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產生重大影響,也對機械工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一度暫停,一季度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大幅下降。3月份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部署下,政府部門及時出臺減稅降費、助企扶企、穩定就業等政策措施,機械工業企業積極抗擊疫情、加快復工復產。特別是進入二季度後,生產經營秩序基本恢復正常,行業經濟運行指標明顯趨穩。

展望下半年,隨着宏觀經濟政策效應的逐步釋放,機械工業需求市場將繼續恢復、運行環境不斷改善。但由於海外疫情仍存在較大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國際經濟貿易形勢愈發嚴峻複雜,機械工業依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一、上半年機械工業運行概況

受疫情影響,年初機械工業生產運行遭受巨大沖擊,1-2月主要經濟指標全面下滑,3月份開始企穩,進入二季度後回穩向好的趨勢更加明朗。

(一)增加值降幅顯著收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5%,比一季度顯著收窄17.5個百分點,低於同期全國工業和製造業0.2、0.1個百分點。6月當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高於同期全國工業和製造業4.2和3.9個百分點。

上半年機械工業主要涉及的五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中,專用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已實現正增長,同比增長2.9%;通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和儀器儀表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下降2.3%、3.1%、0.3%和0.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4.9、22.9、12.6和15.4個百分點。

(二)主要產品生產逐步復甦

年初受疫情導致的延期復工影響,機械工業重點監測的120種主要產品生產大幅下降,1-2月僅2種產品產量實現增長。此後隨着復工復產的持續推進,企業生產逐步恢復,重點監測產品中實現產量增長的產品數量不斷增加。上半年有36種產品產量增長,佔比30%;產量下降的產品仍有84種,佔比70%。從當月數據看,4、5、6連續三個月當月產量增長的產品超過75種。

機械工業主要產品市場形勢總體表現爲:投資類產品市場恢復比預想的要快一些!消費類產品市場恢復比預想的要慢一些。具體看:一是得益於基建投資與能源建設相關項目的恢復與啓動,工程機械、發電設備產銷較快增長。上半年挖掘機、裝載機、壓實機械和混凝土機械等工程機械產品產量全面增長,挖掘機和混凝土機械產量增長超過20%。二是部分農機產品生產較快恢復,上半年大型拖拉機產量增長33.51%,中型拖拉機產量同比增長4.54%,棉花加工機械增長34.78%。三是與新基建、民生基礎設施建設和智能製造相關的產品生產回暖,上半年光纜產量增長6.25%、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產量增長61.25%、工業機器人增長10.31%、工業自動調節儀表與控制系統增長0.64%。四是汽車產銷繼續回穩,汽車協會統計上半年汽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16.8%和16.9%,降幅較年初大幅收窄。五是乘用車回升緩慢,產銷增速與前幾個月相比雖大幅收窄,但仍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

(三)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回穩

上半年機械工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9.55萬億元,同比下降4.94%,延續了3月份以來的回穩趨勢,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9.17個百分點;累計實現利潤總額5525.2億元,同比下降7.09%,同樣延續了3月份以來的回穩趨勢,降幅比一季度大幅收窄49.49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爲5.79%。與全國工業相比,上半年機械工業營業收入與利潤總額降幅比全國工業收窄0.23和5.76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高0.35個百分點。

(四)主要分行業恢復尚不平衡

上半年機械工業非汽車行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98%,降幅小於同期機械工業總體水平,並較一季度收窄16.91個百分點;其中農業機械、內燃機、工程機械、機器人與智能製造4個分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實現增長。非汽車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已由一季度下降39.98%轉爲上半年增長2.11%,高於機械工業總體水平9.2個百分點;其中農業機械、內燃機、工程機械、儀器儀表、重型礦山、機牀工具、機械基礎件、食品包裝、機器人與智能製造9個分行業利潤總額實現增長。

汽車行業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8.1%、利潤總額下降20.23%,兩項指標降幅雖均較年初顯著收窄,但仍低於機械工業總體水平。

(五)對外貿易同比下降

海關數據顯示,上半年機械工業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3442億美元,同比下降7.84%。其中進口1386億美元,同比下降8.54%;出口2056億美元,同比下降7.37%。與一季度相比,進出口總額降幅收窄1.99個百分點,進口降幅擴大1.58個百分點,出口降幅收窄4.44個百分點。上半年機械工業累計實現貿易順差670億美元。

(六)機械工業景氣指數回升

機械工業景氣指數的制訂涵蓋生產、投資、外貿、經效等多個維度,綜合反映機械工業的運行情況。上半年機械工業景氣指數總體呈現回升趨勢,年初觸底後快速反彈,6月份已回升至92.8,比3月末提高14.97個點。反映出機械工業運行景氣程度持續回穩向好。

二、疫情面前突顯行業發展韌性

新冠肺炎疫情對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挑戰,廣大企業主動作爲、積極應對、逆勢而上,展現出行業發展韌性。

(一)疫情防控主動作爲、復工復產快速推進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機械工業廣大企業積極投身抗擊疫情的鬥爭。一方面加緊製造與研發疫情防控所需要的負壓救護車、口罩及口罩機、通風消毒系統等專用產品,在較短時間內便滿足抗疫需求、保障供應。另一方面快速高效組織與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同18個分行業協會建立的8000餘家企業復工復產日報數據顯示,機械工業企業復工率2月中旬不足三成,至3月中旬升至近九成,4月初已超過95%,有效地落實了中央關於統籌疫情防控與恢復生產的要求,爲二季度行業運行的回升奠定了基礎。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行業復甦

上半年機械工業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行業實現營業收入7.11萬億元,同比下降3.85%,降幅較同期機械工業總體收窄1.09個百分點,在機械工業營業收入中的比重爲74.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8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066.68億元,同比下降4.63%,降幅較機械工業總體收窄2.46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回升對機械工業運行趨穩發揮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三)部分行業抓住機遇逆勢增長

面對突發的疫情,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機械工業主動作爲加快復工復產,部分行業在危機中抓住新機遇,實現了逆勢增長。

農業機械行業近幾年持續處於低位,今年初也受到新冠疫情的巨大沖擊,但得益於國家及時出臺的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2020年農業生產發展項目等一系列惠農政策和措施,上半年農機行業快速恢復、產業結構優化,大中型拖拉機產量由負轉正,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超過30%。

受益於電源類項目投資建設加快,上半年能源裝備行業運行持續向好,行業利潤總額由負轉正,增長2.88%。其中由汽輪機制造、水輪機制造、發電機製造等5個小行業構成的能源轉換設備製造業營業收入增長12.8%、利潤總額大幅增長46.9%。

在各類建設項目的帶動下,上半年工程機械行業的增長超過預期,行業重點監測的5種主要產品產量均實現同比增長,全行業營業收入增幅超過10%、利潤總額增幅超過25%。

(四)研發投入勢頭不減、自主創新成果投入使用

疫情衝擊下,機械企業爲謀求長遠的生存與發展,對研發創新的熱情不減、投入不減。機械工業重點聯繫企業統計數據顯示,自4月份起行業研發費用同比已由負轉正,上半年在收入與利潤仍處於負增長的背景下,行業研發費用支出增幅已達到兩位數,58.8%的重點聯繫企業研發費用同比增長。

上半年一批國內自主研發創新成果投入使用。由三峽集團與東方電氣集團聯合研發的國內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福清興化灣二期海上風電場成功併網發電,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單機容量亞太地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風電機組。由中鐵裝備集團自主研製的世界首臺超小轉彎半徑硬巖掘進機應用於國網新源山東文登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是我國首次將硬巖全斷面隧道掘進機(TBM)工法引入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建設領域,對於推動我國掘進機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抽水蓄能電站智能化施工具有里程碑意義。由杭氧研製的總重達592噸的國內首臺超大型乙烷脫氫制乙烯整裝冷箱發往連雲港石化項目基地投入使用。由三一重工研發製造的全球最大4000噸履帶起重機,順利完成魯清石化項目4號“1500噸級”丙烯塔吊裝,實現了國內產品對進口履帶起重機的全系列替代。

(五)千方百計開拓海外市場

面對新冠疫情以及由此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機械工業企業多元開拓海外市場、積極穩定對外貿易。上半年徐工集團大噸位起重機械批量發往澳洲,挖掘機械、道路機械批量發往北美,並向東南亞地區國家出口價值超過億元的定製機型。上海電氣自動化集團首次作爲軌道交通機電集成總承包單位參與菲律賓馬卡蒂地鐵項目,標誌其完成了在軌道交通產業中從單一型服務向項目成套總包的跨越,這也是上海電氣集團承接的第一個海外地鐵項目,是其開拓海外市場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東方電氣集團厄瓜多爾蘆葦橋風電項目正式履約,標誌其風電項目在落地歐洲、非洲市場後成功落地南美洲市場。

(六)積極探索發展新動能

面對突發疫情,機械企業主動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模式,積極探索發展新動能。東方電氣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與光大環保能源(江陰)有限公司簽訂光大江陰三期汽輪機一鍵啓停改造項目合同,標誌企業正式進軍電廠智慧化改造領域。陝鼓集團與國家電網簽署能源綜合服務戰略協議,成爲國網集團“數字新基建”項目成員。爲應對全球疫情導致的國際交流困難,徐工集團開啓“線上經營模式”,在行業內率先舉辦工程機械全球直播,並利用新媒體直播平臺由行業大咖面向全球推介中國工程機械產品,線上直播“帶貨”。

三、困難與壓力依然存在

當前機械工業生產經營的恢復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前期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已隨着疫情的好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解。但是在努力實現全年經濟平穩增長方面還存在以下困難與壓力。

(一)機械行業經濟運行形勢依然嚴峻

當前國內宏觀經濟持續復甦,市場環境不斷改善,但從投資、消費、外貿三大拉動因素看,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依然嚴峻。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3.1%,而其中與機械產品密切相關的設備工器具投資則下降13.9%。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4%,而其中汽車類產品的消費則下降15.2%。上半年全國外貿出口(按美元計)同比下降6.2%,而機械工業外貿出口同比下降7.37%。機械工業相關指標的回升幅度均較總體水平遲緩。

(二)需求不足的問題仍在延續

雖然國內企業生產經營秩序持續改善,但市場需求尚未全面恢復。重點聯繫企業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機械工業累計訂貨額在上年低基數的基礎上繼續下降5.4%,降幅雖比年初收窄近10個百分點,但仍處於明顯的下降狀態。7月初專項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被調查企業反映,訂單不足是當前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首要困難。

(三)賬款回收難企業負擔重

截至6月底,機械工業應收賬款總額已達到5萬億元,佔全國工業應收賬款總額的近三分之一,同比增長10.39%,增幅比一季度提高近10個百分點。應收賬款數額大、回收難導致機械企業普遍存在資金壓力,不得不通過加大借貸的方式解決資金週轉問題,進而支付高額利息增加成本負擔。重點聯繫企業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機械企業財務費用同比下降0.27%,而其中利息費用同比增長4.16%。

(四)行業投資復甦乏力

隨着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有所回穩。上半年機械工業主要涉及的國民經濟行業大類,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汽車、電氣機械及器材和儀器儀表製造業投資同比分別下降18%、12.7%、20.9%、17.1%和0.5%,雖較年初降幅均收窄十餘個百分點,但仍有四個行業大類的投資增速處於兩位數下降狀態,且顯著低於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平均水平。民間投資復甦更爲遲緩,上半年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汽車、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民間投資同比分別下降19.9%、14.6%、23%和18.8%。

近期專項調查顯示,雖有超過六成的被調查企業反饋今年的投資計劃仍將繼續開展,但投資規模總體呈現縮減趨勢。48%的被調查企業預計投資金額同比下降,30%的企業預計降幅超過10%,47%的企業預計投資金額同比將持平。表明下半年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復甦動力不足。

(五)外貿出口壓力猶存

經歷了3、4月份的回穩後,5、6月份機械工業出口並未延續回升的走勢,降幅持續在7%左右水平,海外疫情對機械行業對外貿易的影響仍在延續。近期專項調查顯示,64%的被調查企業預計下半年海外訂單仍將處於下降狀態,21%的企業預計降幅超過20%;27%的企業預計持平;僅9%的企業預計增長。數據表明,下半年機械工業對外貿易出口仍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

四、全年走勢預測

展望下半年,黨中央明確提出要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各地區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政策措施,利好於宏觀經濟的復甦。同時隨着各類投資項目的啓動與配套資金的下達,交通運輸、農田水利、能源等領域的建設已有效推進,直接利好於機械工業的運行與發展。但是應該看到,國內市場大循環尚未完全形成,全球疫情仍存不確定性,國際經貿形勢愈發複雜,機械工業依然承受實現全年經濟穩增長的巨大壓力。6月機械工業運行趨勢指數僅爲94.28,仍處於臨界值之下,表明行業下行壓力顯著。

對於下半年機械工業主要分行業的發展分析如下:

汽車行業:隨着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在國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消費市場回暖,汽車行業產銷將持續回升;但海外疫情蔓延也加大了部分汽車零部件供應風險。預計如海外疫情在下半年能得到有效控制,全年我國汽車市場產銷同比約下降10%。

電工電器行業:受益於國家出臺的政策措施,部分火電、水電、風電和光伏等電源類項目的建設投資已啓動,電網公司加大了電網投資的力度,爲穩定電工電器行業的生產運行發揮積極作用。但海外疫情蔓延對國際合作的影響十分突出,項目洽談、現場安裝、物料進口、國際運輸受阻最爲明顯。預計全年電工電器行業運行比較平穩,營業收入保持小幅增長。

石化通用設備行業:上半年疫情蔓延疊加國際油價低迷影響,石油石化裝備市場低迷。下半年隨着油價的迴歸,行業運行將有所改善,但全年主要經濟指標將會低於上年。

重型礦山行業:由於上年末企業訂貨情況較好,雖遭受疫情影響,但多數企業在手合同能夠滿足全年生產指標。下半年如沒有重大疫情和貿易波動的衝擊,預計全年仍會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

機牀行業:當前仍處於機牀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市場需求也處於波動狀態。二季度以來機牀工具行業主要經濟指標降幅已明顯收窄,預計下半年隨着各項政策措施逐步顯效,行業發展態勢會有一定改觀,但仍呈下行態勢,降幅有望收窄。

農業機械行業: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植下,農機行業表現出逆勢增長的趨勢,預計全年農機工業經濟運行形勢將優於2019年,增速超過前兩年。

工程機械行業:市場需求持續高位,行業運行形勢好於預期,但出口面臨一定的壓力。預計全年工程機械行業將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

綜合分析,鑑於二季度以來機械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秩序基本恢復,主要經濟指標已實現大幅回升;下半年行業發展環境總體向好,同時上述佔機械工業80%以上的主要分行業走勢趨向改善。預計全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將呈現前低後高、逐步回升的走勢,工業增加值、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指標將有望實現小幅正增長。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讓我們堅定信心、主動作爲,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努力推動行業平穩運行,力爭完成發展目標,爲實現“十四五”的良好開局做好充足準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