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四大书,其中三部完成于宋太宗时期,分别是《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这三部书,一个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类书,一个是有名的古代小说,还有一个是古代诗文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作者:李昉。

三部巨著同一个主编,可见这李昉很不一般。他不仅文学底蕴深厚,而且为人宽厚。李昉在后汉时期就进士及第,后周时曾担任宰相的秘书长。北宋初年又做过中书舍人。宋太祖建隆年间,李昉遭人陷害。

陷害李昉的人叫陶穀,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后周小皇帝的禅让诏书就是他写的。他诬陷李昉为亲戚求官。宋太祖听到后很生气,立刻召吏部尚书张昭询问。张昭是个正直的大儒,听了宋太祖的话很生气,摘掉自己的官帽上前大声告诉皇帝:陶穀欺君罔上,诬陷好人!

宋太祖不再追究这件事,但李昉不久还是为外放,做了彰武军行军司马。

开宝五年,李昉又做了中书舍人。此时,卢多逊多次在宋太祖面前说赵普的坏话。听多了,赵匡胤心里难免有想法。有一天,他问李昉,赵普这人怎么样,是不是真的像卢多逊说的那样?

李昉不想陷入两人的纷争,更不想得罪任何人,就采取了折中的方式,他答复皇帝:我的职责是写诏书,至于赵普的所作所为,我实在是不清楚。

赵匡胤多聪明的人,他不再追问李昉,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赵普贬到地方,提拔了卢多逊。

李昉在别人的争斗中保持中立,不对任何人落井下石,既体现了他宽厚的性格,也表现出他小心翼翼的为人处世方式。

《宋史李昉传》记载,李昉和卢多逊关系不错,对卢多逊从来都是真心不疑,但卢多逊却多次在皇帝面前诋毁他,说他坏话。有人告诉李昉,他还不相信。后来,他当了宰相,宋太宗和他说起卢多逊时,他还多次为卢多逊解释。宋太宗实在忍不住了,告诉李昉,卢多逊以前把你说得一钱不值!

直到这时,李昉才知道,原来以前别人告诉他的都是真的,他真心对待的卢多逊,确实是经常在背后说他坏话。还好自己没有因此受到什么损失,反倒是得到皇帝的信任。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李昉和卢多逊就是这样。而宋太宗看到李坊这样,对他更加信任,更加喜欢。在宋太宗的心里,老实人才是他信任的对象。

李昉的另一个优良品质表现在对人事的态度上。他在中书省任职时,总会有人求他举荐自己。李昉的做法和常人不同,对于可用之人,他一定会先正色加以拒绝,然后后再推荐任用;对于能力不堪重任的人,他会和颜悦色地接待。

家人对此很不理解,李昉解释说,选拔优秀人才是皇上的事情,如果我接受他的请求,就属于私人恩惠。我拒绝他,他会感恩皇上。至于那些不能用的人,好生对待他也不会与你结怨啊。

这是一种温润的处世态度。世界这么大,人生几十年,何必要和认识的人计较,何不让人感到温暖?现代社会也是一样,李昉的处世态度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相关文章