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的壓制下,運營商的語音和短信業務收入佔比呈現出較快的萎縮趨勢。隨着5G時代的快速到來,各種信息化應用和產品必將大放異彩,未來語音和短信會不會在當前已經是夕陽業務的情況下,進一步消亡呢?

一、流量收入一家獨大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我國移動數據流量平均資費爲4.3元 / GB,同比下降了23.25%;用戶月均移動數據使用量爲9.52GB,同比增長33.8%;移動通信月戶均支出爲47.8元,同比下降1.3%。

根據上述數據進行推算得知,在移動通信業務中,流量的收入貢獻爲40.95元 / 月,語音和短信等其他業務收入貢獻僅爲6.86元 / 月;流量的收入佔比高達85.6%,語音和短信等其他業務收入佔比不足15%。

實際上,2018年和2019年的相關數據早已顯示出語音和短信的收入規模的持續萎縮事實。2018年和2019年流量的收入佔比分別爲73.6% 和75.1%。這個數字到今年二季度就已經達到85.6% 的高位。

二、2G 退網加速功能機退市

從全球範圍看,我國的4G 網絡無論是覆蓋規模還是網絡質量都是全球最好的。基於這樣的網絡能力,在智能手機的大面積普及和流量資費的快速下調共同作用下,我國的手機上網用戶規模實現了高速擴張。

在監管層新基建戰略的推動下,5G 已經進入了集中建設期。運營商維護從2G 到5G 網絡的壓力越來越大。以中國聯通爲代表,已經開始了2G 退網工作。屆時,中國聯通2G 網絡用戶要麼必須轉網,要麼將網內遷轉爲智能機用戶。

功能機用戶主要的應用爲語音和短信。2G 退網完成之後,2G 功能機用戶將大面積消失,伴隨其中的必將是語音和短信業務的大量縮減。其實不管運營商是否有意逼迫功能機用戶升級成爲智能機用戶,技術發展的潮流也是巨大的推動力。

三、語音下滑已經難有逆轉

從運營商完成流量經營轉型開始,語音業務收入規模就開始了緩慢的下滑之路。最近幾年,語音業務的收入下滑速度更是異常驚人,這其中既有微信等的替代作用,也有運營商爲追求流量而對語音被替代的有意放任。

從2018年和2019年的實際情況看,語音的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均爲大幅下滑。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語音業務的下滑速度基本照舊。從趨勢上看,沒有絲毫逆轉的傾向。

不管語音業務最終能否消亡,不容置疑的事實就是其業務量和收入貢獻將持續縮減。屆時,語音作爲曾經的霸王級應用將既有可能淪爲無足輕重角色。語音作爲即時溝通交流的工具頂不住微信的進攻,這或許就是通信和信息技術進步的應有含義。

四、5G 新消息能否徵求短信

雖然5G 網絡建設如火如荼,但是5G 應用缺乏也是當前的事實。三大運營商爲了加快5G 業務的創新和應用,聯合華爲、三星等知名廠商共同推出了5G 新消息業務。什麼是5G 新消息呢?

5G 新消息就是將原來單純的文本信息升級爲包括圖片、視頻、文字等在內的富媒體信息。如果將5G 新消息看做是短信的技術和應用升級,那麼短信的生命有了繼續延續的可能。即便當前5G 新消息的應用並不普遍。

在微信如日中天,而且越來越深入用戶日常生活的情況下,5G 新消息能否實現運營商最初的目標呢?這個問題絕對值得大家關注和思考。有微信的免費應用,用戶有什麼動力再去花錢爲5G 新消息買單呢?

各種邏輯推測都顯示語音和短信業務未來既有可能被替代,即便不會徹底消亡。語音雖然可以作爲附帶應用長期存在,短信也可以被大規模用於物聯網領域,但是其作爲主要的業務和收入貢獻的時代已經過去,而且將大概率一去不再復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