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能防200年一遇大洪水卻防不住暴雨內澇?廣州水浸街怎麼破)

廣州防禦水浸的能力究竟如何?

9月2日,記者從廣州市防暴雨內澇工作情況專題新聞發佈會(2020年總181場)獲悉,經過兩年多建設,廣州的珠江堤防防洪(潮)能力,已達防禦200年一遇洪水標準。但幾乎每年暴雨期間,廣州總會出現“水浸街”。對此,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水利專家,就廣州水浸災害成因進行分析。據悉,廣州將努力提升“水浸街”防治能力,爭取2025年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

廣州市防暴雨內澇工作情況專題新聞發佈會

廣州“水浸街”成因:防住洪水和潮水,沒防住雨水內澇

2017年和2018年,廣州在“天鴿”和“山竹”兩個颱風襲擊期間,均出現風暴潮災害。爲防範颱風引起的風暴潮,廣州從2018年起開展珠江堤防達標提升工程,不少地方的臨江臨海堤防被新建或加固,中心城區不少景觀河堤還加裝鋼化防洪玻璃。“完成珠江堤防達標提升建設182.26公里,佔總建設任務的99.68%,珠江廣州防洪(潮)標準達到200年一遇。”廣州市水務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馮明謙在發佈會上介紹,這一工程在8月成功抵禦了颱風“海高斯”帶來的風暴潮。

“珠江堤防達標提升工程的基本完工,使廣州對兩類水害有了防禦對策。”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文龍介紹,珠江上游形成的洪水流經廣州,可被該工程防禦。作爲大型天氣系統,現有的預報能力可較精準判斷颱風是否影響廣州,也提升了風暴潮防禦能力。

珠江廣州中心城區,不少景觀河堤已加裝防洪玻璃

“防住洪水和潮水,並不能徹底治理廣州的內澇問題。”陳文龍介紹,廣州內澇的成因,目前更多和雨水有關。

“先天性的地貌劣勢,會讓廣州城區存在一批內澇隱患地。”馮明謙介紹,海珠、老荔灣、芳村等地,存在部分高程低於安全水位的地區,強降雨遇上珠江高潮位,上述地方會因無法自排雨水形成內澇。廣州北部地區,亦存在山地地貌形成的山洪隱患區,同樣容易在大雨中水浸。

“一些原本具備蓄水能力的地形地貌,因城市發展蓄水能力減小。”中山大學水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華南地區水安全調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曉宏介紹,除了大家熟知的城市土地硬底化外,原本具有蓄水能力的麓湖、荔灣湖、流花湖和東山湖等人工湖,近年來爲保持景觀水位和調節合流制排水帶來的污染,更多作爲景觀湖而不是蓄水湖使用,使湖泊在暴雨期間集蓄雨水的能力下降。

“廣州的排水管網設施,相比國際上其他城市,標準還是低了一些。”陳文龍表示,紐約、東京、巴黎等城市,城市排水管網均可防禦5年或以上一遇的暴雨。廣州新城區的排水管網,目前一般按3年一遇暴雨設計排澇能力;老城區一些建設較久的排水管網,可能難以達到1年一遇暴雨的防澇能力。較低的排澇標準,疊加難以預測的突發暴雨,以及排水管網堵塞等問題,便會出現排水困難現象,最終形成內澇。

“可防200年一遇洪水,防不住1年一遇內澇”之尷尬有望化解

“爲了讓公衆真正理解廣州的防洪排澇能力,避免不統一的水患防治標準造成防禦上的麻痹大意,廣州會將相關標準統一。”馮明謙介紹,廣州目前正結合防洪、防潮、防澇三種體系,制定相對統一的水患防治能力標準,該標準有望2021年出臺。廣州各類設施,有望在相對統一的水患防治標準下指導管理和建設,避免出現“可防200年一遇洪水,防不住1年一遇內澇”的尷尬。

除此以外,廣州市水務部門將把城市洪澇治理納入“十四五”規劃,實行最嚴格源頭管控措施,補齊防洪排澇基礎設施短板,提升防暴雨綜合應對能力。廣州市水務局在向媒體提供的文字材料中,還出現“2025年基本實現全市‘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特大暴雨城市運轉基本正常,妥善處置超標準降雨引發的城市洪澇災害’的城市治理目標”文字內容。

瘋狂的暴雨過後,廣州很多地方“水浸街”羊城晚報資料圖

“我們將堅決完成市委、市政府賦予的確保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確保城市運行安全、確保重要設施安全、確保水庫堤壩安全和不漬水、不倒灌、不漫堤、不垮壩、不亡人的重要工作使命。”廣州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張嶽炎說。

“截至2020年8月底,全市已完工的353小區,鋪裝透水材料、下沉綠地等11.55萬平方米,改造疏通雨水管網6.16萬米,改造排水檢查井3075個。”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一級調研員周勤介紹,老舊小區防澇工作已被列入城市更新工作。各級住建部門還將聯合各物管單位加強巡查檢查,防治類似暴雨期間地下車庫被淹的災害。

“我們將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規劃指標。”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鄧堪強介紹,規劃自然資源系統將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以及規劃審批等階段落實各類海綿城市建設,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從源頭控制雨水徑流。

“我們會確保新增通車的城市道路,配套雨水管能同步投入使用。”廣州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鄒小江介紹,該局統籌推進的61項城市道路項目,將包括210公里的配套雨水管,可防道路“水浸街”。

“還是要把那些人工湖的蓄水功能用起來。”陳曉宏表示,麓湖、荔灣湖、流花湖和東山湖等湖泊,可進行清淤加深湖深。湖泊周邊片區實施雨污分流、合流渠箱改造。在暴雨來臨前,湖泊便具備適當降低景觀水位條件增加調蓄能力,雨污分流的實施也減少污水排入湖泊的量。

覃肄靈 本文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任編輯:覃肄靈_NB1720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