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屋至浅水湾浴场侵蚀岸段修复前。

金屋至浅水湾浴场侵蚀岸段修复后。

金色的沙滩、湛蓝的海水、飞翔的海鸥、戏水的游人……旅游旺季,秦皇岛展现出最为迷人的一面。“感觉沙滩确实比前几年更加柔软宽阔,海水也非常干净,很多浴场还增加了入海栈桥等设施,玩的非常开心。”游客王女士对记者说。

众所周知,秦皇岛以滩缓浪柔、沙软潮平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而不为人知的是,为了维护这份美丽,河北海洋人付出了无数的智慧和汗水。 创新修复模式,效法自然人工养滩

金屋至浅水湾浴场侵蚀岸段沙滩修复工程是“秦皇岛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项目之一,该工程位于北戴河东北侧,北起金屋浴场,南至浅水湾浴场,修复岸线长度约3.5公里。

“这段岸线受海浪侵蚀严重,修复治理之前沉积物粗化,礁石裸露,只剩下5米左右的干滩,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来。” 河北省海洋地质资源调查中心教授级高工张甲波带着记者边走边介绍,“2018年11月,我们开始入场施工,通过卵石护堤、滩肩补沙、沙丘营造和水下沙坝、离岸潜堤、突堤、沙堤等防护工程建设,已完成滩肩补沙、人工沙丘营造3.5公里,累计吹沙54万立方米,砌筑卵砾石7万立方米;同时完成水下沙坝营造,吹沙19万立方米。如今沙丘恢复至15米,干滩由原有的0~5米增至50米左右。”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海岸侵蚀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灾害。我国70%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这种现象。而海滩养护是修复遭受侵蚀的砂质岸线的最佳手段。

张甲波告诉记者,治理海岸侵蚀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刚性沿岸结构建筑物的“硬体”,二是人工养滩的“软体”工程措施。“硬体”是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工程措施,与之相比人工养滩则是一种较为新兴的方法。尊重自然保持砂源平衡的人工养滩法,是将泥沙补给于侵蚀岸段,除了有效缓解侵蚀状况,还可维持当地和附近海岸的输沙平衡。

秦皇岛的海岸修复工作采用的是软硬兼施、柔性为主的“海滩静态平衡生态修复模式”,该模式将人为干预的影响最小化,自然恢复海滩自营力,达到海滩自然演变下的动态平衡。即在海滩后滨设计沙丘种植固沙植被,形成生态海堤;构建人工沙坝,营造海滩砂源引擎;与离岸潜堤共同起到消浪作用,构建了静态平衡海滩,形成了健康的海岸生境系统。

据张甲波介绍,“海滩静态平衡生态修复模式”具体来讲就是从岸至海分别是覆植沙丘防护海岸、人工沙滩养滩、人工沙坝破浪和人工鱼礁潜堤消浪。“沙坝、潜堤”保护沙滩资源;“沙丘、沙滩”作为柔性护岸保护着海岸资源,由此形成完整的海岸生态保护体系,该模式具有广泛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据悉,秦皇岛岬湾砂质海滩“覆植沙丘-滩肩补沙-人工沙坝-离岸潜堤”整治修复侵蚀岸滩模式曾获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北戴河海滩修复工程”“秦皇岛金梦海湾海滩修复工程”也被纳入《我国海滩养护技术与管理手册》中,作为经典案例进行推广。北戴河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海滩修复工程原位监测站,引进视频站监控系统,配合卫星、飞机、低空无人机对海滩形成高、中、低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全时段监测,填补了我国海滩养护原位监测的空白。 建立工作机制,政策保障多重防护

自2018年以来,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率先对该市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受损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超前编制了《秦皇岛市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项目库(2018~2021年)》,对近年拟实施的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海岛整治修复保护、海洋生态修复及保护等三大类工程进行合理规划。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伊始,该局充分结合旅游旺季服务保障工作,从已编制完成的《项目库》中择优筛选了包括金屋至浅水湾浴场侵蚀岸段沙滩修复工程、北戴河东海滩岬湾岸线修复工程、北戴河中海滩侵蚀岸段整治修复工程等比较成熟的工程作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项目。

河北省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涉及岸线修复项目共8个,地点均位于秦皇岛市。“我们积极承担了全省2/3的滨海湿地整治任务,并承接了全省全部的岸线修复任务。2020年底前,将实现整治修复滨海湿地530公顷,修复岸线14.39公里。”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海域科科长姜集伟介绍。为了推进项目进行,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先后10余次组织召开攻坚行动推进会进行调度。根据北海局监管情况所提问题,多次向秦皇岛、唐山、沧州市政府发函,对加快推进渤海综合治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3个市高度重视,主管领导及时督导,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调度会,研究推进措施,以市政府名义向省厅提交了工作推进方案。

“秦皇岛实行‘有事就议’的原则,先后召开市长办公会8次、专项调度会10余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办理前期手续,确保项目具备施工条件。”姜集伟介绍。该市还建立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工作联动机制,由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和有关单位作为成员组成工作专班,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有序推进,全力保障生态修复施工进度和安全,为项目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同时,出台了《秦皇岛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项目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截至目前,秦皇岛市已累计完成滩肩补沙约70万立方米,修复岸线约5.5公里;海域整治11公顷;营造水下沙坝24.8万立方米;沙堤6.5万立方米;人工沙丘6.2万立方米;湿地投贝230公顷。

“按照《渤海综合治理攻坚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年底,我省要完成14公里岸线和800公顷滨海湿地任务,这对我们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杨广明表示。为此,省厅把渤海综合治理行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自2018年11月30日渤海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开展以来,精准把好项目筛选“方向关”、严格把好项目评审“审查关”、及时把好项目实施“推进关”。

按照《渤海综合治理攻坚行动计划》工作部署,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人员先后3次到秦皇岛、唐山、沧州3个沿海市进行实地调研,对25个拟选项目进行了实地踏查。最终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北海局合理性审查、报请省政府审核同意后,确定了13个修复项目,其中秦皇岛市9个、唐山市2个、沧州市2个;岸线修复8个,滨海湿地修复5个。

“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我们采取发文督导、电话督导、实地督导等方式,对13个修复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跟踪问询、全程监管。”杨广明介绍。自开展渤海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以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认真落实周沟通、月报告、季讲评、半年总结、年终问效等制度,多次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渤海综合治理进展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及时推进项目按照进度要求实施。“我们通过建立工作台账,倒排推进工期,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提高技术服务,强化督导检查,坚决按期完成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目标任务。”杨广明说。

本报记者 姜慧婕 王 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