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一下世界地圖,你會發現在臺灣島的南部有一羣像碎珍珠一樣的島嶼,那就是菲律賓,菲律賓望着北過巴什海峽的臺灣島,呂宋島是衆多最發達的島嶼之1.

如果你看一下世界地圖,你會發現在臺灣島的南部有一羣像碎珍珠一樣的島嶼,那就是菲律賓,菲律賓望着北過巴什海峽的臺灣島,在衆多島嶼中,呂宋島是最發達的。

公元1661年,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了臺灣,鄭成功集團內部出現了一次大膽的冒險,即橫渡巴什海峽,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取菲律賓,由於清軍在陸地上的軍事勝利,鄭成功只能撤退到金門和廈門羣島,然而,數十萬軍隊的糧食和後勤無法指望由這兩個島嶼籌集,順治十八年,鄭鈞對臺灣島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並試圖依靠臺灣島堅持反清鬥爭,遺憾的是,在把荷蘭人趕出去後,鄭成功發現自己面臨的後勤壓力並沒有減輕多少。

在此之前,荷蘭人在臺灣一直以貿易轉移和糖業種植爲主,糧食生產農田的發展相對落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菲律賓被佔領,不僅可以爲龐大的軍隊提供補給,還可以與臺灣形成一個角落,足以形成一個對抗大陸的海上帝國,然而,儘管前景誘人,但就在計劃提出4個月後,郭氏就去世了,對菲律賓的遠征也結束了,如果鄭成功沒有死,這個計劃能否實施?有可能,但部隊供不應求。

鄭成功進攻臺灣時,出動了2.5萬名水兵,顯然,與鼎盛時期的80萬抗清復辟軍相比,這一數字已經大大減少,但這也是鄭和調兵遣將能力的極限。

在擊敗荷蘭人,並將因不適應熱帶氣候而減少的兵力,以及駐守臺灣駐守守備的士兵撤走後,鄭和的軍隊如果再多活10年或20年,其兵力就不夠龐大了,當時,菲律賓有8000名步兵和100名騎兵,雖然與鄭大軍相比,主場和客場的位置有所不同,但鄭大世獲勝的機會仍然非常小,而且,一開始只有2000名荷蘭士兵守衛臺灣,這已經讓兩萬多鄭軍感到頭疼,現在西班牙有8000多人裝備精良,上萬鄭軍受苦比較合理。

俗話說:“糧草未動,兵馬先行”,在許多戰爭中,競爭是後勤,臺灣與菲律賓之間的巴士通道寬400公里,而亞洲大陸與臺灣島之間的海峽寬約200公里,即使在同樣的條件下,征服菲律賓的努力也比收復臺灣的努力要大。

從金門、廈門開往臺灣時,可以在澎湖停留,但巴士通道中間除了波濤洶湧的海面外,沒有車站可以補充,此外,呂宋島的統治中心馬尼拉位於島的南部,即使鄭軍成功登陸北岸,也要繼續向南行駛200公里,才能到達馬尼拉市,馬尼拉市本已是窮途末路。

鄭軍收復臺灣時,遭到了傑拉扎等歐式城堡的阻攔,然而,由西班牙經營多年的聖迭戈要塞卻比傑拉薩城要強得多,在這種情況下,比圍城時間短的鄭軍能否在最短時間內攻佔要塞,有人可能會說,鄭有很多士兵,所以他們可以包圍,但不能戰鬥,當城裏的食物喫完了,他們將不得不投降,然而,問題是西班牙人在主場作戰,因此,很可能別人的菜還沒喫完,自己的物流也會先用盡。

一些非官方的歷史總是喜歡把菲律賓人和僑民描繪成受到西班牙的欺凌,而鄭軍則被視爲解放者,然而,情況可能並非如此,從西班牙佔領菲律賓到鄭成功時代已經過去了100多年,這些遠道而來的歐洲人在開拓當地的同時,也在進行文化轉型,據史料記載,當時有大量菲律賓人皈依天主教,他們對西班牙大師的認可程度比鄭等外國人強。

圖爲菲律賓海鮮盛宴

總的來說,如果鄭成功再活10年或20年,有機會南下呂宋島,他可能會打敗西班牙人佔領呂宋島,但成功的概率並不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