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总体感觉,那就是“无处下手,无计可施”,严重时会产生对来访者的愤怒,这些大多是咨询师产生的反移情。

那么咨询师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呢?

来访者的症状都是经年累月所形成的,咨询师不要指望来访很快就能发生改变,改变需要时间和空间,所以咨询师需要给到来访者很多时间去让来访者去梳理她的每一种情绪,然后再慢慢整合,慢慢成长。

对于创伤较大的来访者,他们往往非常绝望,不愿意暴露和表达自己,咨询师要做的就是守护与等待,用耐心的、细腻的态度对待他们的每一个微小的情感,她才会勇敢地表达和呈现自己。

有时候治疗师心里会如一团麻,这个时候,咨询师需要慢慢梳理自己,让自己情绪上慢慢放松,这样能让来访者从咨询师身上去获取更多经验,让他知道很多情绪都是可以讨论的。

动力性心理咨询的工作是建立在移情和反移情分析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咨访双方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真正的情感接触,但是,这对许多人来讲是非常困难的。常常见到的情况是,在五十分钟的访谈中,求助者可能花大量的时间来谈他的生活中发生的琐事,当咨询师试图去接触咨访关系时,求助者常常会回应咨询师“没想法,没感觉”,或者是“我觉得我们之间没什么好谈的”。对于求助者来讲,他的这种体验是真实的,但对于咨询师来讲,恰恰需要关注的就是这种没感觉。这个没有感觉背后,可能是非常强烈的阻抗:阻止咨询师接受到他的内心世界,阻止他自己对咨询师有情感上的联系,阻止自己某些情感在咨询师面前浮现或表达出来等等。或者说,潜意识中的某些恐惧,让他阻止自己与咨询师建立起真实的,情感性的互动,这样就可以阻止潜意识中害怕的那些内容发生。比如:如果我不需要我的咨询师,那我就不怕被他抛弃;如果我不让咨询师看到我身上不好的地方,那咨询师就不会惩罚我;如果我不对咨询师发脾气,那我就会被认为是好孩子,咨询师就会喜欢我;如果我不接触到我自己的某些情感,那我就不必重新体验某些痛苦,等等等等。

这些阻止真实情感呈现的内容,就是阻抗。在咨询工作中,我们通常需要先处理阻抗,即先要清理阻止建立真实关系的那些恐惧、担忧等等,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工作,否则那些阻抗会牢固的挺立在那里,阻挡咨访双方建立起真实的关系,阻挡咨询过程的进一步探索。

当咨访关系建立到一定程度时,咨询师需要给到来访者一些探索性的东西,因为支持性的治疗效果有限,但是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来访者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有时候咨询师需要利用对来访者的好奇,把我们对他的理解呈现给他,激发他自己对自己的兴趣和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回答咨询师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来访者自己都不理解自己的行为。

有些来访者会询问咨询师私人问题,这可能是因为想和咨询师走近,这时咨询师可以和来访者讨论为什么来访者会用这样的方法和人产生连接。

这时候,咨询师需要对来访者保持,提供一个涵容的环境,作为一个容器,一个好的母亲,去承接来访者无法表达的自我

好的妈妈不应该打断孩子成长的连续性,而是要根据孩子自己的节奏,促成孩子本能的生长。同理,好的咨询师应该给来访者提供一个涵容的框架,恰当地迎合来访者的需要。

在咨询过程中,不是必须用理论强行指导,而是要顺从他此刻的需要,促成他此刻的表达。

如果咨询师能承受来访者的攻击,就会获得来访者的信任,逐渐建立起安全感,从而慢慢卸下盔甲,打开心扉。

最后,稳定的咨询关系对于来访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种关系相当于给来访者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客体,一种涵容的空间,这样可以让来访者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去发展自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