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走訪貧困家庭,圓貧困學子大學夢

——“習酒·我的大學”大型公益助學活動進行時

本報訊 (記者 宋蘭)

“妹妹,不用爲學費擔憂,去申請習酒助學金吧,該讀書就得讀書。”接到堂姐付蕊的電話時,付莎正在爲6700元的學費擔憂。今年8月,付莎以580分考上了北京中醫藥大學,但6700元的學費對於僅靠母親擺地攤供養三個學生的付莎家來說,是一筆難以解決的費用。

2013年,付莎的父親在修建完家裏的平房後,便被確診爲絕症,爲緩解疼痛,每月需購買700多元的止痛藥。從父親患病到去世,三年的藥品支出讓這個家庭負債累累。

“媽媽在醫院旁擺地攤賣酸湯苞谷飯,收入非常不穩定,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大概收入兩千多元,對於我家來說,維繫日常開支沒問題,但如果要供養大學生,是非常困難的。我堂姐四年前就是申請了習酒助學金,她告訴我後,我就填寫了表格參與評選了,希望爲媽媽減輕一點負擔。”付莎的體型有些許瘦弱,說話時語氣懇切。

付莎是今年“習酒·我的大學”大型公益助學活動鐘山區的走訪對象之一。

“習酒·我的大學”大型公益助學活動是由共青團貴州省委、貴州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貴州茅臺酒廠習酒有限責任公司於2006年共同創立的公益品牌,旨在幫助我省及全國部分地區家庭經濟困難且成績優秀的學子“圓夢大學”。

自2006年開篇以來,“習酒·我的大學”已經在公益的道路上走過14個春秋,足跡遍佈全國,出資逾億元,幫助了近2萬名學子。“習酒·我的大學夢”的資助名額有限,所以優先考慮扶貧辦建檔立卡貧困戶、孤兒或單親家庭的子女、家庭遭受自然災害或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當地文理科各排名前50名的優秀畢業生。爲保證這筆助學金真正用到實處,讓真正困難的學生圓夢大學,習酒公司花三天時間實地走訪,瞭解學生真實情況。

“是娃娃自己爭氣啊,考了個好大學。我人又老了,學費我實在是沒得辦法,這麼多年這娃兒也是受了很大委屈。”聊起陳福的基本情況,70歲的爺爺不由得抹起了眼淚。

家住水城縣青林鄉大土村的陳福,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從小和爺爺相依爲命,家庭唯一的收入便是每月1300元的政府補助,加上70歲的爺爺患有骨質增生、糖尿病、骨刺等疾病,家庭日常開銷都是靠親戚接濟。今年,陳福以577分考上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高額的學費成爲他最擔憂的問題。“我不僅申請了習酒助學金,還辦了生源地貸款,準備工作後慢慢還。並且我打算開學後去當兩年兵,聽說當兵不用交學費,家裏的負擔就不會那麼重。”陳福撓了撓頭笑道,高高壯壯的他笑起來格外憨厚。

“僅僅看資料,我們根本無法看出哪個家庭更需要這一筆助學金,所以我們纔會願意跋山涉水前往每家每戶實地考察,將這筆錢真正用到實處,爲貧困學生圓大學夢。”習酒公司駐六盤水辦事處業務經理王婧已經是第九年參與“習酒·我的大學”實地走訪考察,比起坐在辦公室看資料選擇貧困生,她更願意深入每一戶家庭,瞭解更加詳細的情況。

“今年,我覺得最需要這筆助學金的學生除了陳福,還有汪敏敏。這個小女孩真的挺不容易的。”談起考察情況,她感嘆道。

見到汪敏敏第一面時,她鞋上褲子上都被水浸溼。“不好意思,去我家的路上有條路被淹了,剛剛我用磚塊擺了一條路,但你們還是得注意不要弄溼鞋子。”汪敏敏擦了擦手,靦腆地開口道。

汪敏敏是水城縣木果鎮連山一組的村民,但因爲母親在鐘山區鳳凰街道做環衛,所以一家五口人租住在鐘山區八一路附近。2011年,父親因車禍右腿高位截肢,如今毫無勞動力,家中三姐弟全靠母親每月1600元的工資維繫學業。今年汪敏敏以621的高分考上了中國海洋大學。

“我腿也截肢了,幫不了孩子們什麼。孩子們又都很爭氣,大女兒去年考了六百多分,二女兒今年也是六百多分。今年汪敏敏有政府和習酒公司的支持,今年的學費應該不成問題,但是明年一家三個孩子都需要交學費,家裏就困難了。”談起孩子們的學費,父親汪進才長嘆不已。

“其實我不擔心學費,我大學可以勤工儉學,也可以去輔導班當輔導老師,我覺得是可以攢夠明年的學費和生活費的。對於未來,我希望能讀個漢語言和法學的雙學位,這對於以後就業是非常有益的。”談起未來,瘦瘦小小的汪敏敏格外地有幹勁。

今年,“習酒·我的大學”在六盤水市出資40萬元,按5000元/人的標準,共計獎勵80名優秀學子,六枝特區16名、盤州市22名、水城縣20名、鐘山區18名、六盤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4名。

在決勝脫貧攻堅之際,“習酒·我的大學”大型公益助學活動有效發揮了“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公益助學項目功效,幫助家庭困難、品學兼優的大學本科新生圓夢大學,以教育扶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總策劃 | 農文成

總監製 | 楊小天

值班編委 | 程麗清

值班主任 | 劉加飛

值班編輯 | 宋蘭 趙江

法律顧問 |吳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