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施耐庵除了塑造了诸多英雄好汉,还描绘了很多女性角色,比如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一代名妓李师师。

她不仅让君王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还与多位著名诗人有过风流韵事,虽然多是坊间流传,却毫无疑问的将李师师炒作成当时的顶级“流量IP"。

不过在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佳人背后,却是无数消弭于历史尘埃的青楼歌姬,这些女子虽然同样拥有姣好的面容,以及不俗的才艺,却终究没能飞上枝头变凤凰。

当容颜老去,青春不在,这些歌姬便要面对自己人生作出新的选择,要么依旧留在东京汴梁这处繁华之地,沦为不受人待见的婆姨或歌舞教习,继续过“京漂”的生活。要么抓住所剩不多青春的尾巴,离开东京卞梁,去乡下寻找新的靠山,或是干脆找个老实人嫁了。

没错,老实人和接盘侠并不是现代人的创造,而是自古有之。

小说《水浒传》中卖唱的金翠莲、嫁与宋江做外室的阎婆惜、江州琵琶亭卖唱的宋玉莲、以及在县开勾栏的白秀英,都属于选择后者的青楼歌姬。她们都拥有惊艳得到容貌,都有一手绝佳的才艺,琴棋书画不说是样样精通,但一定都可以信手捏来。

在北宋社会的二三线城市,这些女人足以惊艳四方了,因为她们也都来自同一个地方:东京汴梁。

在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中有专门介绍汴梁城中勾栏瓦舍的篇章,根据其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北宋时期的东京汴梁,拥有众多的勾栏瓦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月场所,小一些的可以容纳数百人,大一些的更是可以同时容纳数千人同时寻欢作乐。

在这人中除了歌姬,还有负责说书、杂耍和演奏的各类艺人,以及相扑、皮影等特色节目,美食美酒更是随处可见,总之一切可以满足人之欲望的事物都可以在勾栏瓦舍中找到,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这种场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销金窟。

平日里,东京汴梁的勾栏瓦舍的常客无一不是当时的权贵,有了这些财神爷“保驾护航”,勾栏瓦舍的老板们自然赚的是盆满钵满,其中的歌姬们除了会有固定的分红,还会有一笔数额可观的打赏收入。

不过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必然伴随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东京汴梁的众多歌姬来说尤是如此,想要出名光是长得好看已经不行了,即使是才艺出众也很难脱颖而出。

除了循序渐进的积累人气,出名的捷径是娱乐炒作,尤其是和某位文豪才子传出些风流韵事。如果才子能够不吝笔墨,留下些许专属定制的动人诗篇,那这位歌姬的身价将会瞬间暴涨,成为炙手可热的当代名妓,李师师便是此中翘楚。

晏几道的那句“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不知让多少痴情男子对李师师未曾谋面,便已经魂牵梦绕。

但像李师师这样的毕竟只是少出,对于大多数京城歌妓来说,京城混不下去了,便只有去二三线城市拼拼运气。说是碰运气,实际上就相当于降维打击,比如嫁给宋江的那位阎婆惜,不但能歌善舞,甚至还写着一手好文章,可谓能文能武。

这样的女子空降到宋江所在的县,瞬间便吸引了众多男性的追捧。但追捧归追捧,能够并愿意明媒正娶的人却不多。

这对于像阎婆惜这样的青楼歌姬就很尴尬了,因为在二三线城市,但凡成功的男人肯定都已经有家室了,在注重道德情操的古代,休掉发妻意味着会失去所有荣耀和未来的机遇,所以纵使歌姬们再有魅力,也很难成为二三线城市的中成功人士的正妻,最多只能做小。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便会理解为何金翠莲和阎婆惜既貌美又有才,却只能给别人做个小妾或外室,如此看来,即使逃往二三线城市的歌姬可以找个老实人接盘,却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2020.09.02(凌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