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Stone Jin

據IPO早知道消息,北京證監局官網9月3日晚間披露,京東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數科”)與中信證券、華菁證券的上市輔導協議已於8月26日終止。

京東數科分別與中信證券、華菁證券簽署的兩份《關於終止輔導的協議書》均指出,6月28日,京東數科與上述兩家券商簽署上市輔導協議;現經雙方協商一致,決定終止原先簽署的《輔導協議》,並自8月26日起終止履行。

同時,根據雙方彼時簽署的《輔導協議》約定,截至8月26日,輔導費用未達到支付條件,即京東數科無需向中信證券和華菁證券支付輔導費用,且無須就《輔導協議》履行期間的事項向中信、華菁承擔任何責任。

這裏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京東數科與中信證券、華菁證券輔導協議的終止,並不意味着京東數科的科創板上市輔導停滯。

根據北京證監局7月1日披露的文件,除中信證券和華菁證券外,國泰君安證券和五礦證券同樣作爲四家輔導機構之一,爲京東數科的科創板上市予以輔導。

換言之,至少就截至9月3日晚間公示的文件資料來看,京東數科同國泰君安證券、五礦證券的上市輔導未有終止協議相關信息披露。

當然,不排除的另一種可能是,在螞蟻集團已正式遞交“A+H”上市招股書、且預計10月中旬兩地上市的背景下,京東數科同樣尋求同時登陸科創板和港股的機會。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就在8月31日,京東數科的主體發生工商變更,註冊資本由此前的約30.60億元增加58.2%至48.42億元。

而這一變更背後的實際原因是,京東集團在2017年與京東數科達成關於後者利潤分成權的股權轉讓權利,在已轉換成35.9%股份的前提下,再次以現金方式向京東數科追加投資17.8億元,從而總計持有京東數科36.8%的股權,以滿足法律對註冊資本的最低要求。簡而言之,8月31日的這次變更即代表京東已行使轉換權。

事實上,在6月28日與四大券商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前,京東數科就已爲科創板上市作了一系列提前準備。

6月22日,京東數科的主體類型由“其他責任有限公司”變更爲“其他股份有限公司”,變更後的上市主體名爲“京東數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同日,京東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接替京東CHO餘睿出任京東數科董事長。

此外,包括餘睿、章澤天、京東現CFO黃宣德(9月16日將退休)、中金公司總經理章肖明、嘉實投資CEO仇小川、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劉星等8人不再擔任董事,由劉強東、張雱、許冉(現京東高級副總裁、將接任CFO一職)等6人取代。

今年2月26日,劉強東一度卸任京東數科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兩個職位,京東數科CEO陳生強從彼時起接任法人代表至今,董事長一職如今則再次回到劉強東手中。

作爲一家以AI驅動產業數字化的新型科技公司,京東數科目前已完成在AI技術、AI機器人、智能城市、數字營銷、金融科技等領域的佈局,服務客戶涵蓋個人端、企業端、政府端,累計服務數億個人用戶、700多家各類金融機構和30餘座城市的政府及其他公共服務機構。

2016年1月16日,劉強東在京東2016年年會上宣佈京東數科(彼時尚稱“京東金融”)完成66.5億元A輪融資,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嘉實投資和中國太平領投,投後估值466.5億元。

2018年7月12日,“京東金融”公衆號宣佈已與中金資本、中銀投資、中信建投和中信資本等投資方B輪融資協議,融資規模約爲130億元,投後估值約1330億元。

而按照前文提及的京東集團追加17.8億元獲得0.9%的新增股權計算,京東數科在IPO前的估值已達到1978億元。

此外,在6月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同時,京東數科決定採用雙重股權結構。京東將持有京東數科約18.7%的投票權,而劉強東及其控制實體宿遷領航方圓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合共持有的投票權將佔京東數科全部投票權的54.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