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古代,一个王朝要想国运昌盛,定都是一件大事,这事关国运。要知道天子守国门,选择一个合适的国都,不仅要考虑农业,交通还有山河拱卫,还有王气以及形胜。虽然可以参考的标准这么多,但是能完美的满足这样的条件当然是不可能的。

迁都前的那些事儿

在明代,朱元璋将国都定在来自己发家的根据地,我们熟知的南京。但是后来,他的儿子,燕王朱棣,在起兵靖难后,将国都从原来的南京迁到了靠北的北京。朱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要知道,选择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并不是朱棣的先例,与宋朝同时期的辽国设立了五京,其中的南京析津府就是现在的北京。

北宋灭亡后,忽必烈进建立元朝,将首都就定在了北京,当时称之为元大都,突厥称其“汗八里”,意思是大汗居住的地方。

明朝建立后,虽然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国都定在了南京,但实行的是两京制,将汴梁设设为北京。但是他也考虑到,南京并不是定都的最佳地方。

在洪武24年,朱元璋就曾派出自己的接班人朱标,去往从前作为国都的西安以及河南等地考察。但是朱标考察回来没多久,就病逝了,只活了37岁。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件事对朱元璋的打击非常大,自己真正的亲近的人基本上是没有了。

这件事过后,明成祖要迁都的事儿就被搁置了。老朱在《祀灶文》也提及过要迁都的事。

“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

刚刚建国后,虽然国家首都在南京,北京在那时是隶属于北平府,北京是作为当时的省会。当然,在这时,北京起到的军事作用也是很大的,派出了大量的兵力来戍守,还调出了开国大将徐达在北京镇守。

洪武13年,明太祖将自己的四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封为燕王。其用意就是为了防止原来的元朝卷土重来。从此,北京就与朱棣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何将国都定在北京?

后来,朱棣把朱元璋想做却没来得及的事儿做成了,但是并不是父亲设想的西安还有洛阳,却是北京。一些人就认为朱棣是因为自己上位不正,没脸见老祖宗,就只能搬家,摆脱自己的心里阴影。如果这么想,那就太简单了。

朱元璋将国都迁到北京是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里边的。

明成祖朱棣内心不安只是很小的一个因素,既然把自己侄子的皇位抢过来,自己做了皇帝。要知道,当时明王朝刚刚建国没多久,国家形势是稳定的,朱元璋靖难,还成功了,这种几率在前代是非常少见的。

虽然自己登上了皇位,但是建文帝原来的势力还是存在的,稍不留神就会跑出来咬自己,旧有的势力在这里非常深厚的。而自己就原来的藩王,在北方戍守的的其他藩王实力并不是吃素的,而自己原来的势力在北京,因此迁都到北京,就成了朱棣的选择。

北京的地理位置也是朱棣选择的一个因素,南京地靠长江,这是天然的屏障,山川的优势显然要比河流要大。即便南京有长江,但是长江一旦保不住,南京就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线内,金陵王气就黯然收。历代建都南京国运都不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相比下来,北京向北有关山之险,东面有京杭大运河。如果有外来入侵,进可攻,退能守,这也是天然优势。

除此之外,还有平衡南北方势力的原因在内,由于南方富庶,文化水平自然就高于北方,在公元1397年,发生了著名的“南北榜案”。所以说,要把文化力量平衡,这对于统治也是非常重要的。

站在明成祖的角度上看,北京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当然,朱棣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定都北京对于明王朝的国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永乐元年,当时的礼部尚书李志刚就向朱棣提出了要迁都北京的建议,朱棣心中一阵狂喜,正好合自己的心意。

永乐13年,明太祖着手迁都的各项事宜,修建皇宫,并且建造陵墓的工程也同步进行。一直到了永乐18年,皇宫才算完成。永乐19年,朱棣迁都的工程才算彻底完结。

迁都后续

虽然关于迁都的事儿一直有争议。到了后来,南京已经不适合作为明朝的首都了,学者蔡小平、方志远就提出了定都南京的必要性,虽然朱棣迁都南京,但是也有不少人反对。在朱棣去世后,儿子朱高炽就想将国都迁回南京,但是,但是在刚刚即位没多久,南京就发生了多次地震。

仅仅是在洪熙元年的前几个月,就爆发了三十多次地震,虽然在南京定都,对于物资供给方面的好处是明显的,但是鉴于自然天灾。不管是古代帝王对天人感应的信仰还是其可行性上都是不合适的。

再次迁都的话,周围的蒙古势力虎视眈眈,对于当时的统治以及边防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迁都又是一件非常艰巨的工程。当然,仁宗在位还没有多久就去世了。

宣宗即位后,也就将南京原来的一些办公机构取消,一些重大的事务都集中在北京,加上南京地震频发,自然就放弃了南京。

到了英宗时期,又发生了一次迁都之争,那就是因为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挑唆下亲征,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北京的局势一度非常危急。瓦剌人一度想要攻陷北京,这时朝中迁都的声音就开始了。

但是原来力主迁都的尚书一改之前的态度,将其说法给驳回。好在当时的于谦也稳住了局势,迁都的事儿再也没有人提过,国家的根儿算是立住了。

明朝灭亡后,清朝依然将首都定在北京,这更是后事儿了。

参考文献

《祀灶文》

《明实录》

《南京地震与明朝定都北京》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