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家公司的發展,都會經歷一些彎路和曲折,德雲社也是如此。在德雲社的發展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段瘋狂的擴張期,這也是德雲社小劇場經營上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2004年下半年之前,德雲社的人才充盈,因爲郭德綱苦心經營的小劇場,十年發展依舊門可羅雀,岳雲鵬在上半年加入德雲社,還言道:經常出現臺底下只有三五位觀衆,後臺十幾位演員。

但是隨着德雲社的異軍突起,經歷了2005年的高速發展之後,郭德綱把開辦德雲社小劇場當成了一個重要的目標,這是德雲社的第一次非理性擴張。

之所以說是非理性,是因爲相聲行業是典型的輕資產行業,最主要的資產是相聲演員,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名真正有市場號召力的相聲演員,培養過程之艱難,週期之長是不可想象的。

隨着德雲社小劇場的不斷開設,於是出現了一種情況,一張白紙的學員,在德雲社學了兩個月的相聲,就派出去參加小劇場演出了,原因無他,演員匱乏耳。

說了這麼多,接下來再談郭德綱在《坑王駕到》裏,對德雲社的兩次兵走麥城原因的解釋,就能得出一個結論,郭德綱談到的未必是最真實的原因。

郭德綱解釋西安小劇場關門的原因,是因爲易俗社想着發展傳統秦腔,於是德雲社不得不結束了合作讓出了場地,起碼也是爲了秦腔藝術讓步吧。

郭德綱解釋天津小劇場關門的原因時,更是感覺不着調。郭德綱把原因歸結到劇場經營混亂,賣出去十張票,得有六張對不上號,而且甚至連服務員都能把不買票的觀衆直接領進來。

其實,按照郭德綱的這個解釋,德雲社只需要在西安換個場地就好了,在天津換一家合作劇場不就得了,又不是多麼麻煩的事情。

從簡單的邏輯推理看,郭德綱的解釋明顯有點避重就輕了,人氣不足纔是最重要的原因。如今的德雲社人才濟濟,但是再往前退幾年,對於郭德綱來講人才簡直捉襟見肘。

無人才可派,這纔是最重要的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