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淺淺媽媽育兒經】掌握實用的孕嬰、育兒知識,讓媽媽照顧寶寶更輕鬆!

導語: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家長們很是開心,但同時又遇到一個令之棘手、矛盾的問題,小朋友間出現了打鬧的現象,家長要不要參與呢?我覺得,視情況而定,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孩子們之間出現打鬧等類似的現象,家長需不需要參與?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要先看幾個例子:

①近期剛發生的事情,某女士的孫子在遊樂場玩耍的時候,搶走了另一個孩子在玩的積木,女孩的爸爸看到後心疼,竟然趁着小男孩從滑梯上下來進入海洋球池的機會,衝上去扯過男孩,一邊教訓一邊扇耳光,後來不解氣又拉扯男孩幾次,隨後男孩的家人報警。

②孩子上小託班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在大廳的海洋球池玩,大班的孩子就有欺負小孩子的行爲,有個孩子上我家孩子手裏去搶海洋球……

③有的孩子比較霸道,你的孩子不惹事,但是對方卻老是欺負你的孩子。

……

遇上上面的三種情況,作爲家長,你會怎麼處理呢?

第①個,真得是很氣憤的,孩子們之間搶個玩具是很正常的現象,估計很多家長和孩子遇到過這種情況吧。我家的孩子也遇到過,可能搶過別人的,也可能被別的孩子搶過玩具,一般我只是說一下不可以這樣子。別的家長也會注意一下自己的孩子,大家還是開心的玩。

第②個,大班的孩子和上託班的孩子隔着年齡,對方不管是身高還是體重都佔有優勢,這個時候,我是出面了一下,不過也不是很嚴厲的去批評對方,而是說不可以這樣,你是大姐姐怎麼可以搶小妹妹的玩具。同時爲了防止孩子害怕,也是會刻意的保護一下,告訴她不用害怕,媽媽在這裏。

你不出面的話,大的孩子可能還會繼續過來搶小孩子的東西。不過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很不錯的,知道讓着小的。

第③個,雖然你不惹事,但是有的孩子可能被家長給寵壞了,一向表現出很霸道的樣子,而家長只覺得這樣自己的孩子不喫氣,不會去管教,那自己的孩子也不能任其欺負,家長肯定是要出面的,當然不要以暴力去制止,也沒必要去講道理,他肯定不聽。

遇到這樣的孩子,要讓自己的孩子遠離他,求助老師,甚至可以讓孩子打回去,讓他知道你也不是好欺負的,在氣勢上不能輸了,這樣對方可能就不欺負你了。

孩子們就適合多接觸其他小朋友,但是在一塊玩,因爲年齡的不成熟,玩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各種問題,該如何處理?最好的態度就是,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1、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

在尹建莉老師的書中提到一個例子,有個媽媽給孩子買了一輛孩子玩的電動摩托車,可以坐2個孩子,開始孩子和另一個朋友玩得好好的,但是又來了一個小男孩,孩子問媽媽:“車子可以坐三個人嗎?”媽媽說:“不行,車子小,只能坐兩個人。”

於是孩子們就輪流做司機,有一個坐後面,還有一個推,開始玩得也不錯,但是隨後有一個孩子不樂意了,怎麼也不下來。這下好,小摩托車的主人不樂意了,就不讓那個孩子玩了,那個小孩子也不願意啊。本來很好的一件事,弄得三個孩子哭哭鬧鬧的。

尹建莉給這個媽媽提出建議:

(1)在最開始,這位媽媽其實不應該回答孩子車子只能坐2個人,因爲孩子本身並不能確定能不能坐3個人,但是媽媽的回答讓她覺得不能坐3人,這就給孩子們間的糾紛埋下了隱患。

如果媽媽一開始說可以試試看,能不能坐下3個人。不要小看了孩子,他們可能會想到你意想不到的方法。

(2)對於孩子們間已經出現的矛盾,家長應該去想辦法轉移注意力,比如小摩托好像有點不對勁,是不是軲轆鬆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轉移的,這樣也能化解矛盾。

孩子們出現不是大事兒的矛盾,儘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家長只做引導就可以。

2、躲着點,躲不開就打回去

一般情況下,遇到特別愛欺負別人的小朋友,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孩子保護好自己,躲着他。但是有的孩子看你好欺負,就越欺負你,既然躲不開,那就打回去好了,一味的忍讓只會得不償失。

不建議讓孩子打回去,主要考慮到這幾點:

(1)可能把小事情激化。如果家長們都很和善明事理,那就不必擔心,因爲對方家長就會去管教自己的孩子。

(2)有的孩子根本不會打,沒有打人的經驗,很難去打對方。

(3)打回去了會不會讓孩子變得愛打人了?

(4)如果不讓孩子打回去,孩子會不會因此出現心理問題?

這幾點你是不是也考慮過?

孩子被打了,應該看當時的情況,我們不能夠一點不管,也不能因爲孩子被打了就訓斥孩子不中用,而應該做孩子堅強的後盾,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對於孩子們間的矛盾,你是如何處理的呢?雖然不建議孩子們還手、家長隨意參與,但是也要視情況而定,不能孩子被欺負的都不行了,你還無動於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