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寿福 摄 每当说到丽江人们脑海里浮现的画面里一定有玉龙雪山它无疑已经成为丽江的一张明信片以前听长辈们说丽江的房子普遍盖得矮除了特有的地理构造因素以外便是希望来到这里的每个人无论身处哪个位置,都能看见玉龙雪山

李萍 摄

有一次在动车上

遇见来丽江旅游的游客

他们从深圳过来,带着家人一起

聊着聊着,我问起她为什么来丽江

她笑着说想带家人看看玉龙雪山

那是她大学毕业时来丽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时间过去5年了,这一次

想带着家人一起看看那种震撼又纯净的雪山

所以就来了

言语间可以看出

她的眼眸里充满了雀跃和向往

杨寿福 摄

这座纳西族的神山

在丽江坝子北端拔地而起

那皑皑的白雪,银雕玉塑的千年山峰

气势非凡,默默的矗立在此

散发出诱人的姿态,让人敬畏,让人神往

每天

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一探它的芳容

也与之擦出了多姿多彩的故事

昆明:李婕

兜兜转转,想去的终点,就在原点。

刘志文 摄

聊起自己与丽江的缘分,仿佛是冥冥中注定。

上初中的时候,因为《一米阳光》、东巴象形文字,丽江和纳西族就莫名地吸引我,总感觉这里宁静、祥和、远离喧嚣,说不上世外桃源但也绝对是我的理想旅行地,幼稚的年代还曾想以后长大挣钱要在丽江给妈妈买套房子养老。这样的向往随时间向前,一过就是十年。

杨寿福 摄

后来,因工作需要被调来丽江,办公室的窗面朝着玉龙雪山,在工作的间隙时不时的看看它,渐渐成了一种习惯,也忍不住开着车到玉龙雪山脚下绕了一圈。那天天晴,雪山安安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月亮在它的头顶,光源打下来就像舞台上的投影灯,夜幕、星光作背景,虽然它没动,我也只是在车上多看了两眼,但当时的静谧和美是至今想起都还崭新的画面。

杨寿福 摄

再后来,兜兜转转,我和大学同学“那个他”在一起了,他是丽江的一个纳西小伙,我们毕业后三年才意识到,幸福兜了一个圈,想去的终点,其实就在原点。现在他去了上海,那个我曾经生活过的城市,而我回到了丽江,那个他长大的城市。

宁蒗:胡小胖

雪山上的生活是什么?是与世隔绝也满怀热爱。

李萍 摄

2018年去玉龙雪山景区采访,负责景区供水站的工作人员独身一人常居在森林中,陪伴他的是机器的转动声以及森林里动物的声音,他说他在这被森林包围的小屋里一呆就是20多年,由最初的土屋到如今的砖房,由最初的一人一屋,到如今的有电视、有网络,自己从未婚到结婚,他似乎见证了整个景区的发展,而他也随景区一起成长。

李萍 摄

于他而言,景区就是家。原来这才是真的热爱。

大部分人来玉龙雪山是领略它的巍峨与壮观,是来一睹它纯净无比的芳容,除此之外,对我来说那些美的背后,一定藏着让人为之动容的努力,才换来那份壮美。

纳西小伙:CHRIS

玉龙雪山,那是家的方向。

李萍 摄

都说玉龙雪山是我们纳西族的神山,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前来观摩,小时候也听家里的老人们说了一些关于雪山的故事,渐渐长大后,玉龙雪山于我而言,就是家的方向,离开丽江去外面读书、出差什么的,每当返程的时候,只要看到玉龙雪山,我就知道离家的距离不远了。

宁夏:糖果毒药

它并非高冷,反而处处透着股人与自然的亲昵感。

杨寿福 摄

第一次到云杉坪,怀里抱着氧气瓶,摇摇晃晃的索道缆车,头顶上咯吱咯吱的响着。一边庆幸终究没有去挑战4680的极限高度,又有点小小的遗憾,还好云杉坪没让我失望。空气好到爆,原木铺就的栈道在原始森林里延伸,还有静静生长在栈道边的红豆杉,那画面美极了!

刘志文 摄

正在关注的时候,忽然觉得有人在扯我身后的背包。原以为是小偷,迅速转身后却被萌出一脸血,原来时候一头大眼萌小黄牛仔,正在掀我的背包,想要包里的苹果,它是闻出苹果的清甜味道了吗?完了还头也不回的转身去翻其他游客的背包去啦~于我而言,这是一件既难忘又十分有趣的经历。如果要问我对玉龙雪山的印象,我只会觉得它并非人们眼中的高冷范儿,反而处处透着股人与自然的亲昵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