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是因为它的剧情、演技在线,道具、场景在线,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宫廷礼仪十分严谨。而《甄嬛传》的礼仪指导就是剧中的温太医的饰演者张晓龙,他本是一位礼仪指导师,《如懿传》和《琅琊榜》也都是他的礼仪团队在指导。

《甄嬛传》作为宫廷剧也是开辟了拍剧前先培训礼仪的先河,所以在看剧时,犹如在看一场宫廷礼仪常识课。比如甄嬛、沈眉庄等新妃嫔入宫后,初次拜见皇后时所行的跪拜礼,而这个跪拜方式,我们在影视剧中还是初次见到,而且还有种招财猫的既视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大清后宫之中的各种礼仪。

1.三跪九叩首的讲究

甄嬛初次拜见皇后时,所行的就是三跪九叩,但所谓的三跪九叩并不是磕九个头,这种繁复的礼节是在大型祭祀、重大节日的正式场合才会出现。对于宫廷女子而言,叩首就是扶鬓,就是手举到耳朵附近的一种礼仪。在《还珠格格》中常见到这种最简单的礼仪,那时候看到这种简单的礼仪,甚至会怀疑是不是真实存在的行礼方式。总是以为在敷衍,其实这是真实存在的。

而三跪九叩这种礼仪,那为什么要用扶鬓来代替磕头呢?因为古代女子,尤其是后宫嫔妃,她们的头上一般会带很多饰品,另外她们也没有发胶,所以各种发型只是用簪子来固定的,而反复磕头,会导致头发松散,“仪容不整”就是古代最忌讳的事情了,所以用手扶鬓来代替磕头,扶一次鬓就代表叩一次首。三跪九叩,就是跪三次,每次挥三次手。因此清宫剧中,我们看到的这种招财猫似的跪拜方式,就是历史上真正的卑者向尊者进行的跪拜礼,

2.皇上和嫔妃行礼的讲究

在整个后宫,皇上只向一个人行礼,那就是太后,所行之礼是类似单膝下跪的礼仪,而太后作为长辈,自然就不用回礼了。

而皇后只需向太后、皇上行蹲儿礼,也就是深蹲,对于其他众人的回礼,只需要用手轻轻一挥或者点头示意就可以了。

至于嫔妃们,日常碰面行的礼就是扶鬓礼,然后点头目视对方,同时问好请安。还记得《甄嬛传》中,甄嬛回宫后第一次和端妃见面所行的礼吗?她们双手交叠,相互下蹲的行礼方式,也是众多行礼方式中的一种,甄嬛与端妃时隔几年没见,所以行了比较特殊的礼仪,也是俩人关系交好的一种体现。

3.早朝的讲究。

印象中的上早朝,是太监大喊一声“上朝”,然后百官进殿,开始与皇上商讨各种时局朝政等国家大事。其实史书记载,从康熙开始,早朝是由三声鞭子声来代表开始的,三声鞭子响完后,表示要群臣安静,皇上即将到来,然后文武百官站在干清门外进行一跪三叩礼,他们也不全都进殿议事,只有九卿六部的大臣依次进去奏事,或者呈上奏折,其他人在门外候着。

4.王爷与阿哥行礼的讲究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作为皇帝的兄弟,身份尊贵,面见皇上时,行的是臣礼。除了长辈,一般王爷不用行礼,只需要接受别人的行礼,及时回礼即可。回礼,就是双手回握或者点头示意。

而阿哥们就有所不同,小时候的阿哥需要对皇上和嫔妃们行叩首礼,长大之后行合抱礼即可。

5.太医请脉的讲究

历史记载,由于男女有别,太医给后宫嫔妃把脉确实是传说中的悬丝诊脉,为了摆脱这种玄乎的表现形式,温太医的扮演者张晓龙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用一块布遮住娘娘的手腕进行诊断,既可以不直接与嫔妃接触,又可以保证诊治的准确性。

而在嫔妃生产方面也有很多的误区,历史上的太医是不允许进入产房的,他们只能在屏风后面操控,里面的生产由有接产经验的老嬷嬷来执行。

6.宫女的行礼讲究

大型的跪拜被称为大礼,日常见面叫做万福礼,在宫中有太多的礼仪规定需要执行,几乎人人碰面都要行礼,也叫请安,请安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半蹲、扶鬓、叩头等。主子有主子行的礼,宫女自然也有宫女行的礼,然而宫女之中也存在着等级划分。

比如《甄嬛传》中崔槿汐的第一次登场,她向主人甄嬛行礼时,双拳微握,一个上一个下放在身体左边,然后下蹲行礼,这就显示了她的身份是一个年长的姑姑,而她身后的两个小丫鬟所行的礼与她完全不一样,她们是手掌展开,铺平,放在身体左侧,然后下蹲,这就是年轻小,资历低的宫女行礼的方式。

以前看穿越剧,还想过要做晴川和若曦穿回大清做一回后宫嫔妃,但其实后宫嫔妃是最悲惨的,她们的一言一行,每一分每一秒都被规矩控制着。宫里是最没有人权的地方,处处都有着等级制度和明确规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