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滿門爲國捐軀,而張飛的後人得以保全,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忠義剛勇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委曲求全則能苟全性命於亂世。具體來說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關羽三面樹敵,張飛關係網太密集。關羽拒絕了孫權伸出的橄欖枝,孫權想與關羽搞政治聯姻,讓兒子娶關羽的女兒,而關羽卻說出“虎女焉能嫁犬子?”的話,太傷人了,就算普通百姓,也無法承受,何況一代梟雄?因此關羽得罪了東吳。關羽鎮守荊州,是必爭之地,魏國虎視眈眈,關羽斬龐德,水淹七軍,自然得罪了魏國。在蜀國內部,關羽依然沒賺出好人緣,因爲關羽力薦立劉禪爲太子,得罪了劉封。當關羽腹背受敵時,劉封按兵不動,關羽和關平父子因此而殉國,其他後人自然在危險之際,無人特別照顧,又加上寧折不彎的性格,全部遇難。

關羽

而反觀張飛的人際網非常廣泛,張飛的妻子其實是魏將夏侯霸的從妹(就是叔伯家的妹妹),而夏侯霸又是名將夏侯淵的兒子!曹家和夏侯家其實就是一家人。張飛的兩女兒嫁給劉備的兒子劉禪,成爲皇親,蜀國滅亡後,爲樹立善待降主的名聲,以便招降吳國,所以張飛的後人得以保全。

關羽父子

二、關羽傲視權貴,張飛親近高層。這哥倆在如何面對權貴時,態度正相反。關羽是親近普通人,越是權貴,我越不屑於親近你。張飛比較尊重高層,特別讀書人,而瞧不起基層士兵。在人生興旺時,關羽這種性格特別瀟灑,張飛這種性格顯得有些市儈。但是在亂世時,上層人士關鍵時要保護幾個人,很容易,說上幾句話,或想個辦法,關羽的孤傲性格註定平時沒有這種積累,在關鍵時刻,不會有上層人士幫助。

張飛

三、關羽後人忠勇,張飛後人識時務。關羽的忠勇自然而然傳承給後人,成就了一門忠烈。而關羽的後人不屑於如何保全自己,只想從容就義,以身殉國。張飛表面粗獷,但內心是識時務的,張飛的後人繼承了張飛的性格,危難之際,關家人誓死不從,抗爭到底,自然會全家被殺,而張飛的後人和劉禪捧着玉璽投降,自然成爲“有功”之人,後代就保全了。

張紹

正是因爲關羽後人忠勇拼殺,結局悲慘,張飛後人一戰而降,委曲求全,後世對關羽則進行了瘋狂的崇拜。把關羽抬到神的地位,這符合人們對悲劇英雄的特別崇拜心理,如岳飛、文天祥。而張飛因其後人得以保存,但無人敬重張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