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之前淡出觀衆視野、如今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試圖翻紅的金莎,沒想到微博上發了一句話引爆衆議。

這句話是金莎談及自己的擇偶標準,發文稱:“80後我是不考慮的,有代溝”。

事實上,這並不是金莎第一次談及擇偶標準這件事了。

在之前的節目中,金莎就提及說自己“喜歡陽光的,笑起來好看,有一點才華的,說話有趣的”,同時還要求“想找比我小的,不喜歡比我大的”。

這些還不算,她還補充道:“邏輯感很重,然後又陽光,笑起來很燦爛的,給人一種能量很好的感覺。然後高一點,鼻子高一點,眼神要跟我有交流,不要很呆,正的,不要皮,不要太滑頭......”

瞧啊,從外形到人品個性,金莎都給了很詳細的要求。

她的要求乍看挺簡單,但如果你把這些要求結合在一起仔細分析,現實中這樣的人都讓人懷疑是否存在了:要很正,還要幽默;要幽默,但不能皮;即便這些都符合了,還要個子高、鼻子高、笑起來燦爛、很有能量......

這也太難了吧?

這樣的人在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在採訪中,金莎也毫不避諱說自己的擇偶標準確實很高,而且很具體,她說:“我就是一個A4紙,都寫不完我的要求,太高了......”

而她也坦言,朋友都說她“活該單身!”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金莎把擇偶標準定這麼高,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在面對公衆疑問的時候,可以用“找不到合適的”進行應對,從而讓自己多一些心理安慰。

然而,這種方法固然好用卻無效,它只會讓金莎深陷人生困境中,無法真正走出來。

因爲從我的諮詢經驗來看,無法客觀看待自己,註定困境重重。

02

來訪者露露(化名)前段時間陷入了一個不小的職業困境。

露露,211大學中文系畢業,本科學歷,畢業時通過校招來到某大企業從事宣傳等工作,正好後來新媒體平臺興起,露露就接手了公司微信公衆平臺內容的編輯及推送工作。

然而這份工作做了一年多,露露就辭了職。

露露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創業公司負責相關的宣傳推廣工作,重點還是運營公司的微信公衆平臺,以及公司業務推廣等事宜。

這份工作做不到一年,露露又離職了。

離職後的露露正打算休息一段時間去外面旅旅遊放鬆身心,然後再考慮迴歸職場的事情;結果沒想到一場疫情打亂了她的計劃,在她度假回來之後,疫情就爆發了,很多公司都縮減了招聘計劃,那幾個月全國戒嚴,露露連門都不敢出,這樣一耽誤又是幾個月......露露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諮詢的開始,我問及露露的職業訴求,她的回答是:“其實我的訴求真不多,我就想找一個穩定的、月入過萬的、雙休的、有新鮮感的、有挑戰的、人際關係簡單的、同事和領導都友善的、又有發展前景的......一份工作。”

當露露把職業訴求說出來的時候,我暗暗喫了一驚。

根據我的諮詢經驗來看,現實中能夠滿足露露的工作,可以說是沒有。

通常來說,穩定性高有雙休的工作,在新鮮感和挑戰性方面就會有所欠缺;有挑戰或者新鮮感的職業,可能無法保證規律的作息,同時也意味着複雜的人際關係。

單從收入層面考量,能在露露所在的城市滿足月入過萬的工作,要麼就是高門檻(如IT研發),要麼就是高風險高壓力(如銷售),要麼就是出苦力(如外賣員),要麼就是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如醫生)......

從露露的主觀意願來看——高風險高壓力的工作她不願意做,出苦力的事情不在她的考慮範圍,專業方面的工作經驗並不連續(趕上疫情又歇了好幾個月),談不上任何積累。

因此,倒不是說現實完全沒有適合她的工作,只是完全能夠滿足她訴求的工作,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03

隨着諮詢的推進,我漸漸瞭解了露露這些年來職業生涯的來龍去脈。

剛畢業那會兒,露露希望能夠在大公司工作,大公司對她而言意味着穩定、社會認可度高、光鮮、有面子、待遇福利有保障......但是做了一年多之後,露露發現這裏的人不那麼善良,總是給她佈置很多任務,讓她不堪其擾。

一個最常見的例子是:露露負責公司微信公衆平臺內容的編輯及發佈工作,但很多時候,其他部門提交過來文稿,總是讓露露找圖並P圖,有時候稿件卡在最後一刻交來,露露還要臨時找圖片P圖片,難免會延誤推文時間,有那麼幾次,露露的推文時間比原定的喫了幾十分鐘,這讓領導很不滿意,爲此還把她叫到辦公室,給予了批評。

露露覺得好委屈啊,她感到這裏的領導同事似乎都不善良,讓她做些在她看來額外的工作不說,出了問題還要自己背鍋——雖然工作穩定平臺不錯,但這裏的人好複雜啊,而且露露也聽聞公司內部還有小團體,露露不想繼續留在這裏“受氣”,就辭了職。

於是在露露第二次找工作的時候,她就希望人際關係能夠簡單點兒,正好一家創業公司向她拋來了橄欖枝,露露沒多想就過去了。

創業公司裏的人確實比大公司少太多了,人際關係似乎要簡單些,因爲這裏恨不能1個人當3個人用,不存在明細的工作分工,基本上你負責一件事情,這一整套的事情你都包圓了——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推諉扯皮,休息時間無法保證不說,最讓露露受不了的,就是經常一個熱點來了,老闆電話也就來了,半夜趕稿成了常態。

所以,第二份工作雖然人際關係看似簡單了些,背後卻是這麼多坑,露露實在受不了了,就辭職了。

沒想到後面的疫情打亂了露露所有的計劃,等她再找工作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處境異常尷尬。

而此時的露露,更是汲取了前面兩次的教訓,給自己的第三份工作列出了很多要求和標準,但可惜的是,她找了好久,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我告訴露露,對目標工作有要求有標準不算是壞事,但具體還要根據我們自身的情況進行分析,必要的時候需要進行取捨和調整,先找一份能做的工作,隨着實力能力的提升,再去不斷地進行升級,因爲工作從來都不是靜態的,它永遠都是我們和環境動態匹配與適應的結果。

而放在自我認知部分,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能力、特質、優劣勢進行客觀評估,才能匹配適合的職業,再進行心理調適或工作方法上的優化,先做好這份工作,再談及下一步發展。

——這纔是動態的職業發展觀。

04

通過特質分析,我發現露露做文字編輯類工作問題不大,不過露露需要調適的是,她屬於“高敏感特質”,需要有意識去培養自己的務實和理性的工作風格和思維方式,同時,如果她想要獲得不錯的職業發展,能力的提升必不可少。

在編輯出版行業,你單純進行文字編輯的職業前景有限,而更爲核心與不可替代的部分,恰恰是內容創作及文案撰寫的部分。

“曉璃老師,你這麼一說,我懊悔極了”。露露說。

原來,第一家大公司招聘露露的時候,當時宣傳部的負責人就和露露說,希望露露能好好表現,因爲她是211中文系出身,領導們都希望露露後期能夠把公司微信公衆平臺的內容部分做起來。

當露露提起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和她說了一個工作策略方面的問題。

根據前面的分析,由於露露屬於“高敏感特質”,在接到其他部門沒有帶配圖的文稿後,露露並沒有主動積極地和對方溝通,在對方看來,露露負責內容編輯與推送,配圖及P圖部分當然由她負責——這是典型的“界限不清”的工作內容,也就是工作職責沒有明確規範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理解的部分。

對於這部分“界限不清”的工作內容,我的建議是可以適當採取一些策略。

例如,露露第一次接到不帶配圖的文案時,可以和對方說:“因爲文案是你們撰寫的,你們找個和你們想表達或突出主題一致的配圖,應該比我更快哦~下次你們可以把圖找到,連同文案一起發給我,我P個圖也快,這樣就不會耽誤推文時間了呢~”

如此一來,這個問題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

通過諮詢,露露漸漸明白了自身的問題所在,她覺得之前確實把自己給困死了:由於知識及能力的不足,導致她遇到問題由於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從而一味地提高找工作的要求與門檻,然而隨着門檻與要求的提高,卻發現合適的工作越來越難找......

諮詢後的露露調整了認知與心態,決定從文案或編輯類崗位入手,在工作中努力提升自己內容創作的能力,爭取能夠寫出拿得出手的作品,在業餘時間更要多補充多學習通用能力,等等。

行文至此,我想說——

我們總是企盼,會有一份完美的工作從天而降砸到我們頭上;

但後來我們發現,這個世界壓根就沒有完美的工作;

而成長本來就是一個不斷向上的過程,關關難過,那就關關過。

遇到挫折就想辦法解決,有不懂的就問,必要的時候求助專業人士,都好過自己一個人瞎摸瞎撞——因爲失敗不可怕,關鍵在於,遭遇失敗之後,你想成爲怎樣的人?

以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