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深刻地去解讀過動漫之後,更能夠體會它身上所散發出來的那種魅力。可能很多人一聽說動漫這個詞語,就認爲這是給小孩子看的動畫片而已,但是對於真正的動漫來說,動畫和動漫兩者有着天與地的差別,我個人是兩者都可以接受,但內心更傾向於動漫。

《言葉之庭》于于2013年5月31日在臺灣、香港、日本同步上映,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也是13年的夏天。在此之前的話我可能是看熱血的番劇和戰鬥番比較多,而這些煽情番劇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我是不會主動去看的,也是因爲一次偶然,打開了我“新世界”的大門。新海誠之作

如果說你只知道《你的名字》而沒有聽說過《秒速五釐米》,那這就是一種悲哀;如果說你只看過《天氣之子》卻從未了解過《言葉之庭》,這也同樣是一種悲哀。新海誠這個人確實有意思,在自己創作的多部動漫當中最爲突出的是結尾美好的動漫,也就是我們覺得最俗套的那種結尾,而自己所喜歡的風格和那種反差式的結尾卻沒有流傳出去。

在新海誠的早期作品當中,應該也就是這三部最突出了:《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秒速五釐米》、《言葉之庭》。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部動漫,就是處於後期的《言葉之庭》,沒有看過這部動漫的人應該也會時常看到日本詩歌《萬葉集》當中的這段話: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

小結:新海誠在動漫的製作方面是沒有問題的,大家也以他動漫的那種精緻和美感來稱呼他爲“最會作畫的男人”。確實如此,在他創作的多部動漫當中,幾乎每一部當中隨意去截圖都能夠當做是壁紙。《言葉之庭》

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數都是身心的成熟不匹配,擁有成熟的體質卻在心靈上比不上成年人,而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通常都會有着同一種想法:野心太大但能力不足。這幾乎是一個共性問題,並且在新海誠的動漫當中常常鬥湖出現,也可能是他本人在青春期經歷過這些極爲相似的事情,也就導致他想把這麼一個真實的故事刻畫在自己的作品當中。

影片中的人都是比較真實的,無論是爲了夢想去努力的孝雄還是險些墜入一場不該發生愛戀的百里香,或者是那個造謠生事的女生,彷彿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都能夠看到。動漫的魅力也就在於此,把真實的故事和人物換一種表達方式穿插在虛擬的畫面上,更能夠讓我們去反思這些問題。

孝雄有着超乎常人的成熟,或許他也認爲自己足夠成熟有着讓人能夠依靠的肩膀,但實際上孝雄也只是對於家庭的理解和自身夢想的理解比較深刻,而對於其他的問題和事情仍然做不到成年人的那種處事方式和態度。

而百里香和孝雄截然不同,她足夠成熟,但是內心的迷茫卻超過了那種成熟,所以導致在和孝雄的相處當中險些墜落,不過好在她的區分能力很強,因此也就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大,而是給了孝雄一個很好的答覆,一個委婉的答覆。距離帶來的差距

或許有人說百里香和孝雄的擁抱就是兩人在一起的象徵,但是大家可能遺忘了這一點,孝雄也不過是十五歲的少年,而百里香的年齡已經27歲了,兩人的差距不僅僅是表現在年齡上,而是那種確確實實的距離感。

在日本的話人們還是非常在乎這個問題的,距離感就是最大的隔閡,像孝雄和百里香的這個情況答案也就只有一個,兩人註定只是路人罷了。不過就算是這樣,就算孝雄打一開始就知道結果也是義無反顧地去愛百里香,這是因爲在孝雄的身上感受不到愛和關懷。

單親家庭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媽媽又對家裏不聞不問,兄長也是搬出了這個家,雖然沒有人討厭孝雄,同時的孝雄也沒有感受到絲毫的愛,因此在遇見百里香的時候,就會把這段感情當作是愛,不過這並不可笑,反而這纔是最真實的青春期少年。結尾

新海誠善於也習慣製造距離,在《秒速五釐米》當中把距離從小學打開到中學,再換到更遠的高中,從而讓兩人的聯繫在無聲中消散,在故事的末尾也成爲了路人。

反之《言葉之庭》並沒有如此的殘忍,它有着很好的一個結果,讓百里香給出孝雄明確的答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孝雄讓百里香的心靈釋懷,同時百里香讓孝雄的目標也更加明確了,在我看來,這個時候纔是最好最美的時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