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煤船在惠州港荃灣港區煤炭碼頭卸煤。惠州日報記者戴建 王建橋 攝

8月30日上午10時許,惠州港荃灣港區煤炭碼頭,一艘7萬噸級煤輪停靠在岸邊,巨大的卸船機用挖鬥將煤炭從船內取出,再通過皮帶機運送到不遠處的封閉式煤倉。

進入下半年以來,隨着全社會復工復產速度加快,煤炭需求猛增。記者獲悉,8月份荃灣港區煤炭碼頭靠泊煤輪12艘,單月接卸量53萬噸,其中石油焦2.1萬噸,創開港以來單月靠港煤輪艘次最高紀錄。

作爲粵東地區最大最專業的綠色煤炭碼頭,目前荃灣港區煤炭碼頭開始進入生產繁忙期。來自河北秦皇島等地的煤輪將煤炭源源不斷運抵碼頭,在保障中海油惠州煉化二期項目煤炭供應的同時,還通過惠大鐵路以“海鐵聯運”的方式,將煤炭送往河源、梅州等地電廠,保障粵東地區的能源供應,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配備一流裝卸設備

記者在碼頭看到,煤輪靠泊後,2臺卸船機開足馬力接卸煤炭,皮帶機不停運轉,將煤炭運送到後方的煤倉。

“荃灣港區煤炭碼頭配備了一流的裝卸設備,效率比惠州港現有設備提高了一倍,貨物到港後直接從輪船裝運到火車,能極大降低運輸成本。”惠州深能港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鵬華說,荃灣港區煤炭碼頭橋式抓鬥卸船機單機最大卸煤能力2160噸/小時,皮帶機最大輸送效率4320噸/小時,作業效率在國內煤炭碼頭中處於先進水平。

據介紹,荃灣港區煤炭碼頭位於大亞灣區純洲島及附近海域。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建設兩個7萬噸級煤炭卸船泊位及相應配套設施,水工結構均按靠泊15萬噸級散貨船設計,設計年接卸能力爲1500萬噸。荃灣港區煤炭碼頭今年以來共計靠泊46艘煤輪,預計今年接卸量將達到500萬噸的年初目標。

全國最大環保封閉條形煤倉有效防治揚塵污染

距離碼頭不遠處,兩個全封閉條形煤倉並排坐落在岸邊。煤倉內,配煤機將神優二、神優三、石油焦三種煤炭按照配比混合,再由鬥輪機裝卸到皮帶機上,通過管廊運送到碼頭對面的中海油惠州煉化二期項目。去年,荃灣港區煤炭碼頭爲該項目輸送煤炭25萬噸,今年截至7月份輸送了16萬噸。

記者在島上走訪發現,除了卸船機和煤倉內部,島上其他地方基本上看不到煤炭。據瞭解,純洲島內原本設計有露天煤炭堆場,但考慮到煤灰等易形成PM2.5,不利於環保,施工方追加投資,將其改造成兩個5.7萬平方米的封閉式條形煤倉,可堆放約52萬噸煤,實現了煤炭出入倉全封閉作業,開創了國內大型環保煤倉建設的先河,其開創性的設計榮獲“中國鋼結構金獎”。

“荃灣港區煤炭碼頭從環保設計、環保制度、環保設施設備、防污監測及應急處理入手,建立了一套空、海、陸三位一體的污染防治體系。”賈鵬華說,兩座長500米、寬118米、高44米的全國最大環保封閉條形煤倉,將煤炭堆取轉運控制在獨立空間內,有效防治煤灰、揚塵污染,環保效果獲得生態環境部認可。島上的皮帶機也全部安裝防護罩,防止煤炭泄漏。

此外,荃灣港區煤炭碼頭建成含油、含煤、生活三大污水處理站,生活生產所產生的污水分類處理後可以循環再利用,基本實現零污染、零排放。在碼頭地基建設方面,採用新型技術減少對區域海洋環境的影響。

海鐵聯運打通煤炭運輸快捷新通道

2018年11月1日,荃灣港區煤炭碼頭開出首趟運煤專列,駛向梅州市梅縣荷樹園電廠,標誌着荃灣港區煤炭碼頭進港鐵路建成通車。

惠州港荃灣煤炭碼頭併入廣梅汕鐵路後,打通了煤炭能源進入粵東北地區的快捷新通道,將爲荷樹園電廠煤炭運輸和中轉提供有力保障。

進港鐵路全線貫通後,荃灣港區煤炭碼頭正式接入惠大鐵路,併入國鐵網絡。“這打通了鐵路進港最後一公里,極大提升了惠州港的海鐵聯運能力。”賈鵬華說,進港鐵路開通後,荃灣港區煤炭碼頭向西可往珠三角腹地、向東可進粵東、向北連接贛湘,具備支持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粵贛湘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能力。

惠州港是華南地區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國家一類口岸。惠州港包括東馬、荃灣、澳頭三大港區,全面開發可建碼頭泊位200多個,年貨物吞吐能力可達1億噸。

今年以來,隨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相繼落戶,大亞灣石化區正加快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荃灣港區煤炭碼頭對惠州岸線資源開發和港口發展將起到帶動作用,同時也爲大型石化項目提供能源保障。”賈鵬華指出,珠三角和粵東、贛、湘都是貧煤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電煤主要靠外地輸入,今後碼頭除了保障惠州本地企業所需電煤外,還將向這些區域運輸煤炭,助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來源:惠州日報

採寫:記者戴建 通訊員丁曉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