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譚松韻母親被撞身亡車禍案正式開庭,譚松韻出席了庭審,原本這是一個普通的車禍案件,如果被撞的人不是譚松韻的母親,那麼這則案件應該是安安靜靜地庭審結束。

由於譚松韻的明星身份,這則庭審吸引了超過千萬網友在線觀看,同時引發了全網的討論。

庭審結束之後,網友紛紛在社交平臺發表了對這則庭審的看法,不少網友對其他兩位遭遇不幸的受害者表示了同情,但基於譚松韻的明星身份,更多的網友表達的是對譚松韻失去媽媽的同情。

其中,也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指出“肇事者態度滿不在乎”,同時指出此案相關證據被弄丟,如“毛髮丟失”、“血液丟失”、“行車記錄儀丟失”等等。

這些網友的發文,讓此案撲朔迷離,矛頭紛紛指向了肇事者,肇事者的家屬也被網友扒出。

肇事者父親由於在機關單位上班,這好像更讓網友懷疑此案是否有人插手,才導致這則案件歷經1年零八個月纔開庭庭審。

9月2日,有熱心網友整理總結了這則案件接近10個小時的庭審記錄,並在社交平臺曬出。

根據這位網友總結的文字記錄,此前在社交平臺上被頻繁出現的“毛髮丟失”、“血液丟失”、“行車記錄儀丟失”的字眼並未在“庭審記錄”中出現,也就是說,這些字眼在法庭上並沒有出現,“7杯啤酒”也不正確,而是“5杯啤酒”。

這麼看來,很多網友根本就沒有在線觀看庭審,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發表觀點沒有錯,但是脫離了事實發表觀點就成了造謠,這樣不但譚松韻會被認爲是帶節奏的領頭羊,也會對案件的其他人造成心理傷害。

自此案發生後,譚松韻本人未在個人社交平臺發佈關於此案的任何聲音,其本人也是秉着低調的原則處理此事,可以排除是譚松韻在帶節奏。

如果帶節奏的人不是譚松韻,那麼到底是誰在帶節奏?推斷一二,帶節奏的人可能是這兩種人:一種是藉助譚松韻的流量炒作個人賬號的人,另外一種可能就是粉絲。

借譚松韻的流量可以爲自己“添磚加瓦”,壯大賬號,獲得收益。

此外,某些粉絲可能過於同情譚松韻,導致對案件的持有偏見,發佈不當言論,也是可能的。

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