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畫師筆下的兒童,眼睛奇特,一半活着一半死去,想表達什麼

文/菩寫寫

我們先說說日本藝術界有很多個性藝術家,其中比較突出的當數草間彌生,該藝術家曾患有精神疾病,然而這並不影響她的藝術天賦,波點的創作,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潮流,草間彌生也成爲了世界級藝術家。很多人說那不叫藝術,應該叫設計更爲準確,但畢竟設計歸屬於美工,美術歸屬於藝術範疇,那麼草間彌生這種波點設計,也算是泛藝術吧。所以她被稱之爲藝術家,無可厚非。

草間彌生的波點組合,最終也算是一種繪畫藝術,所以當她的作品《南瓜》被高價拍賣時,世人並沒有報以側目。

而作爲八零後的下田光,已經沒有重複草間彌生的軌跡了,但她也有着天真浪漫的創作手法,喜歡畫小孩。當然,作爲藝術家,創作不應平凡無奇,所以她畫的小孩不是普通的小孩,這與草間彌生的“圈圈畫”不謀而合——第一印象很重要,奇特爲先,十分奪目。

很多人說藝術家都有點神經質,藝術家看見的世界與平常人看見的不一樣。那麼我們來看下田光的藝術世界:孩子的眼睛一隻明亮,一隻黑暗。或一隻五彩,一隻呆滯。或索性兩隻都瞎了……

第一眼看上去,就覺得孩子一半死去一半活着。這說明什麼?她想要表達什麼?

其實下田光的筆調是很單純清透的,她的畫多數是色彩豔麗,呆萌可愛。但是,當孩子的面部被畫成那樣的時候,觀者無不猜測:此人是童年時候遭受了什麼創傷吧?要麼就是精神出了問題,走的是晦暗陰鬱的路線。

我猜想,作品中的兒童們代表着社會的兩面性,有暗藏的壞和光明的好,有很多黑暗的隱喻,這需要觀者去琢磨和領悟。

孩子是嬌嫩的花朵,無論在哪個國家,這個比喻都一樣。大家都疼愛弱小的孩子,下田光藉助這個載體,讓它把隱喻放大,足以引起人們深思和反省。

我來談談她的這幾種畫法:第一種是一隻眼睛空洞,一隻眼睛五彩。這種大概是表達孩子眼裏的世界,有黑暗的,有絢爛的,可我們爲什麼不讓他兩隻眼睛都看見五彩的呢?

第二種是一隻眼睛黑,一隻眼睛白內障似的。這又是另一種暗喻,說的是黑暗的世界裏,剩餘的希望也將破滅,就算睜着眼睛,也寧肯看不見。

第三種是雙目五彩,但一隻呆滯一隻“散瞳”。這個我理解的是,兩眼看見的事物雖然是相同的,但是這個事物具有雙重含義,讓人也變得不可捉摸了。

最後一種索性是骷髏,這是不是暗指腐朽的世界讓我們的花朵也變得腐朽呢?

下田光的畫作,常用星光、宇宙、雲朵、花、玩具、蝴蝶、亮點等作爲背景,這是一種點綴,讓畫面不那麼單調。也是一種“協助暗喻”,代表絕望的背後會有一絲明媚的希望在閃光。

很多人說這種畫簡直是小兒科,我也會,什麼藝術家,不過是不入流的小畫師而已。其實,我們應該以包容的角度去欣賞作品,將會看到藝術品背後的真正含義,以及創作者那顆包藏緊密的心。另外我想說,爲何下田光、草間彌生們能夠成爲引人注目的藝術家?因爲她們是獨創一條路——開先河者啊。

目前下田光已躋身日本藝術界新銳藝術家行列,她的作品不僅有版畫,也有雕塑,甚至做成了商品進入市場,是一位很現實的藝術家,不走清高路線,很有經濟頭腦哦。這似乎又與草間彌生有共性了……

(圖片均來自網絡;文字由菩寫寫原創,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