,卿明富一家住進了新房

03、基層實踐,改善民生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爲了持續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致貧,踏水鎮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主線,堅決履行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責任,從解決貧困羣衆迫切困難入手,全力抓好住房、醫保、教育、低保等工作落實惠民政策,認真落實精準扶貧“兩不愁三保障”提升羣衆滿意度。

安居工程

着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

在住房安全上下功夫,從2016年至2018年共實施安居工程168戶,推進C、D級房屋維修改造148戶,實施扶貧辦房屋改造項目55戶;2019年實施貧困戶“三改”建設54戶,全面實現脫貧戶住房安全有保障。

改善住房的同時,2016年至2018年,該鎮還對147戶脫貧戶實施了機井建設項目,2019年,對全鎮逐戶清理,對14戶有機井需求的脫貧戶實施飲水安全項目,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飲水安全方面有保障。同時,對全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施三免一補,併爲脫貧戶學生住校提供生活補助。

落實醫療保障

踏水鎮統一爲全鎮貧困人口購買醫療保險、大病險等,住院報銷比例控制在10%以內,全面落實貧困戶醫療保障。

在低保兜底方面

按照上級低保兜底相關政策,嚴格落實比對甄別,對符合條件的102戶245名脫貧戶實施了低保兜底政策,確保低保戶喫穿不愁。

【來源 簡陽發佈 編輯 許倩 王雯麗 審覈 鄭玥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