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新文化商業

來源:新文化商業(ID:Ent-Biz)

印度封禁中國App事件正在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不僅僅是簡單粗暴的“禁止—撤退”,還有着諸多複雜的牽絆,這裏面多得是僥倖、希望、急切與絕望。

繼6月底,印度政府信息技術部禁用了包括TikTok、微信等59款中國App後,近日《今日印度》報道稱,印度將再封禁47款中國App,總封禁數量達到106款。在長達兩個月的封禁後,相當多的中國企業已從印度撤出,在出海的路上尋找下一個落腳點;也有企業僅通過投資當地企業的方式繼續關注着印度市場;只有小部分中小企業選擇繼續留守印度,與當地的企業對接規避政策風險,並增加了對未封禁產品的推廣與宣傳。

雪上加霜的是,TikTok(抖音海外版)在印度被封禁後不久,七月底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宣佈將封禁TikTok。短短几十天,字節跳動已接連失去了前兩大海外市場,雖然一切尚無定論,但無疑,類似TikTok等中國海外產品,正在出海的路上經歷着艱難的巨浪時刻。

印度本土企業冒頭了多少?

此次的突發封禁雖然對印度的用戶以及相關企業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煩,許多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在一紙禁令後,辛苦積累的流量一夜歸零。他們背後的公司也面臨着員工失業等問題。但在中國大批公司被封禁或撤離後,巨大的流量缺口也讓印度本土的同質App獲得了更好的引流機會。

有數據顯示,TikTok被封鎖的一週內,印度短視頻App Roposo下載量達到670萬次,其餘同類App Chingari、Mitron和TikTik下載量均達到210萬至410萬次不等。Kaagaz Scanner等文件共享和管理、照片掃描和手機緩存清理的App創業公司也迎來增長期,甚至拿下新的融資。

那些有着粉絲基礎的網紅們也重新找好平臺,捲土重來。很明顯,印度政府希望長期被美、中搶佔的市場可以重新回到自己手上,許多與被封禁的App同類產品也不斷上新。

然而自印度禁止TikTok以來,模仿中國短視頻應用的本土App雖然小有增長,但離完全取代仍有距離和難度。

“衡量一款產品的價值和潛力,最初的下載數量並不是最重要的指標,最重要的指標是觀衆的參與度與留存率。而有趣的是,在禁令生效後的首月,當時增長排名前三的短視頻應用程序,大部分都已跌出排行榜。”當地音樂流媒體應用程序Gaana的首席執行官在接受印度媒體訪問時指出。

儘管這些印度公司大多數都在努力爲成千上萬湧向他們的新用戶提供優質內容。但最初幾天的大量用戶湧入,也使得應用程序無法處理負載而持續崩潰,不少印度消費者對被禁App的替代產品都有着諸多抱怨。

數據分析公司YouGov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60%的印度人仍然希望取消對TikTok的禁令。相當一部分的羣衆認爲本土的同質短視頻軟件僅僅是TikTok的替代產品而已,並不意味着可以替代TikTok。

互聯網自由基金會執行董事Apar Gupta指出:“即使是基本的用戶期望,大多數本地替代品似乎都很缺乏,這些應用程序的界面和功能都與TikTok高度相似,但並不是TikTok。”

與此同時,Instagram(美國)推出了類似TikTok的Reels功能。緊接着,Triller(美國)一夜之間從不到100萬的印度用戶增長到將近3000 萬的印度用戶 。

2020年8月YouGov的一項調查顯示,將近62%的印度人認爲無論Instagram Reels將會成爲下一個TikTok。無論本土App的融資方式和更新如何,擁有8800萬印度用戶的 Instagram 永遠都是一個值得抗衡的對象。

新產品的內容生態搭建需要一定週期,用戶的使用習慣需要逐步培養。除此之外,還需要針對數據保護以及對選舉的影響以及針對執法人員獲取信息的清晰框架的明確監管指南,這些都對那些要取代TikTok的本土軟件,有着相當高的要求。

中國巨頭們仍然手握印度多家獨角獸股權

中國公司正通過對印度娛樂及其他領域的投資而不斷增強在當地的影響力。

據在孟買的外交事務智庫Gateway House調查發現,印度至少有75家在電商、金融科技、媒體、聚合服務和物流領域的公司擁有不同數額的中資。這個智庫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在印度30家“獨角獸”企業中的18家擁有多數股。

早在2016年,印度新聞和電子書應用程序DailyHunt 就獲得了字節跳動2500萬美元投資。通過投資,張一鳴加入了DailyHunt董事會。當時,該程序已超過1.2億次應用,下載量爲2800萬,每月活躍用戶閱讀約45億頁。

2018年,騰訊領投5,000萬美元C輪融資給另一個新聞App NewsDog ,該應用聲稱已擁有超5000萬用戶,提供了多達10種印度語服務。

在娛樂和流媒體領域,小米牽頭對 Hungama的2500萬美元的投資,騰訊投資了另外兩家當地娛樂流媒體MX Player、Gaana,總投資金額超過2億美金。

有趣的是以上提到的小米、騰訊、字節跳動等的主要產品均在此次封禁名單中,目前尚沒有這些巨頭從參投當地企業中撤資的消息,不排除其將通過投資保住在印度市場的根基。當地緣問題和當地政策有所緩解,將再次打入自身產品進行“直營”。

大部分出海企業:各有抉擇,各自艱難

對更廣大的腰部、或中小創業者來講,還抱着最後一搏的希望。但對於有着現金流問題的大公司而言就沒那麼靈活,在當下嚴峻的國際環境中,他們不得不思考起收縮海外業務的問題,或選擇更安全的“一帶一路”沿線,如東南亞、中東市場等。

對於處於封禁名單中的大多數中國企業來說,處理方式大致有三種:

1. 繼續等待中印交涉,關係緩和或迎來轉機

2. “去中國標籤”,與當地公司合作

3. 撤離印度市場,轉換佈局其他國家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原地“留守”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每日高額的等待成本足以拖垮整個企業。數據顯示,TikTok 四月份在當地App Store 和Google Play 至少損失了1500萬新增用戶。根據一年前公佈的數據推測,字節跳動公司在印度封禁一天損失超過50萬美元,約合353萬人民幣。一些中小企業則直接全軍覆沒,業務歸零,甚至無法實現正常的運作。

更多的公司則依靠原有資源,加大宣傳其他未被封禁的產品業務。或採取與印度當地生產商合作的方式減少損失,與印度利益相關方建立合作共贏的生態。

目前來講,這也許是將風險與成本降到最低的最佳方式,但將主動權交予別人手中,無疑會讓自身陷入更被動的局面。尤其在沒有巨頭引領的局面下,中小型企業“獨木難成林”,只能在夾縫中艱難生存。

當然,更多的巨頭公司選擇轉戰別國,但相比2017年的紅利時期,現在的出海無疑要經受更洶湧的巨浪。單從印度封禁中國產品、美國要求TikTok剝離美國市場業務這兩起事件來看,出海者們必須要做好足夠的應對措施以及能夠承擔突發風險的成本。

但有了印度市場的成熟案例,中國企業在轉戰其他如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時,互聯網普及將以極低成本、極高效率被迅速推動,在這一點上,中小型創業團隊將比頭部企業出海更爲靈活。在非洲,小型工作團隊非常適合當地市場,這對中國出海行業而言,意味着擁有重新佈局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