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這個中國獨有的故事類型,已經流行了許多年。

故事裏面那些江湖俠義,兒女情長,是多少人童年的嚮往。

這兩天在優酷上映的新片,是影評人云舅的一部圓夢之作。

即便是經過馮小剛導演的監製。

這部標榜着新派武俠的電影,離武俠二字,還是差了不止一點點。

《無名狂》

導演李雲波曾經作爲資深影評人,自然是飽覽羣片,遍讀各家經典。

可以從這部電影中看出大量模仿與致敬世界大師的痕跡。

影片的風格偏向日本的武士片和劍戟片。

攝影中可以看出大師萊昂內的影子。

整個故事又有點羅生門的味道。

大量的迷影化元素。

到位的視聽語言。

都彰顯着整部電影的藝術格調。

然而,故事講得稀爛,藝術感再強也沒用。

故事非常簡單。

一個師門被滅的高手,找敵人復仇,然後敵人再復仇的故事。

開頭短短几分鐘就將疑問拋出。

唐門大公子被無名門的張未然暗殺。

張未然是誰?他爲什麼要殺唐門的大公子?

陰暗的感覺,將整個壓抑懸疑的氣氛渲染的剛剛好。

可也就出色了開場的幾分鐘。

接下來的90分鐘,完全拉胯到讓人看不下去。

前30分鐘的故事完全拋離了張未然。

反而去講了一羣人押送江湖大盜郭長生的故事。

緊接着又通過張未然的師兄白嘯天給觀衆普及無名門的歷史。

劃重點。

這裏的歷史僅僅只是通過白嘯天視角。

一會導演還會從張未然視角還原這段歷史。

兩個版本,到最後都沒說清楚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還佔了片長的三分之一,累不累啊?

好不容易到了全片的一個高潮點,無名庵中的對峙。

一邊是前來尋仇的唐門。

一邊是與唐門各有新仇舊恨的三人。

所有人都在尋找着對方的破綻。

惡戰一觸即發。

好嘛,下一個鏡頭郭長生直接背起鏢局總督頭跑路。

啥情況都!

不是武俠片嗎,這要開打了你撂挑子?

緊接着最離譜的來了。

兩人跑到一個荒郊野地。

鏢頭一句,“爲人不能快意恩仇,留條性命有何用。”

倆人就達成一致,原地坐下等他們自相殘殺以後的勝者追過來。

然後,鏢頭就被白嘯天一劍殺了。

我第一次見送死送的這麼理直氣壯的。

不知道導演是不是對快意恩仇有什麼誤解。

從鏢頭出場到鏢頭死亡,我完全不清楚這個角色的意義在哪裏。

這個角色,甚至連工具人都算不上。

他佔了全片許多的篇幅,但是把他從電影中拿掉一點都不影響劇情的發展。

不僅僅是鏢頭這個角色,其他角色的設定也都非常奇怪。

兩位主角,張未然和白嘯天,他們都爲復仇而生。

張未然從小是個孤兒,前往無名門求學。

本想在這裏找到家的感覺

可師門規矩是讓弟子互相殘殺,沒有辦法給他家的溫暖。

對無名門心灰意冷的他,最後復仇的動機居然是因爲無名門被滅。

這樣前後矛盾的設定,把整個角色都撕裂開來。

白嘯天爲了追求劍的極致,每天在無名門內拿着劍就揮來揮去。

一邊說着還能更快,一邊揮劍的速度比我家樓下老大爺抽陀螺的速度都慢。

來感受一下這個出劍速度

拋開表演的問題,單純從角色上講,他的復仇對象是張未然。

在他看來,張未然是師門叛徒,他要清理門戶。

拜託,要是真的他是叛徒你還有命留着?早趁你中毒一刀解決了。

再者,你都已經知道了唐門是幕後真兇了,還找張未然復仇,啥腦子啊?

整個角色的智商完全不在線,不知道是怎麼在這個陰險的江湖中存活到現在的。

再看片中唯一的女角色,小師妹。

在前面幾乎沒有戲份,短短出場的幾分鐘就僅僅只是與兩位男主眉目傳情。

每人都送了一件定情信物,給他們迷得神魂顛倒。

結果最後她跳出來說,我是滅了無名門的boss,你們要復仇就來找我吧。

Excuse me?我曾以爲安插小師妹僅僅只是爛俗的三角愛情戲。

沒想到你弄個比愛情戲還要爛的反轉?

關鍵是,前面小師妹出場都沒幾次。

一點鋪墊沒有,你最後給我整這一出是鬧哪樣?

整個結尾完全是爲了反轉而反轉。

只給一個結果,完全沒有過程。

看得人十分噁心。

除開角色,故事本身的邏輯也同樣存在很大問題。

一開始,白嘯天將郭長生交給鏢局運送,爲的是能夠將他安全送達無名庵。

我就奇了怪了,您武功這麼高,自己帶着走不好嗎?

還要麻煩一羣武功差的不行的人幫你護送,然後你再在後面護鏢。

是嫌目標不夠大,唐門找不到你是吧?

再來,蜀中唐門是製毒專家。

當他們將要滅了無名門時,放的只是令人昏厥的藥物。

最後再補上幾刀,放火燒山。

拜託,明明你都要滅人家滿門了,費那麼大勁幹嘛,直接下點猛藥都毒翻了不行?

以陰險狠辣著稱的唐門,連自己人都能全部滅口,到這裏心軟了?

結果看吧,抗藥性好的活了下來,反手殺了你家大公子。

最離譜的是,小師妹是唐門打入無名門內部的人。

她是知道無名門的傳統是隻能有一個傳人的。

掌門繼承大會後,其他人都得死,那何必還要唐門動手呢?

況且即將繼承掌門的兩個人都對小師妹有意。

等他們自相殘殺以後,直接一個背刺不就解決了?

看完全片,很明顯可以感覺到,整部電影形式大於內容。

人物崩壞,漏洞百出。

甚至,都完全體現不出武俠真正的意義。

何爲武俠?

武,是武打場面。

這部片的武打場面呢?

只有兩個主角間有着幾小段動作戲。

但是兩個主角也只會一個大跳,劈、砍、刺、架刀。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原來這就是高手間的對決嗎?

大場面的6人混戰,本應該是一個重點戲份,結果直接由空鏡略過了。

這很明顯的看出,整個電影在武戲方面的空虛。

完全沒有進行過設計的武打戲,怎麼可以承得起這個“武”字。

再說俠,是俠義精神。

片子中有什麼俠義精神存在麼?

對不起,我看不到。

所有角色都是被複仇捆住了雙腳,你殺我一人,我也殺你一人。

片中的人情世故沒有體現,復仇的動機又不清不楚。

完全不知道導演究竟想通過角色表達什麼。

反觀近年來真正優秀的新派武俠電影,徐浩峯導演的《師父》。

“武”方面,動作剋制而又不失凌厲,一招一式快準狠。

讓人彷彿回到了曾經武俠電影巔峯時,那種短兵相接時緊張痛快的感覺。

“俠”方面,全片圍繞着規矩二字做文章,每個人都遵循着所謂的規矩。

在舊時代的背景下,講得卻是從古至今人類自私的劣根性。

和《師父》相比,《無名狂》都差了許多。

更別說其他經典武俠電影了。

武俠片慢慢在走下坡路,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能夠有人願意嘗試,去給這個沒落的題材注入新鮮血液,這是一件好事。

但是導演作爲影評人,第一件事應該是先把吸收的知識轉化爲自己的審美體系,再去進行嘗試。

一味地模仿和致敬經典,最終也只能是摸到一些皮毛。

真正的內核,還是要靠自己的思考去進行創造,這個是無法複製的。

沒有自己的思考,也就沒有辦法將武俠二字的真正奧義表達出來。

《無名狂》想要貼上新派武俠的標籤,他還不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