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實驗室#

無論是體質不好的人

還是腸胃不太好的人

抑或是剛做完手術的人

往往聽得最多的是這麼一句話

飲食要清淡

那麼清淡飲食是怎麼個清淡法呢?

有的人想到的是喝白粥

有的人想到的是喫青菜

嫌太淡了?

那麼再來點鹹菜

喫下這些食物

就是清淡飲食了?

事實上醫學上的清淡飲食

跟這些相去甚遠

今天就來系統地說說

科學的清淡飲食是白粥配鹹菜?

清淡飲食主要是指儘量減少或避免高糖、高脂和高鹽食物的攝入。那麼具體每一樣該攝入多少呢?

建議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g(約普通純淨水瓶蓋大小的量)。還需格外注意調料中的隱形鹽,如醬油、蛋黃醬中含有的食鹽量都較高,如果食物中要加入這些,那麼鹽就要相應少放。

建議每天烹調油攝入量25~30g(約2~3勺普通白瓷勺的量),儘量使用植物油,並且多種搭配(如橄欖油、茶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而人造黃油和動物油儘量少喫。

糖每天攝入量最好控制在約25g以下(約2~3勺普通白瓷勺的量),糕點、甜點、冷飲及含糖飲料等是添加糖的主要來源,儘量減少此類食品的攝入。

白粥配鹹菜,兩者分別是澱粉類高含糖量食物和高含鹽量食物,顯然不是清淡飲食的優良搭配。長期陷入這種低質量的飲食模式不僅不利於維持健康的體重,而且容易增加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Ⅱ型糖尿病、乳腺癌、結直腸癌以及肥胖等的發生風險。

正確的“清淡飲食”該喫些什麼?

如果能長期堅持飲食結構合理的“清淡飲食”,將會降低慢性病發生風險,使身體維持在健康狀態。

合理的清淡飲食結構應由以下食物組成:

蔬菜和水果:深綠色、紅色、橙色和其他顏色的果蔬,應季而變,選擇不同種類的蔬菜和水果。

穀物:糙米、燕麥、蕎麥等含有整個穀粒幷包含胚乳、麩皮和胚芽的全穀物。

奶製品:脫脂、低脂乳製品,如常見的牛奶、酸奶、奶酪等。

蛋白質食物:海產品;精瘦肉類、家禽肉和蛋類;堅果和豆類。

“清淡飲食”包含的食物還真是挺多的,那麼喫純素食健康嗎?

純喫素是否可取?

合理搭配的純素食是有益健康的,營養充足的,並在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上是有益的。

但如果飲食結構不合理,純素食仍會引發疾病。

如絕大多數素食者不食用動物相關的食品,而維生素B12幾乎只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如果不額外補充相關營養元素,對於患有胃腸疾病的人來說容易引發惡性貧血。

還有一些素食者爲追求飽腹感,喫更多的主食(包括米飯、麪包、蛋糕、餅乾、甜飲料等),這些食物含有大量糖分和澱粉,進人體內後,超過人身體正常代謝量,就會轉化爲甘油三酯,肝臟若儲存過多的甘油三酯,就會轉變爲脂肪,從而形成脂肪肝。

考慮到一般人往往不具備充分的營養專業知識,也不容易長期堅持精心調配食物,通過完全素食來實現“營養全面均衡”難度比較大,不建議純素食,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

那麼我們平時要如何選擇食物搭配才健康呢?不同人羣的搭配有所區別。

各人羣的飲食搭配推薦

成年人推薦的飲食搭配:

穀物爲主。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 250~400g,包括大米、麪粉、雜糧類等;

優質蛋白質類食物。每天攝入150~200g,如精瘦肉、魚、蝦、蛋、大豆等(量相當於成人手掌心大小),此外每天最好能攝入300g奶製品和1個雞蛋;

新鮮蔬菜和水果。每天蔬菜 500g以上(一把蔬菜),水果 200~350g(一個蘋果大小),優選深色果蔬;

保證充足飲水量。每天1500~2000mL白開水或淡茶水,不要一次喝完,要分散在全天,具體分幾次要看自身的情況來定。

學齡兒童推薦飲食結構:

每日攝入食物佔比:穀物類5~6份,水果3~4份,動物性食物2~3份,大豆堅果奶製品每日2份,油鹽每日1份。

對於大病初癒及動手術的人建議:

可以每天喫個6~7頓,每頓飯少喫一點。主要喫易消化的流質食物,注意加入牛奶等蛋白質食物,新鮮蔬菜和水果則可以榨成汁。

病情好轉之後,就可以逐漸過渡到正常食物了。

對於食慾較差、進食不足的患者以及老年和慢性病患者建議:

需要補充特定營養素,如適量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A、B族、C、D等。需要遵從醫生建議。

綜上所述

清淡飲食是要限制糖、脂、鹽攝入

而不是隻喫味道很淡的東西

最終的目標只有一個——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